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AI財經社 周路平
編輯|趙艷秋
01
果粉叛變
2019年的第一個周末,北京上班的董茜終於決心把iPhone換了,選擇了偏商務的國產手機。她的iPhone保護得相當完好,就像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那樣,貼了膜帶了殼,機身沒有任何刮花。
她的第一部蘋果手機是iPhone4,當時在重慶上班,每個月工資2700元,一部iPhone相當於她兩個月的薪水。「身邊的同事和閨蜜都在用iPhone,買不起也得買。」董茜當時的消費理念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她需要跟風和炫耀。
蘋果確實給她帶來了良好的用戶體驗,當她從諾基亞直接切換到了蘋果系統時,「當時就覺得上天了,真的非常驚艷。」時隔多年,董茜向AI財經社描繪起當時的用戶體驗時,依然兩眼放光。
相比於大部分果粉,董茜算得上是優質用戶。她不僅會花錢買手機,也經常購買應用市場的軟體和服務。她的行為常常讓同事感到費解,譬如她願意花200多元下載一個思維導圖軟體,花40塊錢買剪輯軟體。
她的這種付費習慣,是在2017年公司年會時,老闆給每人送了一張300元的App Store儲值卡後培養起來的。董茜用這個儲值卡買了付費遊戲和工具,她還記得買的第一個遊戲是《紀念碑谷》。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她訂閱了很多知識付費產品,因為不小心勾選了連續包月的按鈕,又總是忘記取消,每個月都有幾百元通過蘋果帳戶被扣除。
董茜的老家在重慶萬州,儘管那是西南省份的小縣城,但蘋果已經是街機。她們家清一色也用的是蘋果,她的舊手機給了她爸。蘋果的系統相對簡單,很容易讓父輩上手。
但現在,這種美好在慢慢消減。最早拋棄蘋果,投奔安卓的是她的姐姐和姐夫。姐姐的需求簡單,她用了安卓之後非常開心,覺得速度很快,拍照不錯玩法又很多。
這種情緒也在影響著董茜。運營商在她辦理寬頻時送了她一個北京手機卡,裡面有1000分鐘語音通話和無限流量,她決定儘快把這個號碼使用起來。

她很清楚自己對手機的訴求:拍照和速度。董茜喜歡拍照,無論外出度假還是和朋友聚會,都會帶上單眼相機。她對比了iPhoneX和華為Mate系列的拍照功能,更喜歡色彩飽和度高的華為,而兩款手機的價格差足以讓她買一個單反鏡頭,這讓她感覺iPhoneX的性價比不高。
iPhone最近的表現讓她感到失望。她喜歡玩王者榮耀,但經常出現卡頓,她每次掃碼騎自行車,都需要在寒風中等待十幾秒。最尷尬的一次是,她約了朋友一起吃飯,原本是她請客,但因為二維碼一直掃不出來,最後還是朋友搶著把錢付了。
這是iPhone很尷尬的地方,iOS——果粉們曾引以為傲的系統——和安卓的體驗已經越來越接近。而安卓的玩法越來越多樣,使得這些常年使用iPhone的人,似乎並不排斥體驗一下國產手機。
董茜下了很大的決心。由於iOS與安卓之間天然割裂,擋住了很多人的換機熱情。她乾脆把通訊錄上傳到了QQ同步助手,把照片上傳到了百度雲盤,甚至不得不捨棄了之前的遊戲帳號,重新用安卓手機來玩王者榮耀,她的王者榮耀iOS帳號已經充到了貴族5。
趙林在深圳一家軟體公司上班。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他平時在生活上很節儉,不愛花銷,就是喜歡嘗試新科技。當年,他和周邊的同事都用蘋果電腦編程,是不折不扣的果粉。後來蘋果與聯通推出第一代合約機iPhone3時,趙林就跑到聯通排隊購買,「那是革命性的,觸屏嘛」,為此,他不惜換掉自己多年的移動號碼,轉網到了聯通。
每年蘋果發布會,趙林都熬夜觀看,看完就上官網下單,iPad都要等上一個月,iPhone根本搶不到。一代代iPhone和iPad,趙林家裡買了很多蘋果設備。

這種情況在4年前發生變化,2014年,華為推出了大屏的Mate7,趙林身邊一些同事嘗試買來用,大屏和長待機是蘋果沒有的優勢。於是在3年前,準備換機的趙林購買了Mate8。「一上手,感覺比蘋果還是要差一些的,從軟體的流暢性到外觀,偶爾還有死機現象」。但趙林說,Mate8給了他一個改變,國產安卓機是可用的,「從那時起,蘋果對我的吸引力一下子就下來了」。
今年,趙林又買了更便宜的小米8。「感覺小米性價比更高。小米也用的比較好的CPU,挺快的,也有人臉識別功能,UI也不錯。我有時去香港,小米的全球上網功能,在香港上網一天只要六七元,比華為的天際通還便宜。」
趙林現在還是關注每一代iPhone,但他覺得蘋果性價比已經很差了。至於iPad,他已經好久不關注了,因為家裡的產品夠用了。
2018年底,一家名為MobData的研究機構發布了一份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大多數iPhone用戶都是18歲至34歲的未婚女性,或者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人群,乾脆直接貼上了「隱形貧困人口」的標籤。
儘管這樣的說法沒有太多事實支撐,但這個觀點卻傳播甚廣。
「新進入社會的人,需要認同感。」王藝分析。他是經緯易達信息諮詢公司的分析師,做了七八年的蘋果產品調研。他的第一台蘋果手機是iPhone4,一直到現在都是蘋果的用戶。這些用戶會覺得蘋果手機有面子,比較有范兒,但過了幾年之後,個人價值會在更多地方體現,手機只是一個正常使用的工具。
據山西、雲南和遼寧的多位供應商透露,購買蘋果手機的用戶確實以年輕人為主。而且這些人已經對蘋果系統很熟悉,不用介紹,也不用幫忙激活,直接拿貨走人。當然,這也意味著新的蘋果用戶越來越少。
而iPhone的大幅度漲價,又嚇退了相當一批新用戶。最新款iPhone的售價已經是從八九千元起步,這超出了大學生或者剛畢業的職場人士的消費能力。
一方面是越來越高的定價,一方面蘋果也在努力留住現有的顧客。不久前,王藝用了一年多的iPhone摔在了地上,螢幕碎得稀巴爛。蘋果給他很高的折扣,以半價換了一台新iPhone。王藝印象深刻,iPhone7早期的官方折舊價格只有三五百元,現在基本能達到1200元到1500元,提高了三到五倍。蘋果的意圖很明顯,保證老用戶不流失,然後鼓勵他們換新品。
「不過我確實想用華為試試,不知道是什麼樣的體驗。」他的工作性質讓他有必要體驗安卓手機,而且安卓系統的提升速度很快,各方面與iOS的差異已經很小,他願意考慮國產手機。「我下一代的手機80%可能會用華為。」三年前,這個機率為零。
iPhone曾以其iOS的絕佳體驗和過硬的產品質量,一騎絕塵,這也是果粉們一直引以為豪的地方。
蘋果也有一批鐵粉,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會跳到安卓陣營,而且這些人都不差錢,絕非「隱形貧困人口」,甚至為了第一時間買到新機,他們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
但現在就連鐵粉都感覺蘋果的性價比太低了。一位蘋果鐵粉對AI財經社說,「我去義大利和法國工廠店買一個包也就幾千元,而且可以背一輩子,可是手機再怎麼說,也就五六年吧」。現在手機耐用性越來越高,一些蘋果鐵粉的換機周期越來越長。他們的電腦、手機到平板一般都是蘋果產品,使慣了不願意換到安卓,但他們的消費力很難撐起蘋果預期的高銷量。
留下來的人千篇一律,但叛變的用戶卻各有各的苦衷。
02
經銷商在撤退
臨近年關,王飛臨接待了三批企業客戶,他們採購了電子產品作為年會獎品。往年,最新款的iPhone和iPad是他們的首選。而今年有些意外,這三家都選擇了國產手機。
王飛臨是山西太原的一個手機代理商,每個月兩三萬台的手機經過他的手批發給下游經銷商。但iPhone不是他的主打產品,現在每個月iPhone的出貨量只有數百台,而一年前這個數字為一兩千台。「從iPhone8和iPhone8P開始,就賣得很一般了,今年上的新品,市場都沒反應。」王飛臨從iPhone上掙的錢越來越少,現在每台的批發價格只能掙10-20元。
而iPhoneXR滯銷已經是普遍現象,這種處境得到了多位手機經銷商的證實。
北京一位手機渠道商告訴AI財經社,以前iPhone新品發布,搶到就是賺到,但自從iPhoneXS之後,都是老客戶下了訂單,他才按需求去搶購。儘管iPhone的單價在提升,但對於黃牛而言,賺到的差價卻沒有增加。
過去,新iPhone通常有溢價期,而溢價少則兩三百,多達上萬元。iPhone6和iPhone7發布的兩周時間,基本溢價在1000元左右。

iPhoneXR幾乎是一個分水嶺。「XR完全沒有溢價」,王藝發現,渠道拿到的貨比直營店和官網拿到的貨便宜很多,現在降價三五百隨便買,想要多少要多少。甚至因為iPhoneXR出來後,iPhoneX變成了暢銷品。
蘋果本來對XR寄予厚望,在2018年10月,蘋果甚至計劃把全球大約45%的新iPhone產能給予iPhone XR。蘋果為了維持利潤,已經停止了生產X系列。而XR卻無法避免減產的命運。
在華強北做8年手機生意的華杉,向AI財經社講述了他所經歷的蘋果黃金時代。
華杉是地道的潮州人,初二輟學跑到人生地不熟的深圳,他做手機生意的第一年趕上了iPhone4的發布,倒賣蘋果手機成了整個華強北最熱門的生意。
「那個時候的錢好賺」,華杉放棄了給別人打工的想法,決定自己干。他在華強北的電子市場溜達了一個月,熟悉了門道,然後問家裡要了兩三萬塊錢,在國際電子城(現為康樂通信市場)租了一個櫃檯。當時還是小本買賣,沒有備貨,都是買一堆手機模型,有客戶需要,就跑到市場上幫忙找。
這個生意確實比在富士康打工強了很多。他的櫃檯月租金6000多元,第一個月收支打平,第二個月就開始賺錢了。
最瘋狂的年代出現在2014年發布的iPhone6,中國大陸因為沒有進入首發名單,嗷嗷待哺的果粉把目光投向中國香港。香港那邊的黃牛拿貨過來,深圳這邊的人負責收貨,然後當天轉手賣到各個省份。當時一台iPhone6被炒到八九千元,華杉可以從中賺一千元左右。

華杉記憶深刻,因為香港人不接受轉帳和支付寶,只收現金,他需要每天背著書包,裡面裝著一二十萬人民幣,換回來一二十台iPhone。在iPhone6發售後的一個月時間裡,華杉賺了八九萬元。
4年後,iPhoneXS Max上市,形勢陡然發生改變。華杉第一天賣了15台,一個月總計才賣了一百多台新機,每台只賺一兩百。市場的貨充足,價格炒不起來,所有加起來賺了一萬多元。早已不復往年的輝煌。
最近他們在炒的是華為Mate20保時捷紅色版,華為在有意控制出貨量,保持高端形象和溢價空間。這是華杉們希望看到的,貨少意味著才有炒價空間。這款官網售價12999元的手機,在華強北最高炒到兩萬元以上,現在也還維持在16000多元。
現在都是老客戶,他也不需要門店和攤位,接到需求就去市場上找貨,然後用順豐快遞出去,每台機器賺50-100元,每天一二十台的銷量。無論是四五千的手機還是一萬多的手機,他們能賺到的差價都是在這個區間。
除了風暴中心的華強北,偏遠地區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李昆的蘋果授權店在雲南曲靖的一個縣城,他把這家授權店形容為「雞肋」,每個月六七十台的銷量,因為有房租成本,他的手機每台有四五百元的利潤空間,而用戶多是以前用過蘋果的人。
「房租是瓶頸」,他的店面70平米,一年的房租是22萬元。讓他無奈的是,當地在緊鑼密鼓地創建衛生城市,發傳單、放音響這些促銷活動被城管禁止了,造成進店人數大幅減少,也導致手機銷量下滑。
華杉一直在尋找轉行的機會。手機行業現在的利潤太低了,量也在下降,iPhoneXR發售當天,整個華強北都沒有賣出100台,當天下午就跌破了官方售價。
「做這個生意太累了,現在也賺不到錢。」華杉有些厭倦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背著一個包出現在飛揚大廈,這裡是二手手機的集中區域,擠滿了背包客。他們根據客戶需求去華強北的市場找貨,周而復始,堅持了8年時間,「特別累,經常晚上十一點才下班」。這已經不是一個性感的行當,華杉的很多朋友只要有其他選擇,毫不留戀地離開了這一行。
03
「郭台銘很著急」
當庫克在美國西海岸打了一個噴嚏,遠在中國台灣的郭台銘估計得感冒一場。作為蘋果手機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的命運在隨蘋果起伏。
新年伊始,蘋果罕見地下調了2019財年第一季度的營收預估,承認銷售下滑,由890億美元-930億美元降至840億美元,毛利率預期為38%。這是蘋果公司自發布iPhone以來,首次下調業績預期。

資本聞風而動,一點也不想給庫克面子,銷售預期下滑的當天,蘋果股價暴跌9.96%,一天蒸發了741億美元。而iPhoneXR發布以來的三個月時間,蘋果一路跌跌不休,蘋果總市值已累計蒸發4460億美元,從全球上市公司總市值第一位滑落到第四位,排在微軟、亞馬遜和谷歌之後。
蘋果公司已經決定把iPhoneXR的產量減少一半。一位不願具名的富士康員工對AI財經社透露,蘋果減產對富士康的影響很大,「不是說蘋果的問題,而是富士康做其他客戶幾乎都很難賺錢,或者說賺錢都很少。」
蘋果作為富士康最大的客戶,給富士康貢獻了絕大部分利潤。「小米給我們的毛利相對比較可憐,然後華為更可憐,跟他們沒有那個革命感情,而且國內的其他廠家也極力拚價格。」上述人士說。
「富士康除了蘋果賺錢,其它都不怎麼賺錢,甚至還虧錢。」據他透露,富士康有八大系統,但在2017年除了蘋果賺錢,其它都不賺錢。當蘋果出現危機時,「郭台銘很著急」。
2018年6月,富士康在A股掛牌上市。郭台銘意氣風發,提出搞工業互聯,當時還打算在北京招三五百人做APP的開發,起步年薪五六十萬進行招聘。
然而這一計劃隨著蘋果銷量下滑而擱置。蘋果在9月份發布新機,原本打算起用60條生產線,但因為銷量不理想,最終只保留了45條。「 導致每個季度的出貨量下調了大概800萬台」。
在此背景下,富士康的裁員就毫無意外。富士康通常不會讓工人直接捲舖蓋離開,而是以不讓加班或者上四天休三天的方式,把員工逼走。在富士康的流水線,不加班等於賺不到錢,很多人也就沒有了繼續幹下去的動力,自然選擇離開。
對管理層,甚至包括台灣幹部,也在裁員。據富士康的一位員工透露,北京的一個研發中心裁掉了80%的人,這個手機研發中心有300多人,以台灣人為主。
庫克把業績下調的原因歸結於iPhone在中國市場的下滑。他列出的原因包括:大中華區市場的宏觀經濟下滑超過了他們的預期,尤其是中美之間貿易談判的不確定性加劇了這種下滑。

庫克說,大中華區的 iPhone 營收比預期少增長了多少,這次營收就下調了多少。「這種影響也開始體現在消費者身上,越來越少的人前往我們在中國的零售店和經銷商。」
浙江一家企業禁止員工購買蘋果手機,違者將失去晉升機會。相反,他們鼓勵員工買華為,為那些棄用蘋果購買華為的員工給予25%的補貼。
民族情緒在發揮著作用。一位東北手機經銷商對AI財經社透露,孟晚舟事件後,他經營的華為手機的銷量出現了井噴式增長。
「蘋果最早的護城河是產品,後來是品牌,現在是iOS的生態系統,萬一哪天這個也沒了,那蘋果就這樣了。」王藝說,蘋果除了最近幾年的創新力度不足,價格過高也是影響銷量的重要原因,「我也不明白他們怎麼定價的,這個價格在中國市場確實很難接受」。
iPhone的創新問題最近這些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事實上,很多消費者不買帳的一點是,iPhoneXS和前一年發布的iPhoneX 之間,除了處理器不一樣,多了一個雙卡版本,其他幾乎沒有差別。這種情況也得到了多位黃牛的證實,之前幾年靠iPhone發了財的黃牛,這兩年他們的數量在驟減。
以國產手機品牌為代表的安卓手機在拉近與iPhone的差距。譬如安卓手機大部分是雙卡,支持微信雙開,對於很多商務人群有吸引力。同時,運營商為了搶占客戶,也在瘋狂送SIM卡,以超低的資費拉攏客戶。這些措施都在讓那些不堅定的果粉,轉移到安卓陣營。而iPhone在這些方面似乎都堅持自我,直到最新一代才專門為中國區用戶提供雙卡服務。
除了內部的業績問題,蘋果與高通的官司也讓庫克焦頭爛額。在德國,因為涉及侵犯高通智慧財產權,蘋果不得不在其官網和門店下架了iPhone7和iPhone8;在中國,法院也已經作出訴中臨時禁令,蘋果iPhone的部分型號也被禁止在中國市場銷售。儘管蘋果已經在上訴,但實際的影響已經在發生。
在剛剛舉行的蘋果員工大會上,庫剋期望重振大家的信心,順利度過暫時的困難。但在日益成熟的手機市場上,蘋果的苦日子似乎才剛剛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9937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