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阿富汗戰爭還是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航母戰鬥群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撕開了對方的防空網,清掃敵人的戰鬥機和防空陣地,還負責相當一部分對地攻擊支援任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是伊拉克還是此前的南聯盟,其防空力量都十分有限,不僅與美軍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且也缺乏足夠的戰略縱深,面對這樣的對手,基本美軍還沒有動手,戰爭結果就已經確定了,唯一不確定的是究竟需要花費多長時間才能夠達到理想效果。
但是,儘管目前中美關係和美俄關係融洽,中美之間依然是彼此的主要潛在戰略對手之一,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面對具有強大海空軍力量的中國,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還能夠像在伊拉克那樣所向披靡麼?在二戰期間,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在逛過的太平洋上將日本海軍幾乎斬盡殺絕,二戰結束後,美國海軍雖然依舊是一支遠洋海軍,但其主要作戰海域卻轉向了近海,充當對岸打擊的主力,不論是在越南還是南聯盟,要想打擊這些岸上目標,鑒於艦載機有限的作戰半徑,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都要靠近海岸,但是,在面對中國這樣的重量級對手的時候,問題出現了,一旦將對方納入自己的攻擊範圍,也就是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之內,那麼,自己也將落入對方的岸基飛機的打擊半徑裡面,伊朗和朝鮮這樣的國家根本沒有實力突破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多重防禦圈,但中俄可是有這個實力的。
近日,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發表文章稱,美國航母的打擊距離相對較短,這意味著它們不得不在敵方A2/AD的覆蓋範圍內行動,從而造成這些航母容易受到攻擊。因此,在戰爭剛剛爆發的階段,它們不大可能引人注目地參戰,也就是不會在敵方防禦最強的時候,參與打破敵人的A2/AD之門。儘管如此,美國還是擁有兩種能夠躲過A2/AD防禦的縱深打擊能力,即空軍的隱形轟炸機和海軍的巡洋艦、驅逐艦和核潛艇上裝備的「戰斧」式巡航飛彈。此外,就這些海軍平台而言,「俄亥俄」級巡航飛彈核潛艇在使用「戰斧」式巡航飛彈的能力方面無疑是最強大的,而且歸功於其極低的可探測性,其生存力也是最強的。因此,有理由說,「俄亥俄」級巡航飛彈核潛艇以其隱蔽性和火力,是美國武器庫中理想的反A2/AD海軍平台。
軍事評論員趙喜說,在冷戰結束後,由於美國海軍失去了蘇聯海軍這個強大對手,成為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上力量,在可預見的未來甚至都不會有能夠與之匹敵的海上力量出現,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美國海軍開始了「由海到陸」的轉型,重點發展對岸打擊能力,其中一項舉措就是將原本的一部分「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改裝為巡航飛彈核潛艇,成為專門搭載「戰斧」巡航飛彈的水下武庫艦,憑藉「戰斧」巡航飛彈高達2500公里的射程,作為遠程打擊火力平台,事實上,在歷次戰爭中,首先發起攻擊的並不是美國空軍或者海軍的艦載機,而是這些「戰斧」巡航飛彈,負責攻擊對方的指揮與通訊中心、雷達站等關鍵目標。
儘管「戰斧」巡航飛彈是目前世界上最為著名的遠程對地攻擊巡航飛彈,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其存在某些弱點,比如其全稱亞音速飛行而且不具備任何隱身能力,在戰爭中被擊落多枚,不過,美軍目前已經裝備了隱身巡航飛彈,不排除未來將其安裝到「俄亥俄」級核潛艇上的可能。事實上,對於中美這兩個有核大國來講,美國潛艇發射的巡航飛彈是否能夠擊中目標已經不重要了,只要美國敢於向中國發射任何武器,都意味著這兩個世界上最強大國家之間的戰爭,二就目前的中美局勢來講,雙方顯然不僅存在更多的共同利益,在政治和經濟上也已經密不可分,一旦發生對立,將不僅損害雙方利益,還將威脅世界政治和經濟發展,就目前中美關係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美明顯不會走到那一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253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