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國的綜合實力在當前作為世界第一仍是少有疑義的,而這種情況從二戰開始就一直延續至今。即使是上世紀80年代處於巔峰時期的蘇聯,其經濟規模最多也僅能達到美國的80%,當然由於在核武器方面,蘇聯的數量並不落後甚至更多,在軍力上,雙方也能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並且在蘇聯的這一優勢被俄羅斯繼承後,這也是在蘇聯解體近30年後的今天,在各種較為知名的全球軍力排行榜上,除美國依舊無人企及外,俄羅斯能排在第二的重要原因。

不過,近期有美國媒體倒是拋開了綜合實力,從另一個也很重要的因素,即以勵志為主的戰鬥力對各國進行了評比。而在這種條件的設定下,美國就未能進入前五。
對此美媒給出的理由是,戰爭不斷的美軍,雖然經驗豐富,但美國取得勝利的大多數情況都是來自於其體系化的領先,也就是所謂先進的武器裝備、完備的情報及成熟的聯合作戰體系等。因此,在作出上述的條件限制後,美媒就認為美軍在這方面的表現就相對一般。美媒沒給出其他前五排名也體現了這一特點。

如對排在第五位的德國,理由就是從一戰二戰的情況來看,德國在歐洲的領土和人口雖未有絕對優勢,但戰爭中卻幾乎對歐洲進行了橫掃。即使是二戰後至今,德國雖在軍事上被限制,但在經濟上依然是歐洲的發動機,在歐洲的領導地位仍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第四到第二名則分別為越南、日本和蘇聯,這其中越南又堪稱一個代表。美媒稱,以越南戰爭為例,美軍雖投入重兵,在裝備上也處於絕對領先,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深陷越戰泥潭,越南人的這種頑強意志力,也就註定其是一個難纏的對手。

此外對於蘇聯而言,其戰鬥力在在二戰中體現的更是尤為明顯。蘇軍的傷亡在二戰前期堪稱各國最多,但即使被德國打到莫斯科門口,蘇聯人也沒有放棄,並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其所謂「戰鬥民族」的屬性也一直延續至今,雖然如今俄羅斯的綜合國力較美國的差距比之前更大,但俄羅斯對國際局勢的影響力卻從未衰弱。

最後,至於排名第一的國家,美國媒體則認為是位居東方的大國,原因則是該國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強大的堅韌性以及堅持不懈的追趕能力。美媒就認為,這種國家特性在任何時候都是能爆發出可怕戰鬥力的,也是無人敢輕易挑戰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