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邦坐穩江山她就大開殺戒,呂后為什麼敢這麼狠?因為她在劉邦起兵時立過大功!
文/侯虹斌
呂雉嫁給了劉邦,劉邦不事農務也就罷了,他還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起兵造反。
我就不信這種情況下,劉邦會跟呂雉商量。不會的,那個時代的人,或許會跟哥們商量,但犯不著徵求老婆意見。但一旦出了什麼事,真正受到牽連的,肯定是老婆。
在沒有劉邦的日子裡,呂雉至少還為劉邦做了幾項重大的犧牲:
首先,是養育一雙兒女;
其次,是贍養雙親;
接著,是耕種農田、操勞家務——這些都是普通女要需要面對的,
但 呂雉還有以下兩項功勞:一、在劉邦逃亡期間,沛縣抓住了呂雉,扔到了監獄裡,而且對她非常不好,具體是怎麼毆打怎麼凌辱不得而知,但這在當時激怒了一個獄 卒:任敖。任敖和劉邦關係好,看到劉邦的老婆被人欺負,就打傷了獄吏。此人也成了呂雉的恩人,在呂后掌權時,任敖當過御史大夫。
二、劉邦參加了三年的反秦戰鬥,又與項羽對抗,攻打到彭城;此時,劉邦的父親、妻子、兒女都在彭城;但劉邦並沒有去接家人。於是,項羽抓住了呂雉、呂太公,一雙兒女僥倖逃脫。呂雉與太公在項羽的軍營中做了二十八個月的人質。
這些功勞或苦勞,是呂雉重要的政治資本。連太子太傅叔孫通也說,「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豈可背哉!」
(《王的女人》中的呂雉與項羽。並不符合歷史,因為呂雉比項羽大很多歲。)
(呂雉與虞姬。)
但如果僅僅以為呂雉的存在感,只是因為她是劉邦未下堂的糟糠妻,那就錯了;呂雉雖是女兒身,但她還有兩個哥哥,呂澤和呂釋之都參與了劉邦的起義,而且呂澤是一員大將。
關 於呂澤的事跡記錄很少,不過在《史記》的《功臣表》上記載了他的功勞:「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為侯。還定三秦,將兵先入碭。漢王之解彭城,往從之,復 發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看得出來,呂澤多次帶兵;前面的《項羽本紀》也提到,「是時,呂太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 表明當時呂澤是帶兵守衛下邑,獨當一面的,是獨立於劉邦之外的軍隊。
就是說,呂澤本身也是軍功集團的重要代表。關於呂氏部的情況,只能零星 地找到一些線索,《功臣表》記東武侯郭蒙有「屬悼武王(即呂澤),破秦軍槓里、楊熊軍曲遇」一事,表明呂澤是帶兵將領;被標識為呂澤部下的人還有如丁復、 蠱逢(《漢書》作蟲達)、朱軫、馮無擇、周信、呂嬰等。其中,丁復的受封地居然達到七千八百戶,此人的功勞當在樊、酈、滕、灌之上,但除了《功臣表》外卻 找不到隻言片語的記錄。
對此現象,史學界有兩種解釋。一是認為呂氏家族被誅後,把握朝政的軍功集團對歷史進行了篡改,抹去了呂澤及其部下的 戰鬥和功勳,所以在史料記載中他們都消失不見了。另一種則是認為呂氏一家的軍功其實很有限,是呂雉的運作,把呂氏及其部下的功勞大大抬升,論功行賞時居然 比樊噲等還高。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無非常確鑿的證據。
(《王的女人》中的戚夫人。)
如 果說劉邦起兵反秦時,生死未卜,不帶妻子還是合理的話,那麼,他到了彭城,他遲遲不接只有兩百多里外的沛縣的妻兒,顯然就是太不把呂雉和一雙兒女放在心上 了。的確如此,呂雉和太公被項羽抓走當人質了,劉邦碰上了失散的兒子和女兒,但為了能逃得快一些,他三番幾次把一對小孩從車上踹下去。呂雉對這樣的丈夫, 會不會心生恨意?
還有項羽要烹劉太公和呂雉,劉邦笑嘻嘻地,一點都不在乎。你是呂雉,你會作何感想?
在做了項羽兩年零四個月的人質之後,呂雉回到了漢營。而此時,劉邦身邊已有了戚姬。呂雉歸漢後,已經是「常留守,希見上,益疏」。每次都她在看家,劉邦帶著戚姬一起出差。
僅以此來看,劉邦想要廢掉呂后生的太子劉盈(沒有過錯),另立戚姬的兒子,別說呂后想不通,不答應,跟著劉邦一起吃過苦頭的軍士們,也不會答應啊。能拋棄有功的呂后,焉知日後不會拋棄胼手砥足的其他功臣?
(本人新書《活在漢朝不容易》已上市,噹噹、京東、亞馬遜及各大書店有售。)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