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美成功的「正」與「奇」分析

新聞快知| 2015-10-03| 檢舉

原標題:獨家評論:習總書記訪美成功的「正」與「奇」分析

(博客中國獨家評論)隨著習總訪美大戲的成功落幕,各種回顧、評論、復盤充斥著朋友圈,其中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李成主任的評論恰如其分,而又令人眼前一亮。筆者受到啟發,不吐不快,不惜「狗尾續貂」,發布一家之言。

現如今中美關係最大的挑戰在哪裡?就是沒有任何歷史智慧和經驗可以借鑑。冷戰時期美蘇關係、一戰以後英美霸權自然切換、甚至老大老二必然衝突的修昔底德陷阱等歷史模式,都套不上現在的中美關係。從經濟利益看,中美兩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賴對方,美國人離不開中國商品,中國人離不開美國的科技創新,從經濟關係看,中美應該是最好的同盟國,但是兩國的安全結構又有尖銳對立。在中美關係的問題清單中,南海雖然是熱點,但不是難事,這是老套的典型的地緣政治,處理此種衝突的18種劇本歷史上早已寫好,最難的是兩國如何定位對方。美國的戰略智庫慣於處理「冷戰格局」中的遏制;中國人好像也無法使用祖先的「合縱連橫」大智慧。中美關係進入一個「草鞋沒樣,邊打邊像」的地步,學術術語就是在相互塑造對方,由此有效地「管控分歧」就成為不是戰略的「戰略」。

首先,管控分歧有三個要點:一是最高領袖之間了解對方治國理政的理念,互相信任;二是必須從發展兩國的關係中獲取利益;三是具有面臨的共同威脅。其次,管控分歧要求具有高超的操作技巧,要求具備中國武術中太極高手的素質。過去幾個月,關於中美關係逼近「臨界點」,進而轉入對抗的聲音在美國學界抬頭,現實中兩國摩擦不斷、噪音頻繁,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上升。習總這次出訪不僅實現既定目的,而且成果超過預期(李成先生的判斷)。習總善於使用和美國民眾溝通的話語,比如,海明威的話題;強調對美國及其人民的尊重,比如,強調兩國具有共同價值;在如此短時間內改變了部分悲觀、懷疑的情緒,扳回了僵局,制止了中美關係的惡化,體現了一個世界級領袖的風範和高超的操作技巧。對於高手下的圍棋,要看明白,必須把對局進行復盤。對習總的訪問進行復盤,可以看出有兩條線,一條為「正」,一條為「奇」。一條正線是:習總的訪問在西雅圖、華府和紐約都重點突出、節湊清晰。西雅圖就是開局、華盛頓是中盤、紐約則是收官。在西雅圖開局的晚宴上,當時的氛圍充斥著對中國經濟放緩、網絡安全等緊張因素,許多美方企業界代表一開始也帶著對中國經濟和對習總能否做出精彩報告的懷疑態度出席。但習總的演講解答了很多問題,顯然讓許多人改變觀點。習總又接見了出席第八屆中美網際網路產業論壇的蘋果、微軟、臉譜、思科、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中美新經濟產業巨子,這個事前從未被各方看好的論壇硬生生撬動了全世界的神經(其中,小扎和習總合影至少有超過千萬次瀏覽,遠超過《紐約時報》的影響),總和為「2.5萬億美元市值」的峰會使得美國政府任何有關網絡衝突的話題變得蒼白。通過西雅圖的布局「大模樣」,給下一站訪問華盛頓創造良好基礎,促成了氛圍的改變。在華盛頓超密集的行程中,習奧會延續了坦誠務實的主軸,最終公布了在政治、經貿、人文、氣候變化、科技、執法、防務、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達成49項重要共識。在這些共識中,其中屬於「草鞋沒樣,邊打邊像」有兩個重點:第一是對發展新型大國關係的再確認。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處理中美關係及和平發展問題的政治宣言。中美元首為未來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一錘定音」。雙方一致同意繼續努力構建基於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使得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框架更明晰,內容更豐富,成為中美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的「指南針」和「方向盤」。在會晤中,習近平表示尊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傳統影響和現實利益,歡迎美方在地區事務中繼續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歐巴馬亦表示歡迎一個強大、繁榮、穩定、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支持中國的穩定和改革。第二是網絡安全合作達成多項共識。網絡空間是國際新公域,沒有歷史經驗可以借鑑。中美同意,各自國家政府均不得從事或者在知情情況下支持網絡竊取智慧財產權,包括貿易秘密,以及其他機密商業信息;中美承諾,共同繼續制定和推動國際社會網絡空間合適的國家行為準則,並建立兩國打擊網絡犯罪及相關事項高級別聯合對話機制。這是「劃時代」的合作成果,中美在網絡安全領域確立的標準具有全球意義。沿著這一精神走下去,全球將擁有更安全、更和平、更可靠的網絡空間。紐約的行程屬於錦上添花,完美收官。其中,最大花絮應該是中國「第一夫人」的「英文秀。有關「奇」這條線,就是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團隊為操盤手的「矽谷外交」。在9月23日的第八屆中美網際網路產業論壇,這場看似與傳統政治、戰略議題無關的中美網際網路論壇,比較顯著地對沖了美國對中國所謂網絡竊密行動的渲染。魯煒在主旨演講中提到的「二人同舟」的故事所言,這艘新的巨輪航行在更加廣闊的網絡空間,無人能夠輕易的將對方踹到船下,只有建設性的合作,才能共同利用好這個新公域。事實上,在2014年同樣論壇上,魯煒主任就發表演講提及疑人偷斧的典故,並隨後對矽谷的知名IT企業進行了訪問,颳起了「魯旋風」,為今年論壇奠定了基礎。矽谷外交,實現了「以正合以奇勝」。當然對於這套「奇正」之策,並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的。比如,一條以「外交人員」身份發布的微信在朋友圈流傳,用一種貌似內行的口吻說「通過拉攏商界孤立白宮是幼稚的想法」(見網絡安全專家沉逸的描述)。商界和白宮的關係,理解起來並不困難,所謂「鐵打的美國公司,流水的美國總統」。在戰略和宏觀的緯度來看,商界所指,就是白宮​​所向。把「八大金剛」變成中國的合作夥伴,何樂而不為?國外的觀察者,對於這條「奇」線,認知很清晰。早在9月9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發「中美高科技外交」的文章,將西雅圖舉辦的網際網路論壇看做是中國開闢的「第二戰場」。 。 9月21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發的文章,主題為「中國尋求不可能的盟友:美國高科技企業」,稱「當美國準備以網絡盜竊為由對中國實施制裁時,國家主席習近平正準備與美國高科技企業的領導人會面」。文章援引新美國基金會的研究者辛格的話稱,此次西雅圖論壇目的旨在展示與美國高科技企業的聯盟。前白宮負責網絡基礎設施保障的官員赫利的話,也許有些酸楚,「(高管去參加論壇)並非真的自願」,「他們絕對希望能夠去參加,他們也同時是被迫去參加的」。的確,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帶來了高額的回報,其比例之大足以使其成為幾乎不能說的秘密;就此次中美網際網路論壇涉及的標誌性企業來說,中國市場貢獻了其30%以上的營業收入和利潤來源,並且呈現持續上升態勢。無獨有偶,印度總理莫迪也在開展「矽谷外交」,在矽谷搞印度裔的萬人大會,是否「鸚鵡學舌」,矽谷成為「外交角逐地」也許是新常態。這次外交訪問將留下永恆的成果:處理未知問題智慧和技巧(火候、力度、方式、方法)將延續到後續進程。運用巧實力有效地管控分歧,形成合力,以應對越來越多全球性挑戰,若如此,地球人甚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63291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