老本快吃光了!歐洲暫時還領先中國的五大技術

軍情諜報| 2016-04-18| 檢舉

近年來,中國的軍事力量在不斷發展,但歐洲的一些老牌軍事強國軍工技術發展放緩。那麼歐洲現在還有那些軍事技術暫時還可以向中國炫耀呢?相對中國軍工恐怖的發展速度還可以向我們炫耀多久呢?

首先,是陣風戰鬥機技術。

泰雷茲公司研製的「電子掃描雷達2」(RBE2)多模式雷達系統,該雷達採用了相控陣電子掃描天線,探測距離100千米,被標榜為歐洲的第一種戰鬥機主動相控陣雷達。而中國戰機的相控陣雷達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所以在這點上我們已經不羨慕陣風了。

陣風戰機對我們最大的誘惑還是發動機。陣風使用的是斯納克瑪生產的M88系列引擎,服役的是M88-2。M88-2讓陣風能夠在攜帶4枚飛彈及1250升外掛油箱下作超音速巡航;海軍版陣風M型能夠在攜帶6枚空對空飛彈下作1.4馬赫的超音速巡航。

M88-1的結構與早期M88 MK1相同,推重比從9.5提高到10.0。改進的主要方面是:提高渦輪進口溫度,改進風扇和壓氣機氣動設計,風扇壓比從3.5提高到4.0。在這點上,我們自產的「渦扇」還存在一定差距。

2000年10月624所高空台具有了大推力發動機的試驗能力,型號裝機首飛是在2001年7月,2002年6月裝單台太行發動機的蘇27試飛台進行了首飛,取得階段性成果,2003年12月裝兩台WS10A的殲11A首飛,03-04年間WS10A開始試裝殲10戰鬥機。

陣風的駕駛艙內有多樣的顯示設備,包括一個廣角抬頭顯示器(HUD);兩個低頭彩色平板多功能顯示器,設有觸控功能,駕駛員帶上手套後仍能使用;當所有裝備研發完成後,將包括有頭盔式顯示器,其將有之功能包括目標選擇。中國現役先進戰機的座艙設計已經完全跟上了世界潮流。

陣風戰機強大的掛載能力。測試中陣風戰鬥機成功掛載了6枚AASM Hammer型空對地精確制導炸彈、4枚中遠程空空飛彈、2枚「流星」(METEOR)遠程空空飛彈以及3個副油箱。

第二,英國先進艦船燃氣輪機技術。

英國的燃氣輪機技術世界領先。最典型的就是45型驅逐艦所使用的WR-21燃氣輪機。英國2000年11月1日決定,45型將採用革命性的整合式全電力推進系統。45型的FEP系統包含兩具革命性的WR-21中段冷卻再加熱燃氣渦輪機組。

在傳統推進系統中,船艦主機系直接透過減速齒輪箱與推進器連結,而45型的FEP則打破這種直接耦合關係,主燃氣渦輪只帶動主發電機,輔助的柴油發電機則可在低速作業時提供推進以及船艦本身輔助系統所需的電力,使燃氣渦輪得以停機節省油耗。

如果航空發動機的進一步發展,使得艦載機廣泛的採用滑躍方式起飛的話,那麼燃氣輪機會被航母設計師們青睞。但是在這個領域,我國的發展還不盡如人意,在原動機,配電系統,電動機技術上都比較落後,不過現階段也有不少蓬勃發展的趨勢。

相對燃氣輪機技術,45型驅逐艦上的機房炮和垂髮系統我們早就不羨慕了。因為我們有了更好的國產貨。圖為:英國45型驅逐艦上的近防炮和垂髮系統。

在未來,隨著燃氣輪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艦艇電力消耗的不斷增加,全電驅動方式必然會成為事實上的標準。如果航空發動機的進一步發展,使得艦載機廣泛的採用滑躍方式起飛的話,那麼燃氣輪機會被航母設計師們青睞。

中國海軍新一代的驅逐艦剛剛實現燃氣輪機國產化,在動力系統上和西方有很大差距。英國軍艦在動力技術上的優勢。

中國在1993年就引進了GT-25000燃氣輪機,並由中船工業致力於國產化。進入21世紀後,烏克蘭經濟窘迫,為贏得中國資金支持,開始同意向中國轉讓全部GT-25000燃氣輪機技術。

第三、最新豹2坦克發動機技術。

豹2主戰坦克是聯邦德國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主戰坦克。其戰鬥全重55.15噸,乘員4人,坦克最大速度72 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50千米。

該發動機具有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油經濟性好、起動性好等特點。與豹1坦克使用的MB838型發動機相比,平均有效壓力從0.81MPa提高到1.07MPa、排量從37.4L增加到47.6L。

該發動機的單位體積功率從MB838型的388千瓦/m3提高到543千瓦/m3、比重量從3.1kg千瓦降低到2.04kg/千瓦。因而使豹2坦克具有比較好的加速性能,從零加速到32千米/小時僅需7s。

但是這麼牛的發動機也會「發脾氣」。此前,豹2A6坦克在一小塊空地上進行機動性能展示,駕駛員將坦克倒著開到圍欄旁邊以便讓觀眾得以近距離感受豹2坦克的威武。正當觀眾看得入神,不料駕駛員一腳油門,坦克尾部瞬間噴出一股黑煙,把人群熏得夠嗆。

隨著豹2坦克的不斷改進,老式的MB873Ka-501發動機已經不能滿足「新豹子」對動力的強大需求。MTU公司也在為新豹二坦克研發最先進的發動機。

這是MTU公司為美洲獅和豹2A7研製的MTU-MB-890發動機,功率在550馬力-1600馬力之間可調,適用於不同種類的坦克裝甲車輛。

中國的99式坦克在之前就是借鑑了德國的MTU-MB-873發動機技術。99式採用的最大功率1200馬力,99式1200馬力的發動機相對西方的1500馬力是顯得有點小,我國99隻有50噸出頭,但與西方差距並不是很大。

但在99改型上,中國以1200馬力的150HB發動機為基礎,開發新一代的1500馬力大功率柴油機,以德國MTU MT883作為性能指標。此種新發動機以及新的傳動系統已經安裝於98式改坦克進行測試。

第四,英國與德國的高精度狙擊槍技術。

高精度狙擊槍是中國的一大痛處。解放軍現役的88式狙擊槍精準度實在比不上國外的高精度狙擊步槍。國產的CS/LR4與CS/LR3高精度狙擊槍與國外同類裝備有一定差距。

HK近年來的產品確實大不如前。美國陸軍在1982年曾對PSG-1和美國國內幾種狙擊步槍進行過對比試驗,試驗中PSG1的精度表現比陸軍的M21半自動狙擊步槍和海軍陸戰隊的M40A1手動狙擊步槍都要差。

除了HK,德國還有別的好槍值得我們借鑑。例如AMP技術服務公司的DSR-1狙擊步槍。「DSR-1」是「1號防禦狙擊步槍」之意,該槍由現已停止發展的埃爾瑪SR-100狙擊步槍改進而成。還有一些歐洲特種部隊也有使用該槍,據說在中國也有1支。

再來說說大口徑的狙擊槍,最近熱度相當高。AS50 12.7mm半自動狙擊步槍是由AI公司專門為美軍特種部隊設計的,更明確地說,它是為美國海軍海豹部隊提供的反器材/遠程狙擊步槍。據估計,如果海豹部隊正式採用AS50後,其他的美軍特種部隊都可能會相繼採用。

再來看中國的M99。M99半自動狙擊步槍是新定型的出口型反器材步槍,該槍剛一露面時,很容易讓人覺得它與英國AI公司的AS50深有淵源,兩者的外形似乎很接近。M99的機匣看起來似乎比AS50的要厚實,體積必然較大,但在重量上,M99卻比AS50要輕2kg。

再來看家喻戶曉的AWM。AWM中的「M」是Magnum的縮寫,也被稱為「超級馬格南」,或簡稱AWSM步槍。為了使全槍質量不致過大,AWM的不鏽鋼槍管外表面刻有縱向凹槽,此外這也能加大外表面,更有利於散熱,在射彈較多時不會出現彈著點偏移。

由於彈殼的直徑較原來的7.62×51mm彈大,為不改變彈匣寬義和鋁底座的相關尺寸,AWM的彈匣容量只有單排5發。彈匣寬16mm,高101mm,該彈匣從原理上講可以裝6發。不過這樣只有在槍機呈開啟狀態時彈匣才能完全插入。

AWM的名氣響徹全球。就連一向高傲的俄國人都要買它的帳。俄軍特種部隊曾少量購買過AWM使用,就連俄羅斯領導人都要親自體驗一把。

反觀國產的CS/LR4與CS/LR3。雖然高精度狙擊槍。但從測試的結果上看,全槍壽命3,000發,測試精度100m小於2.9cm,300m小於8.7cm,600m小於17.4cm。與國外比還存在一些差距。

國產高精度狙擊槍的空缺確實對解放軍影響較大。此前也爆出解放軍部隊出國參加國際狙擊手比賽現買外國狙擊槍參賽的尷尬局面。

第五,A-400M中型運輸機發動機技術。

空中客車A400M是一款四渦輪旋槳發動機飛機,由空中客車所設計,用以滿足歐洲國家對軍用運輸機的需求,它兼顧了戰略與戰術運輸機的性能與成本。自計劃正式執行以來,計有南非,智利及馬來西亞等三個歐洲以外的國家訂購。

A400M擁有許多先進的技術,根據空中客車的說法,它可以完成以前需要三架飛機才能完成的任務。例如,在飛機內部就配備有絞盤和小型的起重機可以方便貨物的裝卸工作。除了後艙門外,機尾側面還開設了兩個艙門,這可以增加傘兵跳傘的效率。

空中客車公司在A400M上運用了許多從包括A380在內的民用飛機中發展來的技術,A400M的飛行員座艙就非常類似空中客車的民航飛機。座艙內共有2名成員,另外還給第3名操作員提供了座位以便執行特殊任務。

A400M擁有號稱西方最大的渦槳發動機。發動機在A400M發動機選型的最初階段,有多家發動機廠商向空客軍用飛機公司送交標書,其中有斯奈克瑪、MTU和菲亞特聯合研製的以M88-2發動機為基礎發展而來的M138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A400M的設計巡航速度為0.68~0.72馬赫,是西方國家飛行速度最快的大型渦輪螺旋槳飛機。要達到這麼快的飛行速度,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螺旋槳轉速過高導致槳尖速度過快而很容易失速,並會產生很嚴重的喘振和噪音。

而這些技術恰恰是中國正在研發的新中運:運-30所需要的。在第十屆珠海航展上,一款標有「新中運」的國產運輸機模型首次亮相,這款被稱為運-30的中型運輸機將是中國新一代的戰術運輸機。

2014年11月9日,距離中國航展正式開幕僅余兩天,近幾日航展現場不僅有運-20這一絕對重量級「涉密飛機」亮相併飛行,還有我軍新型中型運輸機運-9地面展示,在展館內,更是首次曝光了標有「運30」(Y30)和「新中運」字樣的4發渦槳中型運輸機的模型。

在運-9已經定型成熟,開始批量裝備部隊的同時,為什麼還會有「新中運」方案的出現?其實,我國大型軍用運輸機研製成功後,下一步需要考慮的就是我國中型運輸機的更新換代問題,畢竟它是我國空軍運輸機部隊的裝備主體和出口主力機型,研製先進的中型運輸機同樣意義重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297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