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當代對馬來西亞產生最大影響的事件,非513種族暴動莫屬。此事件從開始到結束,對我國帶來全局性的影響,其導致國父東姑阿都拉曼黯然下台、國會被凍結、新經濟政策的推行、國陣的建立、種族政治成為主流等等。
513事件成為馬來西亞的國殤,也成為一個話題禁忌。在過去數十年,國陣政府只出版過一份官方調查報告書,把引起種族流血暴動的肇因推給了政黨的支持者,特別是在野黨。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官方文件。但是,針對政府在事件中的決策和行動,還有國家行動理事會的會議文件等等,迄今仍沒有公布。
相信對歷史學家而言,為何當時政府成立國家行動理事會,為何由時任副首相敦拉薩而不是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任主席、凍結國會和內閣、恢復國家安全秩序的決策和具體行動等等,都是等待解答的疑問。
除了513事件之外,尚有許多歷史事件諸如馬中建交、與馬共締結和平協議、興建布城成為新行政首都、新經濟政策的實踐效果等等問題,都值得各方去挖掘和探討。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保密程度仍強
但是,有誰可以解答這些歷史疑問?其實,國家檔案局具備回答上述各種疑問的能力。
根據2003年國家檔案局法令第28條文,所有公共部門的主管必須在規定的時間把已經關閉檔案的公共記錄移交給國家檔案局。而且,私自銷毀官方文件是刑事罪行,犯法的官員若被發現,將被法庭追究責任。
這意味著所有業已形成官方記錄的文件,都必須在關檔後移交給國家檔案局保管,這包括了所有內閣會議決策檔案、聯邦部門會議檔案、大馬皇家警察和武裝部隊的行動記錄等等。
此外,該法令第37條文則闡明,公共檔案在25年後或國家檔案局總監所規定的期限內公開給予公眾閱覽。事實是如此嗎?
事實上,國家檔案局沒有全盤依照法令所規定在25年後公布公共檔案。迄今,國家檔案局不曾公布許多重大事件的檔案。
本人為了做研究,多次到國家檔案局檢索資料,發現該局尚有許多落伍的想法。
第一,當你嘗試在國家檔案局官方網站搜索關鍵事件時,所得到的檢索答案不是「沒有」,就是空白一片。但是,當你親自去國家檔案局和使用內部檢索系統進行搜索,你可能會得到一些資訊。據該局官員說,該局在官方網站僅上載100萬筆檔案的題目,至於內部檢索系統則有500萬筆檔案題目。為什麼官方網站和內部檢索系統會有不同的搜索結果?
第二,所有對當今時局仍有影響的檔案,一律仍被保密,無論事件是否已經超出25年,例如513事件。有兩方面決定檔案的保密程度,一是政府,二是檔案局官員。一般上,檔案局官員是依據本身的判斷來決定檔案何時解密或重新加密。本人曾碰過一些檔案文件原本已經解密和可以調閱,但之後該局官員重新加密,不能再調閱檔案了。
第三,國家檔案局只允許借閱者複印1/3的檔案,前提是該份檔案能調閱。而且,複印費用非常昂貴。
第四,國家檔案局的數碼化程度非常低。有太多檔案仍處於原件狀態,迄今還沒用最先進的科技掃描和存檔。紐西蘭國家檔案局不但已經數碼化檔案,且允許用戶在線上付費來獲取電子檔,不須親自到館調閱。
第五,國家檔案局不允許攜帶有照相功能的儀器進入,除了手提電腦。其用意是阻止用戶翻拍檔案原件。殊不知,英國檔案局早已無任歡迎用戶自行攜帶照相機入館翻拍檔案。
我國國家檔案局仍有很強保密態度,目前公開的關鍵檔案寥寥無幾,導致歷史學家須依據其他國家的檔案來還原屬於我國內部事務的事件。
拿回歷史話語權
表面和短期上,這看起來對當事國有好處,然而事實上當歷史學家必須依據他國的檔案來書寫本國的歷史時,針對該事件的話語權和塑造就拱手讓給了外國人。這就是為何歐美國家著重檔案的管理和公開。
2018年5月,我國迎來了首次的政黨輪替,由號稱秉持民主、透明和良好施政等原則的希望聯盟取代了貪腐和惡名昭彰的國陣政府。
雖然改革目前歸教育部管轄的國家檔案局並不在希盟的競選宣言,但希盟若能以加強民主和透明原則來改革國家檔案局,讓該局依據法令解密相關檔案,這不但會讓真相大白,也可以讓各族關係走向和解。畢竟希盟不如國陣般背負著負面的歷史包袱。
最為關鍵的是改革國家檔案局可以讓國人重新拿回針對歷史事件的話語權。申言之,歷史是過去的政治,政治是現在的歷史。

藍中華
戰略觀察者
熱門新聞
1

2

3

4

5

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