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老談;圖片來自網絡
近段以來,國際社會很不太平,局部地區衝突不斷,特別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在敘利亞撤軍問題上耍了一花槍,宣稱「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已被戰勝,導致各種勢力出現不同的反映,就連敘利亞也一下子冒出了1.5萬多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武裝分子。而且美國的這一表態,明顯對中東及其周邊地區的軍事格局帶來了影響,就連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據俄羅斯衛星通信社1月15日報道稱,近期局勢稍有緩和的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又發生了激烈交火,雙方使用了槍枝和大口徑火炮向對方陣地實施炮擊。印軍助理指揮官維奈·普拉薩德先是在交火中受重傷,隨後被送至醫院接受治療無效而死亡。
據印度武裝力量代表表示,這次的交火是由巴基斯坦方面首先動手的,而且沒有任何其他原因和前奏。按照印度方面的態度,是因為巴基斯坦支持該地區的武裝分裂分子製造了這次炮擊,而巴基斯坦卻給予了斷然否定。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本是一個聯邦國家,分開之後雙方對於克什米爾地區都宣稱擁有主權,且在印巴分治之後為了主權之爭爆發過2次較大的戰爭,達成停火協議之後,雙方都以對方違反停火協議依然衝突不斷;在這些衝突中,應該說印度方面主動挑起來的情況比巴基斯坦要多,而且巴基斯坦在很多情況下所受的損失要比印度嚴重,相比之下,貌似印度在衝突中掌握了發動襲擊主動權。
在近兩年中,印度不時對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發動炮擊。2017年7月上旬,印度向印巴實際控制線周邊的多個地區實施炮擊,造成5名巴基斯坦平民死亡;2017年10月9日,印度安全部隊發起「閃電戰」,與巴基斯坦武裝人員在克什米爾的不同區域發生了3起激烈衝突,印度1名軍官和巴基斯坦1名指揮官在衝突中喪生;2018年1月中旬,印軍越過印巴實際控制線襲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村莊,造成2死5傷,隨後巴基斯坦開始回擊,被英媒形容為第三次世界大戰。
印度對巴基斯坦方面的炮擊,很多時候掛的也是「反恐」。去年4月1日,印度組織了一個聯合行動小組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進行「反恐」突擊行動,與克什米爾武裝人員槍戰,最後導致與巴基斯坦軍隊展開交火;去年9月,印度外交部以巴基斯坦支持印控克什米爾反政府武裝和分離主義武裝為由,宣布取消了印巴兩國外長在美國紐約舉行的部長級會談。印度的這些主張和作法,有將自己國內矛盾轉嫁給巴基斯坦之勢。

應該說,在「反恐」問題上印度和美國對待巴基斯坦的態度相似。印度將對克什米爾地區無法有效掌控的原因歸咎於巴基斯坦支持了該地區的武裝人員及被印度視為分裂勢力的人員,本質上是印度不願意面對該地區人員的基本訴求和真實想法,時時刻刻擔心克什米爾倒向巴基斯坦,便以此來遷怒巴基斯坦;去年特朗普也多次以巴「反恐」不力為由宣稱要取消對巴基斯坦的援助,也是欲之其罪何患無辭的搞法。
這次巴基斯坦對印度來了個先下手為強,對印方陣地實施炮擊,應該說還是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特朗普的這次撤軍計劃無疑已經波及到了南亞地區,無論是伊拉克還是阿富汗等美國的軍事影響都面臨收縮,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反政府武裝也更傾向於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對印度一直以來的指責也是以「該地區的居民在自主地為自己的權利而鬥爭」以回應,巴基斯坦此舉實有與印度再一次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的民意之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9977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