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這個"大發現"令外國網友驚嘆:這就是未來

它被稱為「人造太陽」。不久前,它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是太陽核心溫度的6倍。

這是法新社記者在中國安徽的一個「大發現」,來自現場的視頻令大批外國網友驚嘆:這就是未來!

這個「人造太陽」的全稱是「全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英文簡稱「EAST」,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自主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其核心目標是解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問題。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環球課題==》 環球課題

中國的這個"大發現"令外國網友驚嘆:這就是未來

就在2018年11月,中國的這個「人造太陽」取得重大突破,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這是繼2017年創造了101.2秒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的世界紀錄後,EAST創造的又一項世界紀錄。

法新社記者在報道中這樣解讀:「如此令人難以想像的溫度對於實現可持續核聚變反應至關重要。這樣有望獲得取之不盡的能源。」

作為一項全人類的共同事業,EAST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的一部分。後者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其目的旨在模擬太陽的核聚變過程,探索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也被視為解決地球能源危機的希望。

不久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ITER組織總幹事貝爾納·比戈這樣稱讚中國的貢獻:中國是「人造太陽」項目「非常、非常好的合作夥伴」,中國交付相關產品「按時保質」,堪稱合作各方的榜樣。

法新社也在報道中強調,中國科學家建造的突破性核聚變反應堆凸顯了中國決心成為清潔能源技術的核心。中國還計劃到2050年建成一座功能齊全的核聚變發電站。

看到如同科幻小說搬進現實的「人造太陽」,外國網友也十分興奮。

「中國力量!這將造福於全人類!」

「這就可以解決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了,30年後見啦。」

「我希望他們成功!」

「這就像鋼鐵俠的反應堆一樣。」

面對全世界的期待,中國項目負責人表示,中國只是在為人類能源的未來出一份力。

法新社援引一位中方官員的話說:「我們希望通過『人造太陽』擴大國際合作,為人類未來使用核聚變能源做出中國的貢獻。」

來源:參考消息網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20614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