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梅長蘇的真正原型:原來梅長蘇確有其人!七千「赤焰軍」的真實統帥竟是他!

2015年最熱的電視劇肯定少不了《琅琊榜》,琅琊榜中的少帥梅長蘇和他統領的赤焰軍在真實歷史中竟然有著原型,原來該劇雖然是在架空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創 作,但劇中大梁的原型的確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梁。南北朝時期南梁有一支七千人的軍隊橫掃北魏,幾乎完成北伐大業統一中國,這支軍隊就是極富傳奇色彩的白袍 軍,而白袍軍的統帥就是當世名將陳慶之,這就是真實的赤焰軍及其統帥的歷史原型。陳慶之是被中國歷史上低估的一位傳奇的將軍,歷史上只打以少勝多的仗,在 十比一的劣勢下取勝是家常便飯。據說陳慶之出身寒門,年輕時身體文弱,史書記載他「射不穿札,馬非所便」,可以說是年輕時期毫無大將的潛質,只能陪梁武帝 蕭衍下下棋,打打雜。直到他四十二歲時,命運的巨輪急劇扭轉,展開中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北伐進程。
他的初戰就是以十比一的劣勢下取勝的,而且這是他統帥的軍隊實力最接近敵方實力的一次戰鬥。當時北魏和南梁並列於世,雙方爭奪的焦點是徐州這個戰略要地。 梁武帝蕭衍任命陳慶之為宣猛將軍,並派兵兩千護送豫章王蕭綜爭奪北魏的徐州。北魏當然不可能丟掉徐州這塊戰略要地,派兩位宗室元延明、元彧領兵二萬,在陟 口一帶紮下營寨與南梁展開激戰。陳慶之得到消息之後,逼近敵人營壘揮師直擊,戰鬥的結果,北魏的兩萬人馬不過在一通鼓之間被陳慶之的兩千人馬擊潰敗逃。從 此在北中國和南中國陳慶之的大名無人不知。

陳慶之在經過大大小小几十次戰鬥之後,已經深得梁武帝的信任。終於,南梁迎來了一次絕佳的北伐時機。北魏後期,朝政腐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大通二 年,北魏發生內亂,有實力的諸如蕭寶寅、爾朱榮等紛紛割據,於是北魏皇室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梁武帝命陳慶之為飆勇將軍,率軍 7000護送元顥北上洛陽稱帝。其實本意是敷衍一下元顥,不過北伐的結果卻上樑武帝大吃一驚。
陳慶之北伐初戰,一天的時間就攻破了北魏名將丘大千苦心經營的九座營壘,攻陷有七萬人駐守的睢陽城。七千對七萬,再一次的一比十。隨後北魏濟陰王元暉業率領兩萬羽林軍救援,屯入考城,堅壁死守,陳慶之用浮水築壘法攻陷考城,北魏濟陰王元暉業最終被俘。
睢陽、考城的失守,濟陰王的被俘,讓北魏朝野震動,北魏朝廷急派精銳部隊七萬,進據滎陽。同時速令上黨王元天穆星夜馳援滎陽,一共集結了十五萬大軍企圖全 殲陳慶之。陳慶之也是直接進攻滎陽,但是攻城戰並不順利,又傳來了元天穆正率大軍趕往滎陽的消息,面對前有城高壁深,後有大軍包夾的不利形勢,陳慶之並沒 有感到恐慌,而是再一次的使出了自己以少勝多的本事,不過一天時間,滎陽攻陷,隨即陳慶之在全軍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再次主動攻擊,攻克擁有三萬魏軍的天下第 一關虎牢關。

北魏朝廷已經元氣盡失,得知陳慶之逼近洛陽,只好派人迎白袍軍護送元顥入洛陽為帝。不到三個月,陳慶之就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七千人畢竟不能 保衛以元顥為首的新政權,於是陳慶之建議元顥迅速向南梁請求支援。不過新皇帝元顥卻有自己的小算盤,認為七千南梁軍就這麼厲害,再多請點過來,那北魏江山 也不是他的了,於是拒絕了陳慶之的建議。在建康的梁武帝雖然聽到捷報一時喜出望外,但是由於上了年紀和對佛教的痴迷,對統一中國漠不關心,於是失掉了大好 機會,統一中國的大好形勢和南梁失之交臂。
北魏方面,割據勢力爾朱榮與元子攸會合。兩個月時間裡,糾集了三十萬的兵力,殺向洛陽。陳慶之率七千白袍軍與爾朱榮三十萬大軍在黃河邊上激戰十一場,最終 爾朱榮部傷亡慘重,卻不得渡黃河半步。後來爾朱榮部將從元顥駐守的另一黃河渡口硤石偷渡。元顥的南防線全線崩潰。元顥本人被殺,隨即洛陽失陷,北伐的勝利 果實再次葬送。陳慶之部成為孤軍,但是軍力完整,集結南返。不料陳慶之撤退到了蒿高一帶渡河時,卻突然遇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山洪,渡船被翻,傳奇的白袍軍竟 被山洪一夜之間沖得無蹤無影,葬送於天災。幸好北伐首領陳慶之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後來裝扮成一個和尚,在豫州人程道雍等人的護送下回到了南梁。
由於北伐軍取得了不可思議的戰績,讓北魏聽到陳慶之三個字就不寒而慄,而且最終葬送於天災,因此梁武帝並沒有責罰陳慶之,後來陳慶之繼續為南梁守衛疆土,於公元539年去世,終年56歲。
琅琊榜》背後那些事 以七千兵橫挑北方強鄰的真實歷史
視劇《琅琊榜》又一次掀起熱播,因為故事的背景,是在歷史課上一筆帶過的南北朝,於是便有許多年輕的朋友來問我,中國歷史上是不是真有南梁這一朝,貌似以往老師沒說過,本名林殊、化名梅長蘇的故事主角是否真有其人?
南北朝一直是個歷史的冷門,若是因為這電視劇而一時熱起來,倒也不錯。那麼,我就來說一說這南朝大梁事吧。
先說說這南梁是怎麼來的?還是從大家最熟的三國說起,各位都看過三國演義,知道三國的最終結局是三家歸晉,可也就這晉朝,實實在在是中國歷史上最不爭氣的 朝代之一,先是所謂的「八王之亂」,也就是八個司馬家的王爺玩內訌,玩著玩著便玩成了五胡亂華,在漢代被打敗的那些胡人後代,在原本是漢人為主的中原大地 大肆屠戮,晉朝王室不得不南遷江東,這便是後來所謂南朝的開端,晉之後,便是宋、齊、梁——這梁,便是故事的發生朝代。而北方則在一片混亂廝殺之後,一個 叫做鮮卑的民族終於入主中原,建立起名為大魏的王朝,隨後便出現了北魏一統與西魏、東魏對峙的分治時代,也就是所謂北朝。
而在這《琅琊榜》的前期,故事主角林殊隨父出征,卻因為當朝皇帝聽信讒言,以至於七萬將士埋骨梅嶺這一段。其實便是南梁的大通年間,也就是開國皇帝蕭衍的前期。
自然,故事必然虛構,人物也是虛構,可是多少也會有些歷史背景。譬如這林殊的時代,有沒有值得注意的歷史人物呢?自然是有的,那便是一代名將陳慶之。就是在這大通年間,陳慶之帶著七千人,護送投降南梁的北魏親王元顥回中原當皇帝。
七千白袍梁兵,面對七萬乃至數十萬的北魏騎兵,這會是真的嗎?
又或者,難道這陳慶之也與當年的項羽一樣,是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好漢嗎?答曰不是,老陳的身體實在談不上強壯,甚至有些文弱,據說連最普通的弓弩都拉不開,更別提射中目標。而且他也不擅長騎馬,所以單挑一事也就免談了。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究竟有什麼呢?答案便是他有腦子,極富謀略、擅長運籌帷幄,老實說這才是打仗的根本。與三國時代的周瑜、陸遜這些人相似,這是一位儒將。
確實聽上去很懸乎,但事實上還真有那麼回事。就是這陳慶之帶領的七千人,從南方一路北上,與北魏各路人馬前前後後廝殺四十七回,全部大勝,攻城三十二座,全部攻克,直到洛陽城下。
老實說,這簡直就是奇蹟!
可奇蹟總歸只是一時,很快黃河北岸的北魏大軍便殺過來了,陳慶之的七千人自然無法永遠保護元顥,在三天阻截戰之後,他便掉頭南歸,可悲的事情就在此時發生,一場山洪暴發,吞沒了渡河的南方部隊,只有陳慶之等少數人得以倖免於難,最終易容為一名僧人回到南方。
某種意義上而言,《琅琊榜》的主人公,便與陳慶之頗有相似之處。只不過在故事中,他並非得到皇帝的寬容,12年後,他居然成了一個叫做「江左盟」的武林幫派之首領,用著化名,掩蓋著身份,重回健康城,為的就是報仇雪恨……
《琅琊榜》源於生活:梅長蘇等諸多人物真實存在過
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琅琊榜》
大 家好,知古今事,行天下路,這裡是文天下。今天我們講《琅琊榜》里的原型人物。 《琅琊榜》收視率一路凱歌,由於電視劇版的將其背景設定為南北朝時期的蕭梁王朝,所以在此我便將劇中幾位人物的歷史原型進行挖掘對照,以供諸人去了解和關 注這個以前都不怎麼吸引眼球的「江左王朝」。
1、梅長蘇
江湖傳言:「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作為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的首領,卻是一個病弱青年、弱不禁風,背負著十多年前巨大的冤案與血海深仇。江左,一般是指江蘇、安徽南部境內,又稱江東。《史記》:項王笑曰:『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因此,江東自古多豪傑。
歷 史原型:陳慶之,字子云,江蘇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 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後與東魏豫州刺史堯雄交戰,寡不敵眾,假扮僧人,下落不明。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左衛 將軍,謚曰 「武」,還詔令500人為其會喪。
2、梁帝
劇中的梁帝介紹為:大梁皇帝,疑心極重,聽信夏江等讒言,只因自己的一絲懷疑而導致十二年前的赤焰冤案,造成後果極其慘重。後在梅長蘇設計下,終於為冤案昭雪,使得真相大白於天下,駕崩後讓位於靖王。
歷史原型:歷史上的梁帝原型即為梁武帝蕭衍,梁朝的開國皇帝,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
從 片花中來看,劇中的梁帝是個心機深重又極具帝王通病(死不認錯,唯我獨尊)的帝王,即使對於信賴的丞相,最終依然可以加以廢黜。而歷史上的梁武帝確實個多 才多藝的郡王,雖然心機也深重,但在後人眼中卻是個佞佛導致亡國的糊塗蛋。在對於子女的感情上,劇中的梁帝對於子女也是很提防,而歷史上的梁武帝卻對於子 女過於溺愛,最終導致了亡國之禍。
3、太子
劇 中太子介紹為:蕭景宣,東宮太子,三十五歲。生母為越貴妃,越妃在後宮極受恩寵,甚至超過當朝皇后,所以太子同樣有恃無恐。他為保儲位可以不擇手段,視譽 王為眼中釘,拉攏一品軍侯謝玉,與譽王分庭抗禮,一心籌謀扳倒譽王,從而鞏固自己的儲君地位。曾派人重金上琅琊閣詢問治世奇才,後力圖招攬梅長蘇未果。最 終在梅長蘇精心設計下被廢黜太子之位。
歷史原型:歷史上劇中太子的原型即為後來的簡文帝蕭綱,排行老三,文采斐然,但政治才能低劣,之所以 能當上太子完全在於長兄昭明太子蕭統死的早,而二哥蕭綜又做了忤逆子叛逃敵國。而歷史上的蕭綱因為在梁武帝晚年碰上了「侯景之亂」,結果在做了幾個月監國 後,又稀里糊塗的被推上傀儡皇帝的寶座,而後和父親蕭衍一同死在侯景手中。
電視劇中的太子根據簡介應當屬於有些政治手腕的,並地位也不是很牢固,會受到譽王的威脅,可歷史上的蕭綱在侯景之亂前,太子之位是無人可以撼動的,而政治頭腦也要遠低於電視劇中的形象。
4.靖王
劇 中靖王介紹:蕭景琰,皇七子,三十一歲。軍中素有威望的大將軍,戰功累累、靖邊有功的成年皇子,林殊最好的朋友。一直堅信大皇兄與林家是被冤枉的,因此被 父王冷落了十二年,但無論面對再多的不公與薄待,他也不願軟下背脊,主動為了當初的立場向父皇屈膝請罪,只是默默地接受一道道的詔命,奔波於各個戰場之 間,遠離皇權中心,甘於不被朝野重視,只為了心中一點孤憤,恨恨難平。在梅長蘇的輔佐下走上奪嫡之路,他立誓要為好友和皇兄平反,但當覺得長兄好友都在天 上看著時,卻不知道好友一直在他身邊,用病弱之軀努力為自己鋪設著每一步路。
歷史上的靖王原型便是梁元帝蕭繹了,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 應瑤光。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梁元帝的妻子便是「徐娘半老」的徐昭佩啦。歷史上的梁元帝與劇中相比相去甚遠,屬於典型的腹黑男,然而心機深的 同時本事也大,短時期內便弭平了侯景之亂。但是,最終也因為心思深,失去了一切。
劇中的靖王是個好人,但是顯得太過意氣用事。而歷史上的蕭繹政治手腕高,但在世人眼中或許並非好人。
5、譽王
劇 中譽王介紹為:蕭景桓,皇子,三十二歲。當朝太子的最大競爭對手。生母低微早逝,序齒又在太子之後,本無奪嫡資格,但他自幼養在皇后宮中,為皇后養子,被 無子的皇后視為已出。譽王本人又聰明倜儻,最會討皇帝開心,故得到諸般殊寵,待遇明顯超出其他皇子,直逼太子,是太子最大的威脅。譽王為人虛偽圓滑,野心 極大,對於皇位的野心和執念已經浸入血液和骨髓。一心拉攏麒麟才子梅長蘇,最後勾結夏江,在其的鼓動下破釜沉舟、瞞天過海,發動逼宮之役,卻未想到一切都 在梅長蘇的掌握之中,最終被梅長蘇設計利用而扳倒。
歷史原型:了解那段歷史的人一定會說譽王的原型應該是蕭衍的第六子蕭綸,因為在蕭衍存活的諸子中,三子蕭綱下來就是這位皇六子了,所以一目了然,譽王的原型必是蕭綸無疑。其實我這邊想說的是,蕭綸其實是兩個人融合而成的一個角色,其中一個便是蕭綸。
先來說蕭綸,歷史上的蕭綸幼年頑劣,曾在地方上因為一名賣黃鱔的小販說了他的話便讓那小販生吞黃鱔致死,後來又迷上了別人送葬辦喪事,將他的一名佐臣釘在棺材裡上演了一幕出殯記,可以說做的事情即使今天看來都覺得屬於腦殘行為。
但是在侯景之亂時,他卻是梁武帝諸子中表現的最積極的一位,親身帶兵救駕,但後來在皇位爭奪戰中失敗,被普六茹忠(即後來隋文帝楊堅他爹)拋屍江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90957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