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沒有可能建立起水下都市?

wang qi ...| 2019-02-10| 檢舉
人類有沒有可能建立起水下都市?

放海底的話首先地球海洋平均深度3347米。而水深每增加10米增加1個大氣壓的壓力。3347米就算334.7個大氣壓的話換算下來水壓相當於每平方厘米壓著345.8千克重物。這樣巨大的壓力對結構耐壓強度要求非常高,還有電纜、管線連接的密封、強度、可靠性都是非常巨大的挑戰。不但極其昂貴根本造不大,看深潛器的座艙多麼狹小就知道了。對接也特別特別困難、危險,理論上的潛艇救援水下對接不超過1000米(美國退役的神秘級救援潛艇潛深極限),在這樣大的水壓下一丁點漏水都會噴的比高壓消防水柱還猛多,恐怕能強到輕鬆把泰森擊飛。海水還有腐蝕性,時間長了結構強度下降,在海水巨大的壓力下一旦坍塌就非常恐怖,全滅毫無生還希望,參見長尾鯊號。作為對比,太空中的飛船、空間站的增壓艙最多只需要承受1.5個大氣壓力(給150%保險強度),實際上只會更小。

人類有沒有可能建立起水下都市?

深海漆黑又寒冷,不能利用太陽能,也無法燒燃料。只能利用海流、地熱之類的發電,複雜而低效。也因為寒冷、缺乏陽光、營養物質匱乏,大部分深海生物生長繁殖緩慢,不好搞漁業,只有深海熱液和冷泉噴口附近生物群落生機勃勃,不過敢吃那些在高濃度硫化氫或者烴類等有毒化學物質中長大、可能還煮不軟的生物?要深海科考、採礦根本沒必要弄深海城市,少量載人深潛器和無人機械就能搞定。因為太危險、太困難、昂貴、經濟上意義不大。

人類有沒有可能建立起水下都市?

在深海建城市比在火星建城市難多了。

那在大陸架、淺海海底包括沙洲、淺談建水下城市呢?這是比深海平原可行多,問題是占總的海洋比重不多。比未有效開發的陸地少,不過依舊要面對海水腐蝕、耐壓之類的問題,生物附著污損也更嚴重,沒幾年水下建築外都長滿了貝殼、藤壺、海藻、海葵等,如果把重要部分例如進水排水管等影響損害了就麻煩了,清理那些附生生物很麻煩。建設和維護還是昂貴、內部空間小。不過在珊瑚礁、海藻森林之類地方建水下度假村、豪華酒店倒是不錯的選擇,經濟上也有意義。

人類有沒有可能建立起水下都市?

記住潛艇是事故率最高的船舶,潛艇兵是海軍最危險的兵種,潛艇建造難度和價格也比同等噸位水面艦艇高很多。

那漂浮在海面呢?海水飛沫+海浪沖刷+空氣一起上,腐蝕更快。還有海洋並不是總那麼平靜,大自然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包括強颱風之類的惡劣天氣摧枯拉朽非常危險。古代的不說,現代也有不少巨輪和鑽井平台被惡劣天氣弄沉,甚至有20萬噸的巨船被風暴摧毀擊沉,人員全滅(德比郡號)。海面依舊危險,所以建大規模海洋城市危險又昂貴,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沒人會真正在海上建大規模城市。不過可以建小規模可移動棲息地配合海洋科研、開發(從農業到礦業、旅遊度假)。

人類有沒有可能建立起水下都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20124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