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影響幾何?

loh boo ...| 2015-08-29| 檢舉

與去年12月31日相比,今年3月底百姓兌換1萬美元要多花人民幣約1640元,兌換1萬歐元要多花人民幣約3100元,兌換1萬英鎊要多花人民幣約3000元。

《環球》雜誌記者/申鋮

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匯率連續多天跳水,出現了大幅波動,部分時間甚至出現「急貶」。2013年12月31日,人民幣即期匯率為6.0539,而3月31日,當天收盤即期匯率水平在6.218——整個一季度,人民幣匯價累計下跌近3%。

人民幣匯率結束單邊升值,進入雙向波動期,這對投資者、企業和百姓生活會有哪些影響?

雙向波動打擊套利資金

在人民幣終結單邊升值神話後,以套息套匯為目的的投資者首先受到了衝擊。

由於此前多年的持續升值,人民幣的貶值風險被大大弱化。因此,一些投資者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在事前沒有任何預期,在套利金融產品設計上缺乏相應的避險機制,並因此產生巨額損失。

一位熟悉深港兩地套利交易的出口商坦言,人民幣貶值行情的出現意味著此前基於人民幣剛性升值的套利邏輯宣告失敗。據了解,此前套利者通過賣出美元、買進人民幣,並用人民幣購買銅等大宗商品,以銅融資和信用證方式從銀行融出資金,再將這筆資金投向房地產、股票等市場。隨著房地產價格上漲、企業通過虛假貿易單開設信用證,鼓勵更多熱錢流入。

如今,這種邏輯鏈條的某些環節正在發生斷裂。比如現金流的緊張,造成大宗商品拋售頻繁,比如銅價下挫;同時,由於信用證收緊以及貿易擠出水分,均讓人民幣失去投資價值。

有外資銀行估算,人民幣每貶值100個基點,投資者總計損失就達48億美元。有外媒稱,此前一批購買基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遠期合約衍生品的投資者損失更為慘重。

實際上,人民幣由單邊升值的「神」貨幣轉變成雙向波動,不僅打擊了跨境套利的「熱錢」,也有效減輕了中國央行通過外匯占款被動發行基礎貨幣的壓力,對於維持國內宏觀經濟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進口企業叫苦

人民幣貶值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一些公司領域,航空公司、石油生產商等企業的資本和運營成本上升,外幣債務的價值增加。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4月11日稱,受人民幣貶值影響,該公司預計將公布一年多來的首次季度虧損,人民幣貶值大幅推高了第一季度的財務成本。而上海石化的原油需求超過90%來自進口。

4月15日,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預計一季度公司將出現人民幣3億元至3.5億元的凈虧損。公司表示,與人民幣貶值相關的財務成本顯著增加,是公司一季度業績疲軟的主要原因。

按飛機數量排名,南方航空是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國航空企業以美元計價的凈債務占到總債務的80%左右,主要涉及到給購買飛機融資以及支付國際航班的航空燃油費用。2013年,隨著人民幣兌美元全年升值3%,南方航空計入了29億元的凈匯兌利得。

不過,中國國有航空公司的匯兌損失大多是非現金性的,因為會計準則要求它們在每個季度末對大規模外幣債務進行估值。巴克萊的一位分析師表示,匯兌損益對投資者人氣有一定的影響,但中期內並不會真正影響企業現金流,他說:「剔除匯兌因素,南方航空一季度利潤可能達到人民幣15億元,扭轉了上年同期虧損人民幣9億元的局面,得益於出行需求增加。」

出口企業成最大贏家?

在這一輪人民幣貶值的過程中,中國的出口企業似乎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一些出口企業由於預期人民幣仍將繼續升值,因此在去年年底與境外企業簽合同時,就鎖定了訂單完成後以人民幣兌美元6.00的水平進行貨款的結算,這些企業手頭已經完成的訂單的確因為人民幣貶值而多賺了一些。

但交易量較大的外貿企業,可能難以感受到此輪貶值帶來的積極影響。有大型出口商稱,他的公司既承受了去年人民幣快速升值帶來的匯率損失,又因為和銀行鎖定了匯率,在此輪快速貶值過程中沒有享受到額外的福利。

也有企業界人士明確表示,「如果人民幣匯率一直跌下去,我們有點擔心客戶會要求調價,大家對匯率問題都很敏感。」

還有一些外貿人強調,與其匯率大幅貶值,企業更需要匯率穩定。上海的一家出口企業負責人就表示,企業最希望的是匯率穩定,穩定的匯率有利於企業日常經營,也有利於加快轉型升級。

房產要縮水?

相較於航空業出現的非現金的匯兌損失,房地產行業在近期因人民幣持續貶值而受到的衝擊更受各界關注。

近幾年以來,由於中國銀行業對房地產開發商不斷地收緊銀根,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商轉而到境外市場甚至海外市場進行外幣融資,因此形成大量的外幣債務。

摩根史坦利分析師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稱,大多數房企沒有對海外借款進行風險對沖,預計今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借款將增加。英國市場調查公司Dealogic的數據也顯示,截至3月6日,中國房地產業的未償還美元債務達到459億美元,這些外債會因為人民幣貶值而增長。

同時,房地產價值也有可能因人民幣貶值而縮水。回顧歷史有一個「巧合」:人民幣持續升值的9年,也是中國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9年。2005年,人民幣啟動升值後出現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對美元長期升值。因此,在理論上就會有大量的美元進入中國,換成人民幣資產,以規避相對的美元貶值。

這些美元進入後,總要以資產的形式存在,一種存在方式就是買房產。過去9年中國房價大漲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其中一種,就是人民幣升值。在這個升值的過程中,擁有房產的人,資產迅速升值。房產升值的預期,又激發了更多人買房的慾望。

專家指出,近來人民幣出現貶值,或許將導致整個市場預期逆轉,促使投資者逐漸放棄房產這樣價格過高的資產。尤其是那些早些時候從海外湧入國內的資金,會因人民幣貶值而流出中國,或不敢再輕易進入中國市場,多種作用助推中國住房資產價格下跌。

留學、旅遊、代購,成本都漲了

對老百姓而言,匯率貶值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應該是出國旅行、海外購物、留學等事宜。以兌換1萬美元為例,去年12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為6.0539,兌換1萬美元需60539元人民幣。而到3月底,兌換1萬美元需要62180元人民幣,比前者多出1641元。同樣,兌換1萬歐元需要多花人民幣約3100元,兌換1萬英鎊需要多花人民幣約3000元。

如此,老百姓出境游的成本有一定上漲,去美國歐洲旅行消費,人民幣比以前不值錢了。

出國留學也受到影響,假設留學生每年的花費在20萬人民幣左右,按照當前逾2%的迅猛跌幅,理論上不過每年多出5000多元的開銷,而這對於一個小孩留學預算100萬的家庭,也不是個小數目。

有銀行人士透露,人民幣此輪急跌,也造成一些留學生家長的恐慌。兌換美元的家長也比平時多了近一成。

人民幣貶值也影響了代購一族。近期歐元持續升值,而人民幣持續貶值,一些歐元區的海外代購的價格優勢正在喪失,而香港則在重拾優勢。

以常見的LV Speedy30包為例,網上一家義大利代購店的報價是5900元,如果算上額外的國內運費,價格將近6000元。而在LV的官方網站上顯示,其香港地區的售價為8050港元,摺合成人民幣約為6440元。

再如一款卡地亞28.6毫米的藍氣球石英表,目前消費者自行到歐洲購買的退稅價在28758元左右,香港表行里的價格則在27120元左右。香港反而便宜了1600元左右,歐洲代購的魅力在減小。

目前,代購們在歐洲採購的頻率降低了。一位代購說,此前他幾乎一個月要跑一次歐洲,但最近,已延長至兩月一次。而一些歐洲代購的二三級代理商,已經開始撤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5548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