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照顧僱主14年僱主一家兩代把保姆照顧到105歲

分享自由| 2016-03-30| 檢舉

徐毅勇給躺在床上的姥姥喂飯

中原網訊(記者 石闖/文 周甬/圖)她一生結過三次婚,但缺少家庭的溫暖。54年前,在丈夫去世後,孤苦無依的她與徐洪山一家結了緣,作為保姆幫助帶大了4個孩子。此後,無兒無女的她就成了他們的親人,40多年來,兩代人對老人呵護備至,不離不棄,如今她105歲了……

54年前,孤苦無依的她當起保姆

「丈夫去世後,她在鄭州無依無靠,生活都成了問題,過得很艱難。」昨日上午,在鄭州市前進路25號院,89歲的徐洪山老人說,他退休前在鄭州食品公司上班,妻子李金華在醫院做護士,倆人工作忙,仨孩子無人照顧,經朋友介紹,請了諸秀珍到家中做保姆。

那一年是1962年。第二年,徐洪山最小的孩子徐毅勇出生了,就更忙了。「我們有4個孩子,老大和老三是姑娘,老二和老四是兒子。」徐洪山說,他老家是許昌襄城縣的,幼年父母雙亡,妻子父母也去世得早,「照料4個孩子是個很大的難題」。

徐洪山說,諸秀珍剛進家門時,由於比他大16歲,因此他和妻子就以「老嫂子」相稱。孩子們則喜歡叫她「姥姥」,她聽了非常高興。

「當時工錢商量好了,每個月除了管吃管住,再給20多塊錢,那時候我的每月工資也就30塊錢。」82歲的李金華說,「她心地善良,為人勤快,幹家務是一把好手,任勞任怨。我們上班後,幾個孩子交給她也放心。」

「住的房子60多平方米,兩室的,那時候沒有客廳,連她總共7口人,住不下咋辦?晚上就睡在沙發上,打地鋪。」李金華說,「那時候物質條件差,生活普遍困難,我們沒把她當成外人,俺們吃啥她也吃啥,家裡穿的用的都少不了她,兩家的關係還算融洽。」

編輯:趙寧

徐毅勇的母親介紹老太太當初為他們家照顧孩子的故事

第一代

「她照顧4個孩子操勞了,就像親人一樣」

「在一塊時間長了,知道她是個苦命的人。」李金華說,諸秀珍生於1911年,老家是周口項城農村的,「她結過3次婚,第一任丈夫在解放前死了,第二任丈夫尋短見了,第三任丈夫是安陽一個礦工,可能倆人性格不合很少來往,自然就散了。」她說,「老太太終生未曾生育,膝下無兒無女,年輕時領養過一個女兒,但也因患病早早走了,就剩下她一個人了。」

1969年末,徐毅勇6歲,上小學了。徐洪山夫婦和諸秀珍商量:「孩子們大了,都上學了,不需要用人了,如果你有合適的機會,就可以走了。」

諸秀珍沒有同意,她說:「看著孩子們長大了,捨不得走,想再照顧幾年。」

就這樣,一晃10多年過去了,他們依然按月給她發工資,「後來她自己不要了,但是我們還一直給她。」徐洪山說。

1976年,諸秀珍已經65歲了。「老家沒啥親人了,她更不願意離開了。」徐洪山說,自己和妻子都是從艱苦年代過來的,「心也軟,人家不願意走,就不會攆著走,再說她不容易,照顧4個孩子操勞了,就像親人一樣。」於是,徐洪山和妻子商量,自覺照顧起她的晚年生活。

第二代

「姥姥跟我在一塊生活有10多年了」

昨日下午,在農業西路洲海路口附近的晶華城小區晚晴托老互助中心內,105歲的諸秀珍躺在床上,見到記者後還忍不住唱了幾句。

「老人精神狀態挺好,就是摔了一跤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53歲的徐毅勇是鄭州市食品公司製冷設備維修工。他說,「姥姥是看著我長大的。她原來一直跟著父母一塊生活,可是父母年齡大了,身體越來越吃不消,尤其父親右眼已完全失明,多種疾病纏身,生活也需要人照顧了。」

「你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就你在鄭州,一定要照顧好姥姥,善待她,不能讓人家笑話。」父親的叮囑,徐毅勇記在了心上,他說:「爸爸,你請放心了,姥姥從小對我們那麼親,我一定會辦好的。」徐毅勇還會言傳身教,給兒子做榜樣,讓他也對老人家好。「我把姥姥接到自己家裡,跟我在一塊生活有10多年了。」

徐毅勇說,老人在73歲過馬路時腿被汽車軋了一下,住了一個月院,除此之外,身體一直很好,喜歡和同伴們搓麻將,「她心胸開闊,遇事不著急,喜歡吃青菜和麵食,這也許是姥姥長壽的秘訣吧」。

他說:「家有一老賽過一寶,姥姥就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寶貝』,她年齡上掛帥,大家都顯得很年輕。」 2011年12月7日,是諸秀珍的百歲生日。徐毅勇說,他們給姥姥辦了一場熱鬧的生日宴會。「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徐毅勇的家人一起為老人唱起了生日歌,大家爭搶

讀完記得留言你的意見哦!謝謝!

更多精彩好看的,請like我們的page:

↑點擊這↑ 謝謝點贊✓感恩

謝謝您支持我們的專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99218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