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狠了俄飛行員在美艦頭上秀雜技

太狠了俄飛行員在美艦頭上秀雜技!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4月13日報導,美國防部官員透露,本週二(12日),一架俄羅斯飛機超低空飛掠美國軍艦上空進行「模擬攻擊」,飛掠瞬間軍艦和戰機的距離僅30英尺(約9米),這是近年來最具攻擊性的行動。

俄羅斯蘇-24攻擊機飛掠美艦,距離僅9米

據報導,據國防部官員說,被飛掠的美艦「唐納德·庫克」號(DDG-75 「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1998年入役)上的艦員說,這架飛機當時飛得高度低得激起了戰艦周圍海水的水波,艦上的指揮官則說這一事件「不安全和不專業。」

「這是近段時間以來最具攻擊性的行為,」國防部官員表示,因為美國官方尚未正式公開事件,他要求匿名。

這位官員說,艦員們表示,那架俄羅斯蘇-24攻擊機「機翼下乾淨」,也就是說沒有攜帶炸彈或其他武器。

這名官員同時表示,這次事件應該被定性為「模擬攻擊」,這可能違反了1973年美蘇簽署的條約,條約中禁止進行這樣的行動。

美艦艦艉方向拍攝蘇-24掠過上空

俄機飛越美艦上空

兩架俄羅斯蘇-24M攻擊機

俄機編隊飛越美艦上空

據稱,這次飛掠還只是本週一、週二期間俄羅斯飛機對美國軍艦採取的幾次挑釁行動之一。

據悉,美國「唐納德·庫克」號驅逐艦本週一進入波蘭格但斯克附近水域,並開始與波蘭進行聯合軍事演練,內容主要是與波蘭海軍直升機進行聯合演練,美方稱這是一次與北約盟友的例行演習。

美國防部官員稱,(週一,在波蘭直升機)飛行訓練中,一架俄羅斯蘇-24攻擊機出現在附近,並20次飛越演習海域,最近接近到距離艦艇100碼(91.4米),同時其飛行高度僅有約100英尺(30.5米)。美國「庫克」號驅逐艦艦長不得不暫停了飛行行動。

週二,「庫克」號上路前往波羅的海海域,一架俄羅斯直升機——卡-27「蝸牛」——飛越美國驅逐艦7次,並對「庫克」號進行拍照。

在直升機離開後不久,一架蘇-24飛機開始以「極低」高度飛越「庫克」號,這被認為是「模擬攻擊姿態」,國防部官員說。這架飛機此後來回在美艦上空飛越11次。

俄卡-27直升機貼近美艦拍照

俄機在美艦上空反復飛越十餘次,高度低於30米

美艦的艦長報告稱,當時他反複試圖與俄羅斯飛機進行無線電通話,然而沒有得到回應。

官員稱,在正式調查後,美國政府可能正式向俄羅斯提起外交抗議。

盤點美俄(蘇)那些年的"戰鬥"

1988年2月12日,美國海軍第六艦隊「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約克城」號和「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卡倫」號以享有「海上無害通過權」為由抵近黑海艦隊塞瓦斯托波爾基地以南7海裡的海域偵察。

上午9時45分,美國軍艦進入黑海佛洛斯灣約1小時後,蘇聯軍艦「忘我」號通過無線頻道向「約克城」號發出警告:「你艦正在穿越蘇聯邊境,請向110航線轉舵。」然而美艦不作應答,而是繼續前進。

10時15分,「約克城」號終於作出應答:「明白。我艦並未越境,我艦享有國際法賦予的'無害通過權'。」此時,「忘我」號向美艦發出警告: 「你們已經跨越了蘇聯國境。」

美國軍艦這次沒有答覆,反而為了躲避蘇聯軍艦的擠壓,「卡倫」號開始加速,於是蘇聯SKR-6號警戒艦便開始追趕它。同時,蘇聯軍艦開始向美軍發出警告:「你艦已經進入蘇聯國境,請馬上離開!」但美軍兩艘艦船沒有理睬,航向不變繼續向克里米亞半島方向航行。圖為美國海軍「約克城」號巡洋艦。

突然,蘇聯軍艦發出了一個信號:」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然後加速向美國軍艦開去。美國人看到蘇聯軍艦的信號卻不以為然,大概是以為蘇聯軍艦在開玩笑,甚至還有部分美國水兵在艦尾那裡看著蘇聯軍艦---他們不相信蘇聯軍艦會撞過來。圖為美國海軍「約克城」號巡洋艦。

然而,美國人很快就後悔了,蘇聯的「忘我」號和SKR-6號分別從「約克城」號和「卡倫」號的左側追趕上來。11時12分,「忘我」號一個右轉舵,艦首部位狠狠地撞擊了「約克城」號的左舷,使到「約克城」號的左舷受損,欄杆索和魚叉反艦導彈的發射架也受到損傷,而「忘我」號的艦艏水線以上則撞出了一個大窟窿。圖為美國海軍「約克城」號巡洋艦。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瞬間,因為導彈發射架裡面裝填有實彈,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而「忘我」反潛護衛艦隻是外殼友誼磨損。就在同一時間,SKR-6護衛艦也撞上了「卡倫」號的尾部左左舷,撞壞後者的救生艇和吊艇架。蘇聯的SKR-6號護衛艦艦艏的防波板被撞癟。圖為美國海軍「約克城」號巡洋艦。

而蘇聯人並沒停止撞擊的行為,兩艘軍艦已經做好了準備第二輪撞擊,同時莫斯科方面也知道了這次行動。同時傳達的蘇共的最高指示「繼續要求其退出蘇聯水域,並做好第二次撞擊的準備」。圖為前蘇聯研製的「克里瓦克」I型導彈護衛艦。

不過,第一次的撞擊已經使得美國驚恐萬分,他們很快撤出了蘇聯領海。到達公海回到了美國第六艦隊的基地。圖為前蘇聯研製的「克里瓦克」I型導彈護衛艦。

事後,蘇聯外交部宣布「蘇聯兩艘軍艦的舵機同時失靈,但是兩艘軍艦怎麼會同時失效呢?而這事的主角美國人在很長時間裡都沒出現在黑海這片海域之內,更沒有駛入任何蘇聯的領海之內。當時的西方媒體對這件事的評價就是,蘇軍此舉在向西方宣示其在捍衛主權和榮譽時「一貫悍不畏死的作風」。圖為前蘇聯研製的「克里瓦克」I型導彈護衛艦。

另一起類似「我艦奉命撞你艦」的事件發生在1987年,9月13日巴倫支海峽上空晴空萬里,挪威空軍的一架P-3B反潛機,悄然向前蘇聯海岸線飛去,目的自不待言。這時,一架前蘇聯的最新戰機SU-27高速飛來,在接近P-3B時打開減速板,與其並排飛行。P-3B機組人員當行驚呆,畢竟這是Su27首次出現在西方軍人眼前,機組人員一邊拍照,一邊召援,附近空域的兩架挪威空軍的F16火速向這一空域飛來。

P-3B晃動機翼表示馬上離開,於是SU-27呼嘯而去。看到援兵將至, P-3B還不甘心繼續在海岸線平行飛行。SU-27再次沖上來,這回沒那麼客氣了,而是在靠近P-3B的地方做了個大動作機動,強大的發動機噴流差點兒讓P-3B失去控制,P-3B不敢怠慢了,立即向外海飛去。

突然SU-27打開加力,飛機高速向前衝去,悍勇的Su27飛行員盡然用自己飛機的左垂尾翼,硬是將P-3B的一個發動機切開一個口,發動機槳葉被打倒一個。發動機立即變廢鐵,失去部分動力的P-3B機組,在惶恐中拚命招架,總算控制住飛機,這次算是領教了,此時還能有啥想法?在兩架F16的護航下,倉惶逃竄回基地了,這場噩夢,肯定讓P-3B機組人員刻骨銘心。

這架蘇-27戰鬥機的垂尾被撞出了一個豁口,10時56分,在距蘇聯海岸線48千米處,這架蘇軍戰鬥機第3次逼近P-3B,在調整位置後,猛然加開力,從P-3B右翼下方高速掠過,用左垂直尾翼在P-3B右外側發動機上劃開一個大口子。一陣金屬的碰撞聲和煙霧過後,P-3B那台發動機當場停車,然後蘇-27漂亮的做了個向右翻滾,一瞬間就消失了。

P-3B在一分鐘內掉高3000米,在墜海前一刻僥倖改平,後在挪威空軍的F-16A的護送下返航。蘇軍戰機由於垂尾損壞也很快返航。它回到了自己的機場(它的尾翼也受傷了),後來它得到了一個P-3圖案的戰果標記以黑色噴塗在左側機砲冷卻蒙皮後方(即使在90年代中期,它的編號變為38之後它仍然保留該標誌)。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巴倫支海上空手術刀」事件。

我最近被考駕照被交規的夠嗆。尼瑪光交通事故就弄那麼多條!這得背到猴年馬月去呀!今天沒事就和大家講講水下的交通事故不光我天朝交通事故多。五大洋也是也不清淨只不過撞得大多是潛艇。實話實說,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潛艇到處跑,碰撞事故就免不了

潛艇的碰撞發生在如下三種狀態:水面航行、潛望鏡深度航行與水下航行。

潛望鏡深度航行與水下航行時發生碰撞最危險,容易掉深度,潛艇預備浮力小,水櫃撞破了非常懸,一旦掉到極限深度以下,肯定艇毀人亡。若是耐壓艇體被撞破了,基本就是個死。水面航行就好得多了,倖存的機會較多——當然,死多活少的例子也有。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潛艇的殼體這個問題了潛艇分為單殼結構、雙殼結構與混合結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核潛艇一直採用單殼結構大分艙結構,蘇聯潛艇則偏好雙殼小分艙結構,有的國家潛艇則採用混合結構圖為美國長尾鯊級核潛艇的示意圖

蘇聯潛艇預備浮力30%以上,其抗沉性標榜「兩櫃一艙」破損進水也不沉,也是出於安全性考慮,至少理論上蘇式結構的潛艇抗沉性更好些。不幸的是,蘇聯沉沒的潛艇數量最多,所以沉與不沉,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圖為颱風級的耐壓殼

潛艇在什麼狀態發生的撞擊多呢?水面航行與潛望航行都比較多,水下航行時撞擊比較少,畢竟世界上潛艇數量數得過來,擱進茫茫大海,想碰頭不容易。此外,由於活動海域關係,又大大地劃出去一塊,減少了很多水下碰撞事故。啥意思?打個比方吧:法國、英國的核潛艇不會去黑海、波羅的海活動,因此與其它國家潛艇在這些海域撞擊的機率為零,諸如此類。

瘋狂的伊萬大概算是另類撞擊了。俄國人性格堅硬,愛以硬對硬。動作粗糙、剛猛、毫不在乎、猛衝猛打是俄國人的特點,根子上與他們的民族特質、文化有關。網上有人稱俄國人是戰鬥民族,真是一嘴中的。

公開出來的水下故意撞擊發生過幾起,都與蘇俄潛艇有關。蘇式核潛艇為雙殼小分艙結構,預備浮力大,抗沉性好。加之塊頭大,因此在水下對撞時,對手可能會艇毀人亡,因此心理優勢在老大哥一邊。其實老大哥在撞擊時還是粗中有細的,從未發生過蘇聯人用排水量小、結構單薄的常規艇去水下對撞的事兒。列寧說過「死亡不屬於工人階級」

說到故意撞擊,二戰時的日軍也很猛。但不一樣,日本人是抱定決死之心幹這事兒的,叫「七生報國,一死心堅」,於是找死成了第一要務,活著回來都不好意思。蘇聯軍人不一樣,講究戰術、技術,用較小的損失,消滅敵人或製敵於死地是第一位的。

撞擊是俄軍標準戰術動作,可見蘇軍/俄軍的剛猛的撞擊行為絕非艇長頭腦發熱、意氣用事,撞擊已經寫入蘇軍/俄軍的戰術條令裡了。蘇/俄陸海空、防空軍都有過撞擊的例子。

最著名的水下撞擊例子是1992年2月11日,美「巴頓. 魯日」號猥瑣的跟在剛出港的K-276號後邊。塞拉級是蘇聯當時最先進的攻擊潛艇,所以美國佬沒多久就被K276號發現。蘇聯潛艇掉頭向「巴頓. 魯日」號衝了過來,兩艇發生了水下相撞,K-276號艦橋前端被撞爛,美國潛艇耐壓艇體遭受重重撞擊。尾行是可恥的!發現了就要被打!

指揮台圍殼是非耐壓艇體,撞在這個位置並不致命,但耐壓艇體遭受如此撞擊是非常致命的,「巴頓.魯日」號被撞得實在太狠了,三年後不得不退役。與其形成鮮明對照的是,K-276號修復後至今仍在服役。圖為巴頓「巴頓.魯日」號的海圖可見已經侵入蘇聯領海。

在好勇鬥狠的水下對抗中,還曾發生過蘇聯核潛艇把美國「隆頭魚」號核潛艇指揮台圍殼撞毀的事兒。這事發生在1970年6月20日。曾在「隆頭魚」號役艇員的網站看過。蘇聯K-108號潛艇兇猛的撞擊,把「隆頭魚」號的休更人員從舖位上撞飛,罐頭、餐具則四下紛飛。

在水下撞擊中,蘇聯也並不是總佔便宜。1986年10月,蘇聯K-219號(Y級)發現被美國潛艇跟蹤,跟蹤它的是「奧古斯塔」號核潛艇,於是掉頭撞了過去。兩艇碰撞後,K-219號發射管裡的導彈(液體燃料)燃料洩漏並發生爆炸,該艇立即緊急浮起。

次日,由於拖帶失敗,莫斯科下令棄艇,艇員被拖船救起後該艇自沉。在115名生還者中,有3人傷重不治、11人終生殘廢。

在其前後腳,有艘英國核潛艇(忘了哪艘了,懶得查了)在北冰洋海域追蹤蘇聯核潛艇時,也曾被大塊頭伊萬撞傷。返航時特意選擇夜間進港,艇首還用苫布遮蓋,對外宣稱撞上浮冰了。那時英國SSN個頭小,一旦與蘇聯核潛艇碰撞,吃虧的肯定是英國人。

不少潛艇相撞事件找不到資料例如美國歪脖子潛艇

1970年6月18日,蘇聯核潛艇k-108號與美國核潛艇「南歐鯖魚」號在巴倫支海相撞。當時兩艇均在潛航中,「南歐鯖魚」號的指揮台圍殼被撞壞,k-108艇外殼被撞了個洞,右舷的螺旋槳軸被撞彎,並且有部分螺旋槳碎片嵌入了「南歐鯖魚」號的指揮台圍殼。壯哉我大毛熊帝國連潛艇都會用暗器了!!

最為經典的事故大概是,1983年,蘇聯核潛艇(K-324號)螺旋槳絞上美國拖曳線列陣聲吶的事兒。美國正在試驗最新型拖線陣聲吶,一看這寶貝跟蘇聯潛艇糾纏不清,自是著急,一旦落蘇聯人手裡,那可是重大技術洩密。於是派軍艦把K-324號圍了起來,叫蘇聯潛艇把拖線陣聲吶交出來。

蘇聯人也急的不行,螺旋槳被纏住了,潛艇在水上趴了窩,想跑也跑不了,於是急招本國艦船解圍。雙方對峙了幾天,後來潛艇被拖船拖到古巴,那段線列陣聲吶到底成了蘇聯的禮品,實在很值。毛熊的潛艇去鷹醬家串門臨走還得順點禮物!

-------------------------------------------------- -------------------------------------------

前段時間翻了翻冷戰時期的一些資料,冷戰時期好玩的事實在太多了,有時間再和大家聊聊別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220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