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救援人員正在進行整體扶正打撈工作。當日上午9時05分,長江「東方之星」完全扶正,下午17時許, 「東方之星」正在緩慢出水中。

圖為「東方之星」頂棚已露出水面,船體大部分還在水中。從船身泄漏出的油帶漂在江面。水面飄起較多雜物,搜救人員對漂浮物進行打撈。
在今日上午11時起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透露,截至10時20分,已發現遺體97具,獲救生還人員仍為14人,345人下落不明。

倖存遊客:翻沉過程不足1分鐘
精幹的老吳一臉滄桑,劫後餘生的他,向記者講述了事發當晚驚心動魄的經歷。
「雨越來越大了。」老吳說,他和老伴靠著床頭,雨點子拚命打在玻璃窗上,「風吹在窗戶上,刺啦刺啦地響,雨點子如同是橫著拍擊在窗玻璃上一樣。」
突然,房間的地毯蓋在了他的頭上,他感覺船已經翻了。水很快淹了上來。他扒開頭上的地毯,忽然湧進的水將他推到了窗戶口。
「從杯子倒下,到船底朝天,整個差不多只有1分鐘時間。太快了!」老吳回憶說,老吳最後獲救,但老伴卻失蹤了。
「我跟老伴兒感情特別好,幾十年很少拌嘴。」老吳說起老伴兒,控制不住決堤的情感,哭出了聲。沉默了一會兒,他抽泣著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出遠門旅行。」

長江沉船船長有35年工作經驗
翻沉的「東方之星」輪船備受關注。而船隻翻沉,船長先於民眾獲救,更是讓船長張順文飽受質疑。6月3日,記者從涉事公司重慶東方輪船公司了解到關於張順文的相關信息。
記者在張順文的履歷上看到,張順文生於1963年,現年52歲,已在輪船上工作了35年。從參加工作開始,張順文一直在船上作水手,1984年通過航運校駕駛培訓,第二年轉為舵工,歷經二副、大副等職,自2007年開始擔任「東方之星」輪船船長。在公司「2014年度優秀員工」榜單上,張順文的信息也在其中。
一位已在公司工作20餘年的員工告訴記者,張順文幾乎年年都是優秀員工,他帶領的團隊,不論是安全、服務還是各項指標均為第一,沒有發生過重大海難事故。2011年被評為「萬州區個人安全先進」。除此以外,關於「東方之星」客輪以及船員的相關信息,記者聯繫各方人員,他們均不接受採訪。新華網武漢6月4日電(記者梁相斌、熊金超、陳俊)江水無情,人間有愛。「東方之星」遊輪1日夜翻沉長江後,在長江大風大浪中持續進行的國家救援行動,譜寫一曲萬眾一心的壯歌。
災難瞬間降臨
6月1日21時30分許,重慶東方輪船公司所屬的「東方之星」遊輪,在由南京駛往重慶途中,遭遇大風,翻沉在湖北監利長江大馬洲江段。
長江大馬洲江段,水面寬闊。21時20分左右,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一股強勁的龍捲風正在向「東方之星」悄然襲來。
「房間飄進大雨,不少房間進水的遊客忙著把打濕的被子和電視機搬到大廳。」獲救後的旅行社導遊張輝回憶說,剛開始他發現船傾斜了。「傾斜度很大,有45度。一些小的瓶子開始滾落,我撿起來,它們又滾落了。」
他覺得不對,跟同事說:「好像碰上大麻煩了……。」話沒說完,船就翻了,他覺得只有「半分鐘到一分鐘的時間」。
2日和3日,已被控制的船長張順文、輪機長楊忠權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
張順文說,當時的風在3-4級左右,從南邊往北邊吹。他想走背風,往北偏行,想用速度抵住風,但風突然劇增,船身失去了控制,左滿舵也抵不住風。
楊忠權回憶說,當時他從甲板巡視回來就一兩分鐘,水就湧進了機艙,照明一下就沒了,「這時感覺船已翻了」。
夜黑、雨大、風疾。
「東方之星」翻沉後,倒扣江中,江面只露出一米多高的船底,外界無人發現。直到當日23時51分,海事部門才接到船上落水人員上岸後的報警。
海事部門接警後查明,這艘遊輪載有456名旅客和船員,尤其令人揪心的是,旅客多數是「夕陽紅」老年團成員,年紀在50歲至80歲。
400多個生命牽動著黨中央、國務院,牽動著全國億萬人的心。生命高於一切,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大救援就此在長江上展開。
救援全面展開
黨中央對救援工作高度重視。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國務院即派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搜救工作。
2日清晨,李克強總理率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國務委員楊晶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赴現場指揮救援。
事發地湖北省和有關方面迅速組織力量全力開展搜救和善後工作。湖南、重慶、江蘇、上海等省市也迅速反應。
來自武警、海事、長航、消防等部門的海巡艇、航標艇、衝鋒舟及漁船,在事發江段下游200公里範圍展開搜救。
海軍三大艦隊和海軍工程大學、廣州軍區派出180餘名潛水員緊急趕赴現場。
中航工業、中國石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中央企業,全力提供通信、燃油、飲水、直升機等保障……
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大營救,在風高浪激、雨大霧濃的長江沿線全面展開。
2日12時52分,在水下浸泡十多個小時後,65歲的朱紅美成為被救出的第一個乘客。老人喜極而泣,緊緊抓住消防員歐陽平的手,不斷地說「謝謝」。
指揮救援的湖北省軍區司令員陳守民說:「救出這位老人,堅定了我們的信心,也讓我們找到科學救援的辦法。」
科學救援方能創造生命奇蹟。
事發航道環境複雜,加之天氣狀況惡劣,無疑增加了搜救難度,也給科學施救、精準施救、及時施救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降低救援現場的水位,長江防辦從2日開始,三次進行調度,將三峽水庫的下泄流量從每秒17200立方米減少至7000立方米。
時間在一分一秒流逝,生命探測儀的現場搜尋,一刻也沒有停歇。
搜救現場水域深約15米,風大浪高,且暴雨不斷,救援工作面臨諸多挑戰。但在與死神較量中,無人退縮。
尚有一絲希望,就需百倍努力。
2日下午,救起朱紅美的海軍工程大學的官東,再次潛入水中救出21歲的船舶加油工陳書涵,並在水底將自己的唿吸裝備摘下讓給被救者,其捨己救人精神,被廣為傳播。
死神面前,人與人之間的相扶相助能夠跨越生死。
前方千方百計搜尋,後方爭分奪秒救治。湖北省衛生計生部門從武漢各大醫院抽調130多名重症救治、唿吸科、心血管、急救、心理干預專家,組成10個專家組在事故現場和救治醫院開展救援。
長江沿岸的湖北省監利縣、湖南省岳陽市共派出260多名醫務人員以及80台救護車,在沿線現場開展救援。
舉國期盼奇蹟
夜幕降臨,長江無眠。
寬闊的江面暗流涌動,但救援現場燈火通明。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救援官兵、公安、海事、航務、救助打撈等各方力量的救援依然緊張進行。通宵達旦的現場搜救,只為多一次生命奇蹟。
第一時間將信息對外公布,救援數字實時更新,國人正在守望。最新統計,目前,已發現65人遇難,14人獲救生還。
短短的兩天時間,軍隊和武警官兵共出動4628人參與救援。有關方面動用運八飛機2架、直升機8架、各型艇舟69艘、部隊醫療救護隊2支。
從2日到4日,海軍三大艦隊派出的救援力量,持續幾十個小時與江水搏鬥。
海軍現場副總指揮、東海艦隊作戰支援艦二支隊支隊長董焱說,潛水員已搜索沉船的多數艙位,沒有發現其他遺體。「但只要有一絲生的希望,就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不漏掉一個艙位,不漏掉一個人」。
相關部門從湖南湘雅醫院緊急調派重症醫學、骨科5名專家趕赴事故現場。隨後,又根據傷員的傷勢,調派了北京協和醫院、復興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定醫院等骨科、唿吸內科、心理干預等領域14名專家,並從海軍總醫院調派兩名專家。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
電視前、電腦前、手機上,數以億計的國人,關注著每一條遇難船舶的報道和信息,為遇難者祈禱,為救援者祈福,期盼著生命的奇蹟。
3日夜間,救援人員開始在浮在水面的船底切割探孔,繼續進行生命探測。中國船級社武漢分社總經理王志剛說,這是為了探測生命,有生命跡象就立刻打開孔蓋救人,沒有生命跡象就馬上封上。
至4日16時,「東方之星」翻沉已接近60個小時,但救援工作與搜尋工作依然沒有停止。
「我看著你被救上來的。潛水員背著你出來的時候,你精神還好。」李克強在醫院看望朱紅美時,叮囑她不要多說話,先把身體養好。「你放心,黨和政府會幫助你們渡過難關」。一句堅定的承諾,讓面對突發災難的人們更加增添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3822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