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宕級雷達視圖

艦體紅外視圖
2019年2月12日,網上傳出了一組日本愛宕級飛彈驅逐艦類似微波爐的照片:日本網友公布了一組用紅外熱成像儀拍攝的愛宕級宙斯盾艦圖片,這艘愛宕級驅逐艦當時該艦靠泊日本的碼頭,完全處於靜止的錨定狀態,就此日本網友特意用紅外設備拍攝。通過照片,我們最重要發現是SPY-1D宙斯盾雷達天線部分即使停靠在港處於關機狀態下,依然很「溫暖」。其雷達部分發出明顯的紅外特徵信號,而整個艦體卻處於冷卻狀態。冷熱對比十分明顯。就此有中國軍迷表示我們反艦飛彈完全可以發展紅外製導,紅外彈頭飛彈可以一擊命中了。

雷達溫熱其實是正常的

換個角度
但實際上這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特性,在停靠港口的時候雷達也不會完全關機,始終處於接電的狀態,所以會比艦體紅外特徵明顯。相對於我們國產052C/D、055飛彈驅逐艦上的「宙斯盾」雷達系統完全國產化,日本再次最新的萬噸級別的艦載有源控陣雷達卻開起了倒車,採用了美國製造的雷達: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AN/SPQ-9B型雷達、AN/SPY-1D(V)被動相控陣雷達等設備。這些雷達設備本身愛宕級驅逐艦就已經在使用,但日本方面認為這些雷達都具備較強的戰場感知能力。

055的雷達是完全自主化
而055萬噸大驅配備的是346A/346B電掃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兩者在性能上差距很大,中方遙遙領先日本一個級別。日本作為亞洲的電子工業強國,研製一款有源相控陣雷達會多麼的難嗎?而日本這麼選擇也是迫於無奈。日本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最早在7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日本最先通過F-2戰鬥機開始研製世界第一台實用型有源相控陣雷達,但就此日本有源相控陣雷達就此打住,特別是艦載領域,日本方面沒有任何的進展。
日本打造第一艘金剛驅逐艦的時候採用了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的AN/SPY-1D宙斯盾雷達,其可以探測200公里以上的範圍的海空目標,並且具備了預警和搜索的能力,特別為自己的「八八艦隊」提供保護,日本當時的計劃通過美國的先進雷達然後進行仿製,隨後日本立馬進行了攻關,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就發展出自己的有源相控陣雷達,OPS-24.其先後裝備了4艘4000噸級別的朝霧飛彈驅護艦和12艘村雨級飛彈驅逐艦。這可把我們羨慕壞了,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大型艦艇本來就少,更別提日本4艘金剛級加上眾多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艦艇了。

日本在有源相控陣上起步很早
此後日本又發展了FCS-3有源相控陣雷達,FCS-3有源相控陣雷達主要是放置了4座固定式相控陣雷達天線,每個雷達陣面覆蓋90度方位,垂直和水平方向都用電子波速進行祖東掃描,其擁有1600個T/R組件,可以同時追蹤300個目標以上。FCS-3有源相控陣雷達隨後發展為FCS-3V型號,主要裝備了日向級直升機母艦、村雨級飛彈驅逐艦上,這款雷達與美軍宙斯盾相比,在性能提升的情況下,還做到了尺寸變小。並且部署位置在艦島最高處,這也是站得高看得遠。其次,FCS-3雷達制導能力也超過了美國宙斯盾系統,理論上可以同時引導12個來襲目標,並且由於其艦空飛彈系統限制一次最大攔截5-6個目標。而日本則改進為了一次攔截12個以上的目標。

但是為什麼又走回頭路呢?
那麼日本這麼先進的雷達,27DDG大型驅逐艦不採用呢?作為艦隊的防空脊樑,按照如今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造艦趨勢,國產的FCS-3雷達肯定會成為過往,這主要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要武器是美國製造,秋月級飛彈驅逐艦標準系列飛彈不能使用就說明一切。宙斯盾雷達(估計日本27DDG使用宙斯盾基線11版)作為美帝的主要裝備,是在面對反艦飛彈飽和攻擊下誕生的產物,能有效對付作掠海飛行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它的抗干擾性能也很強,可在嚴重電子干擾環境下正常工作。但由於必須服從美國指揮的原則,日本海上自衛隊必須放棄原有的國產雷達。沒有了國產戰艦的支持日本艦載雷達技術會如何發展,這個還真說不好。相比之下055萬噸驅逐艦完全使用了國產雷達、國產系統、國產飛彈。一切基於國產對於未來發展型號來說沒有任何的阻礙,不會受制於他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