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講了一個因為太陽將發生氦閃和變成紅巨星,人類為了自救而駕駛地球逃離太陽系,前往比鄰星系重新開始的故事。那太陽真的會發生氦閃嗎?如果現階段發生氦閃,人類有辦法應對嗎?《流浪地球》中的方法真的可行嗎?如果將來太陽發生了氦閃,人類會怎樣應對?


很多朋友都會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抱有興趣,這裡就逐一解答一下:
其實太陽真的會發生氦閃,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它的質量足以進行一系列元素的核聚變,太陽內部燃燒的是氫元素的聚變,每秒鐘就會有400萬噸左右的氫元素變成氦元素等,並且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所以太陽才能發光發熱,我們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也是依賴著太陽的這一功能而生存的。

太陽內部氫元素的聚變將使得氦元素在內部大量積累,並且其溫度一直處於上升狀態中,太陽內部的高溫高壓達到氦元素聚變的臨界點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氦閃現象了。

氦閃指的就是氦元素的核聚變被啟動,這種現象發生的時候,太陽內部的活動非常劇烈,將於一瞬間釋放出相當於平時太陽核聚變2500萬年的產生的能量,太陽光將陡然增強數十萬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強光照射,所有被陽光照射的動植物都會被瞬間的強光殺死,地面也會被曬融化,海洋則會沸騰蒸發,整個地球的表面將瞬間變成地獄一般,所以如果真遇到氦閃的話,人類是沒有機會可以存活的。

不過,如果生活在幾百米深的地下,裡面有模仿地面的生態環境,又有核能提供發電,而又與地面完全隔絕,那麼人類還是可以生存一段時間的,但是太陽氦閃之後,意味著它的體積將迅速增大,體積將膨脹到吞併地球的軌道,長期來看的話,人類還是必須離開地球。

那麼如何離開地球呢?如果全人類幾十億人都要離開地球或者離開太陽系的話,製造一輛巨大的飛船,並不是一個省事省力的活,所以科幻作家劉慈欣認為人類其實可以駕馭整個地球一起離開太陽系,於是創作了《流浪地球》這部作品,作品中那個地球裝上了1萬多台高達1萬多米的巨型行星發動機,每一台可提供150億噸的推力,他認為這樣就可以移動地球了,然而實際上他的計算並不完全正確,這些發動機並不能像他在書中所講的那樣移動地球,而且地球的地殼很可能也受不了,所以人類必須還得想其他辦法。

其實月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月球的質量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的1/81,比地球容易推動得多,月球早已被地球潮汐鎖定,一個月只轉一圈,所以讓它停止自轉也比較容易(實際上也不用讓它停止自轉,把發動機裝到南北極,就可以推動它向著一個方向前進了),而且月球內部的熔岩活動基本停止,在上面建造巨型發動機也不用擔心地殼受不了,人類也完全可以在月球的地面之下建造地下城生活,只是月球上比較缺水,往月球上運水是個麻煩事。

不過目前的人類科技水平還太低,根本沒有能力去做這樣的事情,劉慈欣《流浪地球》中假設的場景也是在數百年後,那個時候人類或許會具備那樣的能力。

但是太陽真正發生氦閃的時間還早的很,恆星演變理論認為那還需要50~70億年後,所以現在的人類還完全不必擔心,如果人類社會能穩健發展到那個時候的話,科技能力將強到不可想像的程度,離開太陽系、或者阻止太陽發生氦閃很可能都可以輕鬆做到,移動地球已經是最笨的方法,應該都不需要這樣做了,除非人類想保留地球,作個紀念。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