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布精心局 俄羅斯兩招回擊土耳其

以民為主| 2015-11-28| 檢舉

「忍」乃心字頭上一把刀,誰人能知俄羅斯對土「低姿態」背後,就斷然沒有一場「報復」狂潮正在醞釀當中呢?

今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日(11月26日)是感恩節,當美國人將火雞(turkey)擺上餐桌時,大洋彼岸的俄羅斯人正在考慮的或許是,應以何種方式敲打24日剛剛擊落其戰機的土耳其(Turkey)。

儘管土耳其在土敘邊境擊落一架蘇-24後,俄羅斯表現出來的是出人意料的「克制」,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5日更坦誠「不打算與土耳其開戰」。不過,從其一再強調土耳其此舉毫無疑問是「有預謀的挑釁」、「顯而易見的伏擊」中卻並不難窺,土耳其擊落俄戰機已然真切地打到了俄羅斯的臉,且克里姆林宮方面絕不會輕易咽下這口氣。

那麼,在俄羅斯為此直接出兵土耳其、掀起兩國直接軍事對抗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的當前,其能夠使出的「報復」手段可能會有哪些?

借刀殺人

土耳其擊落俄戰機後,「毛子教訓土雞」之類的言論在網絡及諸多分析中屢有泛起,不過直接出手、通過以牙還牙的方式「教訓」土耳其,顯然是下策中的下策。且不論這樣一舉收效幾何,單觀俄羅斯或將因此與土耳其背後的北約站到對立的兩面,便斷然難成現實。作出這般猜想顯然有些太低估普京及其智囊的謀略,而在某種意義上不失時機地使出「借刀殺人」,或才是素來熟諳借力打力、善用外交手腕的普京的優選方案。那麼,普京可借的「刀」究竟又有哪幾把呢?

其一,支持土耳其宿敵。

俄羅斯蘇-24戰機遭土耳其擊落後,不乏有關俄羅斯將反擊的分析評論,甚至有人點明「俄羅斯最有效的報復途徑是從土庫曼旅和庫爾德人武裝力量兩方面下手」。不過,土耳其雖稱土庫曼旅為「親人」,但在土耳其明確發出此言後,俄羅斯若不顧國際輿論繼續狂攻之,只能讓自己陷入被動。事實上,相比於土庫曼旅,土耳其的勁敵——庫爾德人及阿薩德政府對於俄羅斯而言或更有可利用的價值,且更能讓埃爾多安政府吃痛。

正如觀察人士指出的那樣,俄羅斯看似認慫,但手中還是握有殺手鐧的,代理人戰爭便是其中之一。庫爾德人是土耳其的心腹大患,阿薩德政府更被土耳其視為必須要推翻的對象。與其派遣大規模戰鬥部隊遠赴這一地區,俄羅斯大可利用土耳其同這些政府與組織固有的深刻矛盾,採取進一步武裝庫爾德人、支持阿薩德政府,鼓勵他們與土耳其作戰。乃至於同包括伊朗在內的多國一道著力推進「什葉派新月」地帶成型的方式,便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對土耳其「反擊戰」的勝利。

其二,利用北約內部分歧。

依《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規定,一旦俄羅斯與土耳其正式開戰,土耳其遭受的攻擊會被視同為對整個北約的攻擊。不過,雖然土耳其此次擊落俄羅斯打出了「俄羅斯入侵其領空」作為擋箭牌,但觀「戰機門」過後北約內部各方的反應,北約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卻也著實凸顯出來。事件過後,不僅美國立即聲稱並未捲入擊落俄羅斯軍機事件。捷克總統更直接站出來指責土耳其,並公開質疑土耳其與ISIS有互相策應。即使是北約特使,也表示即便是俄羅斯軍機短暫越境,也不應直接擊落,而是應該予以驅離。而北約秘書長也呼籲兩國冷靜處理此事,不應使事態進一步升級。這些表態都很清楚的表明了一點:北約並不願意被土耳其輕易捲入與俄羅斯的戰爭中。

土耳其本可採取其他方式驅逐入境俄羅斯戰機,但最終其卻選擇鋌而走險,在事情過後亦未給出俄羅斯一個明確的解釋。如此這般,在道義上土耳其已然占據了下風,北約各方也自知土耳其的魯莽,不願替其背上黑鍋,來趟一邊渾水。也正是因為此,利用這樣一種矛盾,俄羅斯大可以「誤炸」等名義,對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一方,乃至於其本國境內的非核心目標,通過遠程的非接觸作戰的方式進行少量報復,北約是不會願意為土耳其付出實質性行動的,且當前的現實或也印證了這一點。26日有消息顯示敘土邊境的一個土耳其運輸車隊遭遇空襲,20輛卡車被炸毀,7人死亡,10人受傷,事後多方指稱是俄羅斯軍方抑或有俄羅斯支持的敘利亞政府軍所為。但在「戰機門」過後,美歐各國似乎都不願為俄土之間的紛爭惹火上身,並沒有對此事作出積極的回應。

直接威逼

誠然,對土耳其實施直接打擊往往被視為下策之選,更有將俄羅斯自身拖入戰爭漩渦的可能性存在。但採取非暴力性質的政治、軍事、經濟對土施壓,在寄望外界勢力對土耳其造成創傷,抑或離間北約對土耳其的支持的同時,也有可能成為俄羅斯方面主動迎擊的手段。

一方面,俄羅斯在經貿領域可有所作為。

俄羅斯是土耳其重要的經濟合作夥伴。有數據顯示,去年俄羅斯是土耳其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德國,也是土耳其進口的最大來源國,進口額達到約250億美元。今年以來,俄羅斯對土耳其的直接投資更是達到7.55億美元。不過就在俄土貿易互通有無當中,兩國卻並不完全處於對等狀態,2015年前9個月土耳其對俄羅斯投資,比之俄羅斯對土投資明顯要少上很多,僅為5,500萬美元。藉由此並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土耳其對俄羅斯經濟的依賴程度遠大於後者對其的依賴程度。這毫無疑問能夠為俄羅斯以經濟為籌碼施壓土耳其提供便利。並且從現實來看,俄羅斯也確實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日前表示,或將取消與土耳其的投資合作項目。

當然,在俄土眾多的經貿合作項目中,俄羅斯對土耳其石油和天然氣的供應更具有特殊意義。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通過「藍色輸送」項目向土耳其供氣的總量占了土耳其天然氣總進口量的57%,而原計劃向南歐輸送天然氣的「土耳其流」項目預計輸氣量會更大。雖然在外界看來,「土耳其流」之於俄羅斯的意義遠勝於土耳其,但即便俄羅斯對土斷氣後,土耳其或能夠從歐洲方面取得支持,但在北半球進入冬季,能源使用量遞增的當前,57%的缺口顯然不是一時半刻便能迅速填補上的。

除了能源領域合作之外,俄羅斯對土耳其旅遊業的發展具有的巨大影響,也成為俄羅斯手中的重要籌碼。土耳其的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其產值占土耳其GDP總量的11%。而根據2014年數據,去年到土耳其旅遊的俄羅斯人總數為330萬,即使在盧布大幅貶值之後,到土耳其旅遊的俄羅斯人總數仍能占據土耳其外國遊客數量排行的榜首,所占比例約為16%。也正是因為此,俄羅斯一旦對土耳其旅遊業發起制裁,這將對土整體國民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但是,人們所擔心的往往更接近現實,就在「戰機門」後,不僅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發出警告,俄羅斯民眾不應前往土耳其,這不只是旅遊安全提示。俄羅斯旅遊業聯盟新聞發言人圖里納(Irina Turina)稱,該目的地可能於不久後「關閉」。俄羅斯聯邦旅遊局更已敦促旅行公司暫停銷售赴土耳其的行程。

而在另外一方面,在政治、軍事領域略施手段或也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制於集體防衛條款,俄羅斯對土耳其如果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或引發北約的緊張與反彈,不過單獨的、相對溫和的對土政治、軍事施壓的方式或許更易成行,且近來俄羅斯的一系列表態與動作當中這樣一種趨勢已經逐漸凸現出來。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事情發生後立即取消了訪問土耳其的計劃,俄羅斯總參謀部也表示暫停與土耳其的軍事合作關係。另外,據土耳其道安通訊社報道,俄戰機遭土軍擊落36分鐘後,俄海軍黑海艦隊「亞馬爾」號登陸艦即經土耳其西北部駛入達達尼爾海峽,後於兩小時後進入地中海。「亞馬爾」號用於執行登陸任務及運輸人員和貨物,一次可運送250名軍人和10輛坦克。尚不清楚「亞馬爾」號駛入地中海是否與俄戰機被擊落事件有關。

此外,無論是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25日宣布,將在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部署S-400「凱旋」防空飛彈系統。還是俄羅斯總參謀部行動總局局長謝爾蓋•魯茨科伊24日還說,俄軍空軍轟炸機所有行動將在殲擊機掩護下進行,裝備防空飛彈的「莫斯科」號巡洋艦也將開到地中海靠近敘利亞拉塔基亞的水域,加強空中防禦。魯茨科伊還宣布,俄羅斯與土耳其所有軍事接觸均將中止。或許都能夠在北約決定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愛國者」反導系統的當前,不斷加劇土耳其的危機感。

「忍」乃心字頭上一把刀,誰人能知俄羅斯對土「低姿態」背後,就斷然沒有一場「報復」狂潮正在醞釀當中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75688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