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九段線如何變成「一段線」?

那小兵:有人說中國不能擊落美國在南海飛行的軍用飛機,否則會導致美國全面報復,您如何解讀這種說法?
金哲朗:我認為如今許多中國人太關注中美武器對局,而忽略了法理對局情況,這只會導入一個非常錯誤的結果,那就是中國人被美國人反覆刺激神經,卻又無法出手反制。至目前為止,我很少讀到中國學者從法理角度論述中國南海戰略的文章,而有的大多是炒作某一個事件的內容。從一個國際關係學學者的角度看,任何一個事件的發生都與雙方或多方整體戰略有關,而中美南海戰略本身就是指向和平共贏的,你若一味想從中挖出打仗線索,只會墮入文字炒作陷阱。
我首先要說的是,中美南海開戰可能性非常低。過去中國也擊落過美國偵查機,那是冷戰時期,中國不需要國際貿易,也不需要維護房價,打了就打了,飛機飛入中國領土上空了就有權打。南海情況要複雜的多,概括來講,中國如今正爭取的是南海島礁和島嶼的領土,以及相應的12海里領海主權,還有相應的200海里經濟專屬領海權益。
美國認為國際法規定島海水線下的礁領海權以500米里為限,無相應的經濟專屬區權益,雙方都圍繞著這個核心在博弈。但是,南海問題逐步擴大化了,一是軍事化,二是多國主權伸張重疊化,三是戰略發展無序化,這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當然大家最擔心的是"永遠沒有結果"。
在許多中國人眼中,這"九段線"其實是"一段線",這也是美國,菲律賓和越南最抗拒的事情。他們怕南海最終成為中國的內海。如今島嶼爭奪本身並不那麼激烈,因為越南已經占了南沙大多數島嶼島礁,菲律賓原本就是沒有占幾個,如今也沒有失去已經占有的島嶼。這個格局遠遠不像當年阿根廷和英國爭奪馬島,更不像普京占領克里米亞半島,何況越南,馬來西亞在南海油田都已經商業開發了許久,獲得了實惠。雖然中國伸張該海域主權很早,但中國在開發資源方面是後來者,而中國在東海設立航空識別區的先例引發南海諸國的猜測,南海一旦被中國設立航空識別區,那麼航海識別區會不會跟著就來了呢?這才是美國和日本最擔心的問題。這是戰略無序化的開始,這些國家對於中國這麼一個雄心勃勃的架勢很擔心,想搞清楚中國到底是要得到什麼。
從中國的角度看,把"九段線"變成"一段線"是否是個可行戰略計劃?如果是,那麼除了中國所提出的"自古以來"證據之外,還有其他的法律依據嗎?比如,從國際法來衡量會怎樣,我想大家都在等待這個依據的出現。九段線是二戰後的產物,"自古以來"對於菲律賓和越南都沒有太大意義,這些國家都是二戰後才獨立的,之前菲律賓部落民和越南占婆部落漁民的遺物都不能證明主權,中國至少古書上提及過這些島嶼,島嶼上也有中國陶瓷殘片,我認為中國的依據最有效,但這種效果不會被其他南海國家接受,他們認定大家都要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討論這個主權問題。大家都不會被一個國際法庭的結論所約束,也不會接受對方對於國際法的單方面解釋。
表面上看,美國,日本和澳洲都不是南海當事國,但如果涉及到"九段線變成一段線"這個根本問題必然他們會成為當事國,因為他們不會讓南海成為中國的內海而失去命脈航道。一旦南海島嶼走向軍事化,這個疑問就會加劇,各方戰略就會更加無序化,無序化才是戰爭的風險區。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是主動的一方,如何伸張主權的同時也釋放善意就成了必須考慮的問題。我認為中國並沒有真正想把九段線變成一段線的意圖,至少現在中國沒有說過有這種意圖。
我認為,中國目前應當採用的南海戰略應當是這幾個:一是積極開發現有南海控制範圍內的資源,穩固現有權益;二是避免進行無效的軍事化姿態,為和平談判奠定基礎,和平談判是必然的,雖然不會有真正領海分割結果,但和平本身就是各方需要的結果;三是避免過分高調對抗美國在南海的存在,對抗過度反而加劇南海諸國懷疑中國搞"內海化"戰略。南海問題和朝核問題有根本區別,因為南海主權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問題",更多的是一種擺出姿態的平台,應當避免讓這個問題不斷刺激國民情緒。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95541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