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至今人們仍然記得女籃名宿鄭海霞,但在中國女子籃球隊中還有一位比鄭海霞高出一截的大個子,她比鄭海霞出道還早一二年。在鄭海霞還打青年隊的時候,她就幫助國家隊勇奪世錦賽季軍和奧運會銀牌和銅牌。她就是中國女姚明——陳月芳。
陳月芳(左)和叢學娣(中)鄭海霞(右)
陳月芳 (回族)寧夏銀川人。身高2.08米,前中國女籃主力中鋒,她個子比鄭海霞還要高。陳月芳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銀川市供銷社職員,母親不識字,長年在家。父母都是中等個子,家裡6個孩子當中,也只有最小的陳月芳個頭出眾,別人給她送了個外號叫「大陳」。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陳月芳就和老師一樣高了,每天和齊腰的小朋友坐在一條板凳上念書,陳月芳覺得很不好意思。
陳月芳的叔叔陳兆林當時是蘭州軍區男籃隊員,看著上小學二年級的侄女個頭高得出奇,他對陳月芳的父母說,讓她試著去報考少年業餘體校。結果被錄取了,她開始和一幫中學生一起參加體育鍛鍊。1976年,13歲的陳月芳已經長到了1.89米,叔叔覺得再也不能讓她在業餘體校耽誤下去,他熱心地向「八一」女籃和蘭州軍區女籃推薦陳月芳。「八一」女籃的教練來看了一下,結論是:陳月芳根本不會打籃球!蘭州軍區看中陳月芳的個子,覺得可以考慮。
陳月芳從不會打籃球的傻大個逐步變成會打籃球。
蘭州軍區教練周漢新並沒有放棄,他看了看陳月芳的手,發覺她的手感應很好,指尖有彈性,力量足。很快,他發現陳月芳還有兩條極可貴的優點:一是能吃苦、肯吃苦;二是好勝心強、不服輸,這正是一名優秀運動員所必備的基礎。在周漢新的悉心指導下,陳月芳苦練基本功,在籃下技術方面狠下工夫,進步很快。
1980年5月,全軍舉行一級隊聯賽。作為球隊主力,陳月芳場場上陣,最多的一場,她獨得59分,最終為蘭州軍區女籃贏得聯賽冠軍。這次勝利使「八一」女籃對陳月芳另眼相看。「八一」女籃開始向蘭州部隊商借陳月芳充當中鋒,參加全國甲級隊聯賽。平時的刻苦訓練和各種大賽的磨礪,使陳月芳迅速成熟起來,她不負眾望,又將「八一」女籃帶上了聯賽冠軍的寶座。
就在這年秋天,在第八屆亞洲女籃錦標賽上,中國女籃以38分的巨大劣勢輸給了前韓國女籃。中國女籃開始改組重建。主教練楊伯鏞上任後,點名要陳月芳進國家隊。蘭州軍區女籃好不容易把陳月芳培養成球隊的主將,現在又要走人,球隊很不情願。可一聽說國家女籃要人,軍區首長毫不猶豫地答應了。1981年3月,周漢新教練像送女兒出嫁似的,親自陪陳月芳坐火車上北京,到中國女籃報到。就這樣,陳月芳從一個根本不會打籃球的「傻大個」,成長為國家女籃的中鋒。短短四年時間,她就完成了飛躍式的「三級跳」,從此開始挑起國家隊的內線大梁。此時她的身高已經達到了2米08,在當時的世界籃壇,僅次於身高2米10的前蘇聯女籃中鋒謝苗諾娃。
女籃全家福(後排中為陳月芳)
1981年9月,中國女籃出訪巴西的比賽中,陳月芳在國際籃壇初次露面,個人單場拿下20多分,引起了各國女籃的注意。1982年亞運會女籃,陳月芳的空中優勢和籃下技術,幫助中國隊擊敗韓國隊復仇成功,拿下了亞運會金牌;1983年女籃世錦賽上,是中國女籃首次出現在世界大賽舞台上。陳月芳在對韓國的關鍵一役中,最後時刻憑藉身高優勢籃下強攻,打成2+1追平了比分,為中國隊贏得了加時賽取勝的機會。本場比賽她15投14中,拿下全隊最高的26分;對陣強敵美國一戰,陳月芳更是拿下31分5個籃板。本屆世錦賽她場均15.9分,隊內得分貢獻僅次於宋曉波,為中國女籃奪得季軍立下汗馬功勞。
1984年5月的奧運會預選賽上,韓國隊甚至派出3名隊員緊盯陳月芳,這一招儘管有效限制了她的得分,但卻牽制了防守,為隊友叢學娣和邱晨提供了不少得分良機。隨後,陳月芳以主力身份隨中國女籃參加了洛杉磯奧運會,與隊友們合作再次獲得了第三名。
中國這位大個女中鋒人生很悽慘。
由於身體健康問題,1985年,只有22歲的陳月芳早早告別了籃壇,此後她被查出患有腦血栓、貧血等病症,雖然經過了醫院的精心治療,但大陳的病症並沒有明顯好轉,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惡化。2000年9月,她的病情十分嚴重,被轉入蘭州軍區總院,躺在病床上的她仍時時牽掛著正在參加雪梨奧運會的中國軍團,為中國隊的金牌得失而牽動自己的喜怒哀樂。9月18日凌晨1時15分,在病魔的侵蝕下,陳月芳微笑著離開人世,年僅37歲。她臨終前還穿著當年參加洛杉磯奧運會時時,那件印有「中國」二字的藍色運動服。
陳月芳(右一)與隊友教練合影
陳月芳終身未婚,身患多病,英年早逝,是眾多女籃國手中命運最為悽慘的一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