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發現超級大寶貝:又一世界第一震撼全球
江西浮梁縣朱溪鎢礦成為世界新的最大鎢礦。
江西在找到贛北武寧縣大湖塘這一世界最大鎢礦後,一直傳聞又發現世界級超大型鎢礦,然而關於新的世界級超大型鎢礦——浮梁縣朱溪鎢礦的儲量一直是迷。
2016年元月5日,這引人關注的迷底揭曉。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在南昌召開浮梁縣朱溪鎢銅礦普查成果通報會,宣布浮梁縣朱溪外圍(30-78線)查明333 334類三氧化鎢(WO3)資源量286萬噸,再次刷新了鎢礦儲量的世界記錄,浮梁縣朱溪鎢礦成為新的世界最大鎢礦。其資源量是原世界最大鎢礦大湖塘鎢礦的2.7倍。
資料圖:鎢礦石
浮梁縣朱溪鎢銅礦區位於景德鎮市區南東13千米處。朱溪鎢銅礦普查是江西省地勘基金和中央地勘基金的重點勘查項目 ,項目從2010年至2015年,五年內累計投入資金10375萬元,其中中央地勘基金投入4400萬元、江西省地勘基金投入5975萬元。
項目由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九一二大隊承擔,5年來完成鑽探31521.95米,槽探7014.54立方米,採集各類樣品 16000餘件。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大學等單位參與了成礦規律和成礦模式等科研工作。2015年12月1日,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在南昌組織召開了《江西省浮梁縣朱溪外圍(30-78線)鎢銅礦普查成果報告》評審會。經專家評審,確認該項目查明333 334類三氧化鎢(WO3)資源量286萬 噸,再次刷新了鎢礦儲量規模的世界記錄。
資料圖:鎢礦石
朱溪礦區是以矽卡岩型為主、集鎢銅礦於一體的多金屬礦床, 礦床規模大、品位富,共伴生礦種多,具有巨大的潛在經濟價 值。探明的儲量除286萬噸鎢外,另有伴生銅礦22.44萬噸、銀 礦1165噸及鋅、鎵、鎘等可綜合利用。而且目前主礦體沿走向、傾向均未控制至邊界,勘查工作還在繼續,資源量將進一步擴大。
浮梁縣朱溪鎢銅礦的發現,是繼武寧大湖塘鎢銅礦之後新的重大發現,形成了贛南、贛西北、贛東北鎢礦「三足鼎立」的新態勢,進一步確立了江西省「世界鎢都」的地位,同時也提高 了我國鎢礦資源的保障程度,鞏固了我國鎢礦在世界的話語權 ,對鎢礦產資源儲備和鎢礦產資源開發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地下發現巨額財富:儲量超全國總和
經過中國地質科技人員近3年的勘察,埋藏在新疆南部拜城縣境內的一座特大型稀有金屬鈮鉭礦床被探明,預測鈮礦資源儲量超過10萬噸,鉭礦資源儲量超過1萬噸,另外還有鉿等其他稀有的稀土金屬。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成果轉化處處長、高級工程師徐海明介紹說,目前中國已探明的可利用的鈮礦儲量僅有8萬噸,拜城縣境內這個特大型鈮鉭礦儲量已經超出了中國已探明的鈮礦總儲量,達到特大型規模,預測開發後的總價值將超過1300億元。
這座特大型稀有金屬礦藏位於拜城縣城以北直線距離約47公里的天山深處波孜果爾山區,礦床位於海拔高度3860米至4100米之間。
稀土礦
徐海明說,拜城縣波孜果爾山區存在一個鹼性花崗岩體,這裡氣候多變,草場密布。該礦體存於鹼性花崗岩內,系全岩礦化,規模巨大,易開採。
早在2007年,地質科技工作者就開始進入這裡展開探礦考察工作。3年來,已先後投入勘探資金超過2000萬元。
鈮、鉭均是稀有元素,它們的化學性質和結晶化學性質非常接近,常密切共生,主要應用於電子、原子能、宇宙航天、航空、火箭等工業領域以及鋼鐵、機械等民用工業中。這座特大型鈮鉭礦的發現和開發,對中國鈮合金、鈮鋼、電子、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稀土礦
最新一期美國《防務新聞》周刊載文稱:美國尖端武器研發所需的稀土大多來自中國,由於中方不斷加強對稀土出口的控制,美國國防部或被迫開始探討應對措施。一些西方媒體也聲稱,中國如果嚴控稀土出口,西方國家的高技術產業可能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局面。事實真的如此嗎?
中國稀土曾「賤賣」全球
稀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它具有優異的光、電、磁、超導、催化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因此有「工業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譽。在軍事領域,其最顯著的作用就是能大幅提高製造坦克、飛機、飛彈和衛星的鋼材及合金的戰鬥性能。
就總儲量而言,稀土要比黃金豐富,但它的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等少數國家。作為全球頭號稀土大國,我國已探明的工業稀土蘊藏量占世界的80%,且具有種類全、品位高、礦點分布合理等特點。
然而,寶貴的稀土資源在中國卻被以令人吃驚的價格賤賣。據統計,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約10倍,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六成左右。在世界電子、雷射、超導等高科技產業規模呈幾何級數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並未水漲船高,美國從中國購入的稀土價格竟低於其在國內開採的成本。
稀土礦
戰略資源不容再流失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鄧小平的一句名言。然而,當已開發國家將稀土視為戰略資源而加以保護和大量儲存的同時,中國卻對其進行「大甩賣」,導致歐美每年以極其低廉的價格進行囤積,一旦資源短缺,它們就拋出庫存以壓低價格。
今天,中國占有世界90%以上的稀土市場份額,但卻缺乏市場定價權,這引起了有識之士的強烈關注。北京大學博士青岩的文章《中國應立即禁止稀土出口》,一度在網際網路上被廣泛轉載。國內某網站的調查則顯示,97.6%的網民認為國家應加強稀土出口管制,還有超過60%的人贊成將戰略性工業原料作為與歐美談判的籌碼。
稀土礦
事實上,我國國土資源部從2007年起就已開始調控稀土產量。本月早些時候,工業和信息化部也透露,將儘快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積極推進《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和《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出台,配合商務部完善出口管理機制,進一步細化稀土產品出口稅號,嚴格稀土出口企業資質認定,完善稀土出口配額分配辦法,防止資源流失。
根據新的規劃,未來6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的總量,將控制在3.5萬噸/年以內,並嚴禁出口鏑、鋱、銩、鑥、釔等稀土金屬。同時,國家還計劃對稀土產業進行大規模兼并重組,在規範行業運作的同時,逐步建成20家左右的骨幹企業集團。
歐美憂科技優勢受創
綜合外媒報道,針對中國稀土出口政策日益收緊,一些已開發國家正積極向中國以外的地區尋找稀土來源,部分礦業公司也計劃擴大旗下稀土礦的生產。
稀土礦
美國的稀土儲量占世界的1/9,但在上世紀80年代,該國的稀土礦因能從中國採購到更加廉價的產品而基本關閉。有消息稱,美國鉬礦業公司正準備重啟荒廢近20年的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礦。此外,加拿大阿弗龍稀有金屬公司正試圖在加西北部開發新礦,日本雖然有可支持20年的稀土儲備,但其企業同樣在哈薩克參與了從鈾礦中提取稀土的活動,還計劃在印尼嘗試從錫礦中提煉稀土,並研究在蒙古、越南開礦的可能。
稀土礦
美國稀土資源研究權威傑克·利夫頓「憂心忡忡」地指出,飛彈、飛機等軍用裝備都需要稀土元素,來製造耐熱電機與合金材料,精確制導武器也依賴稀土元素。如果中國限制稀土出口,西方國家必須開發替代資源,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否則就會導致更多依賴稀土的高技術企業遷往中國,讓中國加速挑戰西方的科技優勢。
分析認為,西方國家儲備有大量從中國進口的廉價稀土,足以滿足近年的需求。但中國這樣做為時未晚,仍是保護本國資源優勢,確保本國工業需求的長遠之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