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網 31日下午,有網友在微博上曝出,國航一男飛行員在直播平台上放出其飛行時的直播視頻。從視頻截圖中可見,該男子身後的背景為國航飛機駕駛艙,肩章顯示其本人為副駕駛。截圖顯示,多名網友讚嘆其長得帥,並贈送虛擬禮物。
多名網友指出,該男子的微博名稱為@90000小寶,供職於國航飛行部,31日當天曾飛往羅馬,被曝光後,國航已派人接替其工作。其此前曾多次發布飛行時的自拍照,並曾在直播平台上直播,有六萬多粉絲。記者嘗試聯繫其本人,未獲回復。
記者從國航了解到,針對網曝一副駕駛航前準備時自拍直播,國航已做出嚴肅處理。
在發現此事當天,國航立即進行了核實,確認網曝當事人為入職不久的國航副駕駛。
考慮到大量網友關注會引起其情緒波動,不利於飛行安全,目前國航已暫停其後續段航程任務,責令其做出深刻反省,並已在飛行隊伍中展開整改教育。
國航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當事人沒有集中精力進行航前準備,違反了公司規定,將嚴肅處理,對任何放鬆安全的行為絕不姑息遷就。
對於起飛前直播一事,不少網友也提出了勸誡,有網友表示,「昨天還在看你直播呢,又帥又有顏還有錢,但是怎麼能拿工作開玩笑呢,這麼不小心。」「希望小寶從這件事中汲取教訓。」
為什麼飛機上不能開手機?
飛機上禁止使用手機的規定最早出現於1991年。
當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作出了這個規定,理由是手機發射的無線電波,可能會干擾地空通訊。
這個規定被公眾廣泛接受,一直執行。但在民航業內,對此卻存在大量的爭議。包括美國波音公司、探索頻道在內的很多機構通過各種手段,做了大量相關實驗。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找到證據,證明手機能夠對地空通訊產生任何值得一提的影響。(他們也不能證明沒有影響)因此,儘管FCC在這項規則的存廢上搖擺不定(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但還是維持了原規定。
既然手機能發射無線電波,為什麼不能證明它影響地空通信?
這是因為航空信號用的是118MHz頻段,而國內GSM手機用的是900MHz左右頻段,WIFI信號頻率更高,它們相差這麼大,理論上是不能幹擾到一起的。
但實際上,因為手機採用的是跳頻脈衝的方式發射信號,所以會產生許多不同頻率的次生電波。這些次生電波儘管很微弱,但面對機載通訊設備的超高靈敏性,就顯得不太讓人放心了。
在不能確定是否有明顯危害的情況下,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手機就成了飛機的敵人,因為民航是經不起「臨床檢驗」的。
智慧型手機廠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提供了「飛行模式」這 樣一種解決方案。
「飛行模式」即關閉手機的通信模塊,不能接打電話發簡訊,與基站沒有信號聯繫,從這種技術本身來說,基本解決了手機產生的信號干擾問題。
「飛行模式」為什麼也不可以?
我的手機有「飛行模式」,調到「飛行模式」總行了吧?
事實上,手機的「飛行模式」只是手機廠商開發的一個功能。
從科技性上來說,它的推出並不是為了在飛機上使用手機的——它只是模擬了飛行時「沒網」的狀態。
有的「飛行模式」僅是關閉了通話功能,有的是在硬體上停止基帶晶片,還有的是關閉包括Wi-Fi、藍牙等一切無線連接……由此可見,各個手機廠商對「飛行模式」的設置並不相同,換句話說,「飛行模式」是一個既沒有國際標準,也沒得到航空行業認證的功能。
既然沒有統一的標準,再考慮到一些山寨手機的「飛行模式」並不可靠,為了安全,只好一刀切斷。
因為不是針對飛機上使用而推出的,由開了「飛行模式」倒推出可以在飛機上使用是沒有道理的。
事實上,美國直到2013年底官方才同意全程使用「飛行模式」。
國內方面,航空公眾通信協會聯盟專家委員周宏表示,鑒於很多國家已經放開了手機「飛行模式」在飛機上的使用,民航局正在探索3000米以上高空允許使用「飛行模式」的可行性,技術驗證已經開始,預計到2016年會有明確結果,放開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隨著國航、東航、南航相繼試驗機上Wi-Fi系統,在飛機上打電話也正在研發當中。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