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可能死於霾害

國際頭條| 2016-01-08| 檢舉

康熙、乾隆可能死於霾害

霧霾有害健康盡人皆知,但康熙、乾隆等多位清朝皇帝可能死於霧霾,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澳門鏡湖醫院醫生譚健鍬擅長治療心血管疾病,近日出書《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那些你不知道的醫療外史》,剖析古代空氣污染如何成為皇帝殺手。

據台灣《聯合晚報》7日報道,譚健鍬熱愛歷史,看診之餘著力用現代醫學破解歷史疑案。譚健鍬讀史發現,清朝包括康熙、乾隆等10位皇帝都死在北京寒冬,這正是銀髮族最容易心血管病發導致死亡的關卡,而北京從元朝以來就有史上有名的霧霾之害,也是火上澆油的殺手之一。

譚健鍬稱,早在《元史》中就有記載,至元六年臘月時,「霧鎖大都,多日不見日光,都門隱於風霾間」。清代京城的霾害更為嚴重,清康熙60年(公元1721年)科舉發榜日,記載著「黃霧四塞,霾沙蔽日。如此大風,(會試)榜必損壞」。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更載有,「入冬以來,雪少霧多,土雨風霾時臨京師,以昌平、宛平為濃重」。譚健鍬說,霧出於自然,霾來自人禍,北京身為政治文化中心,隨著時代發展,建築物不斷增加,人口密度越來越大,人們冬季大量燒炭取暖,讓細懸浮微粒(PM2.5)不斷飆高,加上北京三面環山,霧霾易聚不易散,終讓皇帝也成為空氣污染的犧牲品。

譚健鍬畢業於中山大學醫學系,現任澳門鏡湖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為澳門介入心血管病學會會員。他愛好歷史與文學,多次獲得文學創作獎項,著有《病榻上的龍——現代醫學破解千年歷史疑案,從晉景公到清嘉慶25位帝王病例首度揭秘》。在《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那些史上名人奇奇怪怪的病》一書中,譚健鍬寫有「屈原究竟是憂國憂民,還是憂鬱症上身?」「周瑜是否被諸葛亮氣死?」以及「李白一飲三百杯,沒醉死卻中毒?」等章節,分析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名人的真正死因。

康熙

乾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8343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