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的小思在二伯的哄逗下,喝了一些自釀米酒後便昏睡不醒,並出現嘔吐、抽搐等症狀,被緊急送往醫院後,診斷結果是小思因酒精中毒導致腦損傷和癲癇,目前智力、運動、語言發育遲滯,相當於1歲幼兒發育水平....
酒精中毒一兩米酒下肚兩歲男童臉色發黑
小思是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人,現在兩歲多。今年大年初三(2月21日),小思和父母、姐姐到二伯家做客留宿。次日7時多,小思媽媽王女士去叫女兒起床,爸爸給小思找鞋,小思的二伯開始逗小思吃東西。王女士回到廚房門口時看到,二伯正拿著一碗酒放在小思嘴邊,她馬上上前製止並將兒子抱回懷裡。半個小時後,小思睡著了,王女士將兒子放到了床上。後來,王女士兩次去叫小思起床吃東西,但兩次晃動孩子,孩子都沒有反應。王女士一摸小思身體,發現他全身發軟、發燙。聯想到孩子之前估計喝了酒,王女士意識到不妙,連忙把孩子送往上思縣人民醫院。送醫途中,小思臉色發黑,嘔吐、抽搐不止,一直昏睡。
到了上思縣人民醫院,急診醫生給小思進行了輸液處理,但小思情況不見好轉。2月22日晚,小思被緊急轉院至欽州市婦幼保健院。在重症監護室待了5天後,小思才甦醒過來。可在欽州住院半個月後,小思的精神狀態仍然不好,不能獨坐,不能站立,不會說話,眼神呆滯。欽州市婦幼保健院今年3月10日出具的診斷證明書顯示,小思被診斷為:急性酒精中毒、皮膚感染、心肌損害、高血糖、共濟失調、中樞協調障礙(繼發性腦損傷)。王女士說,孩子二伯後來承認給小思喝過酒,喝了有一兩多,是自釀的米酒,大概20多度。
身心俱疲輾轉4家醫院孩子情況仍不妙
今年3月12日,小思住進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科大一附院3月17日出具的出院記錄顯示,小思入院診斷為急性腦損傷、抽搐待查,出院診斷為急性腦損傷、酒精中毒,出院時「無發熱、咳嗽、無嘔吐、抽搐,一般情況好」,建議出院後到門診做康復治療。王女士說,兒子在做康復治療期間,仍出現多次發燒、抽搐的情況,且精神狀態一直不好。
今年4月1日,王女士又帶著小思來到了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當時小思正發燒、抽搐……在這近3個月的時間裡,王女士帶著兒子輾轉了3個城市的4家醫院,身心俱疲。截至目前,小思的治療費共花去了4萬多元。王女士說,小思的爸爸是貨車司機(貸款買的車),兒子出事後他也無心工作,收入銳減,他們還有個6歲的女兒由奶奶幫帶著。「照這樣繼續治療,根本無錢可治了。」王女士嘆了一口氣說道。王女士說,小思出事後,孩子的二伯前後共給過1.4萬元,後來就很難電話聯繫得上了。5月15日,王女士嘗試再次聯繫孩子的二伯,依然沒有聯繫上。記者隨後多次撥打小思二伯母的電話,也一直無人接聽。
(網絡配圖)
發育遲滯原來聰明伶俐的他如今連媽媽也認錯
5月15日上午,記者在廣西自治區人民醫院注射室看到小思時,他目光呆滯、面無表情,與他打招呼也沒有反應。王女士給記者看了小思以前的照片,照片中的小思笑容燦爛,活蹦亂跳甚是可愛。
王女士告訴記者,小思以前是個正常的孩子,會做很多事情。「他會打開我手機的手勢密碼,會玩手機遊戲,還會拿遙控器調到自己喜歡的少兒頻道,現在都不會了,只會傻傻地拿著手機,呆呆地望著電視機。」更嚴重的是,小思現在不知冷熱,也不知餓飽,「我們只能自己判斷他是不是餓了,是不是冷了。」讓王女士更揪心的是,原本聰明伶俐說話流暢的兒子,現在只會叫「爸爸、媽媽、姐姐、奶奶」,且根本分不清誰是誰,經常衝著爺爺奶奶喊「媽媽」。
5月5日,王女士帶著小思到自治區人民醫院做了語言、構音評估和智力測查。醫院出具的語言、構音結果單顯示,小思在測量過程中「主動表達少」,在一些動作性檢測中,「投入小球能,延遲反應不能,積木堆積、排列、隧道不能,繪圖不能。」 臨床診斷為語言發育遲緩。另一份智力測查結果單上,對小思的發育評價為「精神發育遲滯(重度);運動發育重度遲滯,相當於1歲幼兒發育水平;語言發育遲滯(極重度)。」
醫生提醒:喝酒對孩子健康傷害大,別讓他沾酒
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覃敏說酒精中毒分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酒精中毒一般表現為臉紅、話多、異常興奮;中度酒精中毒則會昏睡、嗜睡;重度的會昏迷,甚至腦損傷。
兒童喝酒不一定都會導致中毒,但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7歲以下的孩子。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進入人體後經肝臟轉化為乙醛,再變成乙酸排出體外,有些大人酒量好,是因為體內能分解酒精的酶在起作用。小孩子由於肝臟還未發育成熟,肝解毒能力相對較差,如果飲酒可能會損傷肝,如果一旦過量甚至會出現昏迷等重症。
低齡兒童喝酒,傷害更大,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腦部發育。有些父母會誤把白酒當白開水給新生兒喝,導致新生兒臉發紅發燙,這樣做非常危險。有的大人在喝酒時會引逗孩子喝酒,雖然量少,但對孩子的健康卻造成很大的損害,所以呼籲家長還是應該保護好孩子,不要因為一時好玩而讓孩子沾酒,孩子成年前,不沾酒為好。
這不是個例!剛剛發生過..
上月,四川攀枝花市民王某帶著2歲的兒子木木(化名)去朋友家做客,王某的3名朋友一直逗木木喝酒,結果,木木在喝下差不多二兩白酒後昏睡不醒,兩天后因急性酒精中毒搶救無效身亡。
最常見的逗寶寶的6個危險動作
1 拋寶寶
危險動作:
用手托住寶寶的身體,往上拋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時用雙手接住。
對寶寶的危害:
寶寶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僅有可能損傷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傷寶寶,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會引起內傷。更危險的是,一旦未能準確接住寶寶,後果不堪設想。
2 「坐飛機」
危險動作:
雙手分別抓住寶寶的脖頸和腳腕,用力往上舉,同時轉圈。
對寶寶的危害:
這種逗樂方式不僅有跌傷寶寶的危險,還有導致腦癱的危險。因為這種快速旋轉,會使寶寶的腦組織與顱骨相撞,損傷腦神經,影響大腦的發育。
3 轉圈子
危險動作:
大人雙手抓住寶寶的兩隻手腕,提起後飛快轉圈。
對寶寶的危害:
這種逗樂會使寶寶轉得頭暈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穩,甚至跌傷。有時還因離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寶寶的手腕關節脫位。
4 「中彈」
危險動作:
讓寶寶張開口,向其口內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這是十分危險的遊戲。
對寶寶的危害:
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氣管,或寶寶笑時嗆入氣管,輕者嗆咳,重者窒息。
5 過多逗笑寶寶
危險動作:
適當地逗逗小寶寶,既可給家庭帶來樂趣,也能使寶寶在笑聲中健康成長。但是,過分的逗笑卻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後果。
對寶寶的危害:
寶寶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聲不絕,會造成瞬間窒息、缺氧,引起暫時性腦缺血,有損腦功能,還可能引起口吃。過分張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頜關節脫臼。睡前逗笑,還會影響寶寶入睡。
6 亂捏鼻子
危險動作: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寶寶的鼻子長得扁,或者想逗寶寶樂,喜歡用手捏寶寶的鼻子。別小看這輕輕的一捏,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對寶寶的危害:
常捏鼻子會損傷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禦功能,容易受到細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亂捏鼻子會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細菌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誘發中耳炎。
來源:綜合廣西新聞網、楚天都市報及網絡整理
有的長輩會用筷子蘸白酒,讓孩子舔一舔,有人則會逗孩子嚐一嘗啤酒的味道……這些場景我們在聚會時常會看到,家長們要適時拒絕,別讓這些熊家長們無意間傷害了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35612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