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英澳介入南海 敦促聲索國保持克制

Alinna ...| 2016-04-14| 檢舉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道 外媒稱,英國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敦促南中國海主權聲索國不要訴諸武力,保持克制,遵循國際法解決爭端。

據美聯社4月12日報道,哈蒙德12日在河內與越南外長范平明共同舉行的吹風會上對記者說:「我們的堅定立場是,(南中國海)聲索國應該避免威脅動用武力,避免採取單方面行動,比如在有爭議的海洋地貌上部署軍隊和裝備。」

他說,英國「非常關切該地區的持續穩定和安全」。

報道稱,他是在中國於南中國海的大規模填海造地和加強軍事行動引起本地區各國和美國擔憂之際發表這番言論的。哈蒙德正在對越南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謀求促進與這個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和投資。

越南《人民報》網站4月12日報道稱,越南政府總理阮春福4月12日會見了正在訪越的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

報道稱,阮春福總理對在日本廣島舉行的G7外長會議上所發布關於東海(中國稱南海——本網注)問題的聲明表示歡迎。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強調了G7外長會議上所發布關於東海問題的聲明,並重申,英國大力支持東協制定一部《東海行為準則》,以確保該地區航行及飛越自由,同時希望有關各方在遵守國際法基礎上,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4月12日報道,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本周訪問北京,此時正值北京和很多鄰國的關係因其在南中國海上日益自信的行動造成緊張之時。

熟悉此次訪問計劃的人士稱,特恩布爾計劃15日在北京進行的會面中警告中國領導人,他們在這個地區強有力的姿態有可能會傷害中國的國際關係及其經濟。

報道稱,此次訪問是特恩布爾自去年9月擔任總理以來第一次出訪中國。他將敦促中國領導人重置與鄰國的關係,這些關係因北京在有爭議水域建造人工島,以及西方國家所謂的北京在至少一個島上部署武器而緊張。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分析人士休·懷特稱:「但問題是中國領導人會聽麼?因為這個國家擁有十分堅定的戰略日程。」

懷特稱,還有跡象表明,北京可能正準備將島嶼建設擴大至斯卡伯勒淺灘(即我黃岩島——本網注)。

中國稱,它對所有南中國海島嶼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不可爭辯的主權」。12日,中國外交部一名發言人稱,他不知道特恩布爾要討論南中國海問題的任何計劃,並稱,中國有句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多達60%的澳大利亞海上貿易以及三分之一的世界海上交通途經南中國海,其中很多開往中國。

報道稱,特恩布爾對中國的外交壓力將伴隨著深化與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國關係的舉措。去北京前,特恩布爾計劃率領一個龐大的澳大利亞商業人士組成的代表團14日前往上海。

然而,懷特稱,共同的商業利益不大可能在戰略重點上影響中國領導層。

資料圖片:駐泊在金蘭灣的越南海軍艦船

【延伸閱讀】外媒:日本自衛隊動作頻頻 構築南海對華包圍網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道 外媒稱,日本海上自衛隊「有明」號和「瀨戶霧」號護衛艦12日停靠瀕臨南海的越南金蘭灣。這是日本護衛艦首次停靠該港,帶有悄悄向在周邊海域建軍事據點的中國施壓的意味。

據日本《讀賣新聞》4月13日報道,金蘭灣靠近越南與中國爭奪主權的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南沙群島——本網注),被視為戰略要塞。在越戰中曾是美軍的補給基地,戰爭結束後成為蘇聯的重要軍事基地。越南政府一直限制外國船隻入港,但日本防衛相中谷元2015年11月訪越時,兩國就共同應對加強海洋活動的中國達成一致。海上自衛艦靠港便是具體政策的一環。

報道稱,表面上兩國是在友好交流,但中谷元12日表示「期待發展與越南的防衛合作,強化與南海周邊國家的關係」,透露出此舉針對中國。

海上自衛隊大型護衛艦「伊勢」號12日也參加了印尼海軍在巴東海域舉行的觀艦儀式。廣闊的甲板上停靠著4架直升機的「伊勢」艦首次縱穿南海。停留期間,該艦將參加日美等國開展的聯合搜救演習。演習後,「伊勢」艦將順道前往菲律賓的蘇比克港,參加與東協的訓練。雖然不會進入中國所建人工島的12海里以內,但一系列的航行「幾乎繞南海一圈」(防衛省相關人士語)。

報道稱,日本政府還考慮讓結束非洲打擊海盜任務的海上自衛隊反潛巡邏機在繼2月經停越南後,5月中途停留馬來西亞。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4月13日報道稱,日本與南海周邊國家的防衛合作進入新階段。4月12日,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繼上周停靠菲律賓之後,首次停靠越南軍事要衝金蘭灣。日本正和與中國尖銳對立的周邊國家展開合作,加強對中國海洋戰略的牽制。

報道稱,日本海上自衛隊還向12日在印度尼西亞巴東周邊啟動的多國演習派遣大型護衛艦。允許海上自衛隊停靠的一方也希望以日本和美國作為後盾,牽制中國。

越南、菲律賓與日本加強合作的背景是海軍力量薄弱,無法依靠自身力量對中國施壓。隨著日本安全保障相關法的實施,易於在海外展開活動的日本自衛隊以及具有同盟關係的美軍所受到的期待提高。

另據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4月12日報道,菲律賓和越南同意起草一項2017年到2022年的「行動計劃」,以加強「戰略夥伴關係」,2015年兩國決定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目的是在中國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態度日益強硬的背景下加強安全聯繫。

菲律賓外長何塞·雷涅·阿爾門德拉斯在河內說:「菲律賓和越南之間的友誼必須加強。」

報道稱,在與越南外長范平明進行會談時,阿爾門德拉斯說:「在涉及南中國海的共同立場問題上,重點是東協的向心性和團結性所起的關鍵作用,其中也包括非主權聲索國。」

他說,菲律賓和越南同意推動建立「行為準則」來避免該地區局勢進一步緊張。

資料圖片:日本海上自衛隊「有明」號護衛艦12日駛進金蘭灣(日本《朝日新聞》網站)

(2016-04-14 09:16:44)

【延伸閱讀】外媒:中國反對G7炒作南海 召多國公使表抗議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道 外媒稱,5月七國集團(G7)領導人會議召開在即,日本政府12日就在峰會聲明中「以最強烈的表述指責朝鮮」進入協調階段,這主要是針對朝鮮進行核試驗和發射遠程彈道飛彈等多次挑釁行為。對於中國進入海洋的動向,G7外長會議通過聲明表達了強烈反對和擔憂,此次峰會也將在聲明中表示「支持外長會議與海洋安全保障相關聲明」。

據日本《產經新聞》4月13日報道,對於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動向,此次峰會聲明將主張「應維持基於國際法原則的海洋秩序」,強調和平解決糾紛的重要性,要求在「大規模填海、構築據點和用于軍事目的」等方面進行限制。至於是否在聲明文件中明確寫出「中國」,日本將與G7各國協調。由於峰會時隔8年在亞洲召開,日本政府希望就亞洲太平洋地區局勢釋放出強烈信號。

德國《時代》周報網站4月12日報道稱,這是一份根本未提及中國卻讓北京感覺是在指自己的聲明:G7外長在日本廣島發表聲明說,應和平解決已持續多年的南中國海和東海領土爭端,G7成員國反對任何可能改變現狀的「恐嚇性、強制性或單方面挑釁的行為」。

報道稱,北京的反應是:G7成員國應停止「一切不負責任的言行」,恪守在有關領土爭議問題上不持立場的承諾。這還不夠,北京還召見了日本駐華大使和G7其餘成員國的駐華公使——外交上一種較輕的抗議形式。

西太平洋的領土爭端由此進入以兩大對手為焦點的新一輪:崛起者中國和西太平洋的「大哥大」美國。此外還有大批南海周邊國家,它們既不想搞壞與重要貿易夥伴中國的關係,卻又越來越擔心北京的威脅舉動並在軍事上站到美國一邊。

報道稱,涉海問題很可能也會成為5月26日、27日在日本伊勢志摩舉行的G7峰會的議題。這至少符合東道主日本的利益,因為東京因釣魚島問題也捲入與中國的爭端。相反,北京則無論如何不希望涉海問題再被放到政府首腦會議層面上磋商,這也是中國提出強烈抗議的一個原因。

另據德國《世界報》網站4月12日報道,為抗議G7外長會議就南海和東海領土爭端發表的聲明,中國外交部召見了日本駐華大使和G7其他成員國的駐華公使。

報道稱,G7外長11日在日本廣島結束磋商後對地區緊張形勢表示擔憂並敦促「和平」解決爭端。

雖然沒有點名中國,但G7外長表示堅決反對任何可能改變現狀的「恐嚇性、強制性或單方面挑釁的行為」。

報道稱,中國擔心將於5月26日、27日在日本伊勢志摩舉行的G7峰會也將南海和東海問題作為討論主題。除日本外,G7成員國還包括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和義大利。

中國今年是20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G20峰會將於9月初在中國東部城市杭州舉行。

資料圖片:美國軍艦深入南海島礁

(2016-04-14 09:13:03)

【延伸閱讀】英媒:消息稱菲越將在南海舉行聯合演習和海上巡邏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道 英媒稱,軍方消息人士稱,菲律賓與越南的國防官員將於本周會面,就可能進行的聯合演習和海上巡邏舉行磋商。

據路透社4月13日報道,一名高級軍官告訴路透,越南和菲律賓將討論巡邏和演習,但本周不太可能達成協議。

「這些是初步討論,」他說道。「這些可能需要時間,但我們希望推進至下一個層次。」

因未獲授權對媒體發言,該官員不願具名。菲律賓國防部的另一名消息人士證實了該信息。

菲律賓1月提議與美國一道進行海上巡邏。一名外交官員稱,海上巡邏可能在一年內實現。

「雙方仍就此展開討論,」該官員告訴路透。

越南國防部副部長阮志榮(Nguyen Chi Vinh)和菲律賓國防部副部長阿斯庫埃塔(Honorio Azcueta)14日將舉行會晤。

(2016-04-13 21:09:50)

【延伸閱讀】日本兩艘軍艦首訪金蘭灣:在南海周邊頻繁「露臉」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道 外媒稱,12日上午,日本海上自衛隊「有明」號和「瀨戶霧」號兩艘護衛艦停靠越南中南部的金蘭灣。金蘭灣是越南進行南海防衛的最重要據點,越南一直嚴格限制外國船隻靠港。這是日本艦船戰後首次停靠金蘭灣。針對在南海加強實效支配的中國,此舉旨在展現日越加強防衛合作的姿態。

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4月12日報道稱,金蘭灣距離南海南沙群島較近,而後者是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爭奪主權之地。冷戰時期,金蘭灣曾是蘇聯軍隊利用的軍事要衝。日本護衛艦此次停靠的是近日剛開港的金蘭灣國際港。海上自衛隊將此次靠港定位為「練習航海的一環」,而日本政府有關人士認為「是極具戰略性的停靠港口的選定,是歷史性的訪問」。

在訪問越南之前,這兩艘護衛艦停靠了菲律賓北部蘇比克港,菲律賓也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對立。

報道稱,針對中國,日本除向菲律賓和越南提供巡邏船外,還頻繁派出P-3C偵察機,提高在南海的存在感。

另據共同社4月12日報道稱,日本自衛隊兩艘護衛艦12日首次停靠越南金蘭灣。

此舉目的在於遏制不斷加強在南中國海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附近軍事存在的中國。多國(尤其是中越兩國)在該地區存在主權爭議。

金蘭灣地理位置相對靠近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而中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汶萊五國聲稱對西沙、南沙的全部或部分島礁擁有主權。

日本「有明」號和「瀨戶霧」號護衛艦停靠金蘭灣期間,將參加日越海上聯合軍演。

去年11月,日本防衛相中谷元與越南國防部長馮光青在河內已就日本軍艦可停靠金蘭灣達成一致意見。當時中谷元親自訪問金蘭灣。他知道,如果日本軍艦將金蘭灣用作補給基地,日本自衛隊在南中國海的動作可能會更加頻繁。

據時事社4月12日報道稱,印尼海軍主辦的「科摩多-2016」多國聯合演習12日在蘇門答臘島海域拉開帷幕。日本海上自衛隊派出近兩萬噸級的「伊勢」號大型直升機護衛艦和約360名船員參加。

日方考慮讓該軍艦在訓練後停靠面向南海的菲律賓呂宋島的蘇比克灣。本月3日,海上自衛隊訓練航海的親潮級潛艇也停靠該港,這些都是為了牽制加強南海活動的中國。

「科摩多」演習始於2014年,這次是第二次。美中和東協等多個國家的海軍相關人士參加演習,計劃在16日前舉行「以人道支援和災害救援為主的訓練」。

日本海上自衛隊「有明」號護衛艦12日駛進金蘭灣(日本《朝日新聞》網站)

(2016-04-13 08:06:00)

【延伸閱讀】日媒:G7各國對南海問題存分歧 只有日美積極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道 日媒稱,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在反恐對策和海洋安保等問題上達成了一致。但在未被公開的水面之下,卻是日美歐之間的分歧。其根底是各國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外交立場存在分歧。

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12日報道,按規定,在七國集團會議上,各國究竟進行了什麼發言,其內容不會公開。因此,各國步調的不一致難以呈現。儘管如此,據多位有關人士透露,在重要問題上各國有意見衝突的地方。

對俄羅斯:美與日德法存在分歧

報道稱,其中之一是對俄羅斯的外交立場。

「俄羅斯應切實發揮影響力,控制(烏克蘭)親俄派武裝力量。」11日上午,談及親俄派與政府軍內戰不斷的烏克蘭局勢,美國國務卿克里、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和加拿大外長迪翁等人對俄羅斯發表了嚴厲看法。

報道稱,特別是美國,在這一問題上主導對俄羅斯制裁,表現出強硬態度。但德國和法國與俄羅斯地緣接近,在能源領域依賴俄羅斯,態度有所不同。

據稱,德國和法國表示「儘管如此,也有必要與普京政府對話」。歐巴馬政府對與俄羅斯進行首腦交流持消極態度,德法對此進行了牽制。

報道稱,由於日本是七國集團主席國,外相岸田文雄沒有進行深入發言。然而,日本和俄羅斯之間存在北方領土談判問題,因此立場與德法接近。安倍晉三首相也已確定在5月初訪問俄羅斯。

對中國:日美主導討論

報道稱,外長會議再次確認了不承認中國在南海建設軍事據點的原則。

「如果判決出來,中國應該遵守。」考慮到菲律賓向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提起訴訟稱中國立場違法一事,各國出現了這樣的聲音。

但是,「歐洲距南海較遠,與日美的危機感存在差距」(美歐外交人士語)。實際上,據稱,圍繞南海問題,主導討論的是日本和美國。

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在訪日之前對中國進行了訪問。由於遇上航班問題,他沒有出席10日晚就南海問題進行討論的會議。

報道稱,對於日本重視的核軍縮問題,核持有國美英法與日本之間存在很深的鴻溝。在呼籲核裁軍和不擴散的《廣島宣言》中,在不指名的情況下要求中國等提高核戰力透明度。不過,在推進核軍縮問題上,宣言主張以「現實的、漸進的」方式推進。據稱,由於美英法對可能與「迅速推進核裁軍」相關的表述面露難色,因此最後選擇了這一表述方式。(編譯/馬曉雲)

在南海巡邏的美軍「約翰·斯坦尼斯」號航母(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218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