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AD「薩德」是美國研製的機動式戰區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總承包商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1989年提出計劃,開始一系列驗證試驗;2000年轉入工程研製,2008年部署了第一套系統。THAAD飛彈由助推器、動能攔截器(KKV)及整流罩組成,一體化設計。
對 中國而言,因為 「薩德」系統配備的X波段雷達具備探測起飛階段洲際飛彈的能力,一旦部署到韓國,就猶如在中國家門口裝上眼睛和耳朵,中國東部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部署的 彈道飛彈發射還未出大氣層就會被「薩德」精確捕獲,大大擠壓了中國戰略飛彈部隊的機動和作戰空間,削弱了中國的核報復能力。
一、東風-31A洲際飛彈:
東風-31A洲際飛彈是中國的一種三段固體推進劑洲際彈道飛彈,也是中國首種遠程固體彈道飛彈。作為中國第二代戰略武器,應用了許多新技術。與其前輩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相比,東風-31在體積、打擊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顯突破。
東風-31射程為11500公里,可攜帶一枚700公斤彈頭(相當於1百萬噸TNT炸藥當量的核彈頭),或者多枚更小的彈頭。 改進後的東風-31A,載荷1050-1750公斤,可攜帶至少三枚彈頭或誘飛彈頭以及重返大氣層載具、其射程為11270公里。
二、東風-16中程洲際飛彈:
「東 風-16」中程彈道飛彈備受關注的一個特點是傳說中的多彈頭,需要說明的是DF-16飛彈是多彈頭而不是分導式多彈頭,多彈頭在技術難度上和費用上要遠遠 低於分導式多彈頭,不過對於末段反導攔截來說仍然要面對同時攔截多個目標的問題。從《軍事報道》的畫面看,DF-16飛彈的彈頭直徑明顯小於彈體,好在考 慮到彈體直徑加粗到1.2米,彈頭直徑不會小於DF-11飛彈的彈頭。
DF-11飛彈一開始就有多彈頭的設計,很難說單純的多彈頭有什麼突出之處,不過在數年前國內刊物的論文中,就提到為了突破愛國者PAC-3的攔截,在高空釋放子彈頭的設計,這種設計避免了傳統多彈頭低空釋放結果釋放前就被可能反導攔截彈攔截的缺陷。
三、東風-21D中程彈道飛彈:
東 風-21D中程反艦彈道飛彈是中國專門為應對航母威脅而研製的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飛彈。其目的是防止美國航母介入台海,號稱「航母殺手」、「航母剋星」, 對打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攻擊大型水面艦艇的能力,其特點是可以在打擊過程中改變運行方向以避開反導攔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0797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