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軍自從建軍伊始以來,就面臨著執行大規模跨海兩棲登陸作戰任務的迫切需求。但是由於綜合國力和國防戰略布局重心的制約,中國海軍的裝備水平長期停留在近海防禦的「飛潛快」階段,至於遠程投送兩棲戰力這種土豪遊戲更是只有想想而已。直到96年危機的時候,我軍依然繼續沿用著動員民船搞萬船齊發的「海上人民戰爭」模式,儘管場面看起來頗為熱鬧,但是在現代戰爭條件下這顯然是缺乏實戰價值的,因為民用船隻難以快速運輸、裝卸重型陸戰裝備,生存能力更是差強人意。

數量龐大的072型坦克登陸艦
經過一番艱難曲折的臥薪嘗膽,中國海軍終於踏上了鹹魚翻身的逆襲之路,兩棲登陸裝備自然也是鳥槍換炮、今非昔比,已經基本具備了對靠近大陸沿海的大型島嶼實施大規模現代化立體登陸作戰能力,被某割據勢力視為生存屏障的天塹海峽從此變成康莊坦途。盤點中國海軍的兩棲投送家當,主要分為三個大類:一是舊貌換新顏的072型坦克登陸艦,該型艦艇算得上是一名久經考驗的老兵,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服役,相繼推出了多款改進型,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噸,填補了中國海軍沒有大型高速登陸艦的空白。

071使中國海軍具備了離岸立體登陸能力
目前早期版本的072/072II/072III型裝備數量為22艘,後期版本的072A/B型裝備數量為15艘。每艘072可以搭載1架直升機、4艘小型登陸艇、10輛主戰坦克以及2個連的武裝士兵,構成了中國海軍兩棲登陸作戰最基礎的運輸力量。二是承前啟後的071型船塢登陸艦,雖然072型坦克登陸艦造價低廉、結構簡單,便於船廠快速建造和部隊大量列裝,但是這種抵近搶灘的登陸模式在現代戰爭中的風險係數無疑是相當高的,因此具備離岸兵力投送能力的071型船塢登陸艦就成為中國海軍從平面登陸向立體登陸過渡的標誌性產物。

「野牛」可以出其不意直插對方的軟肋
071的滿載排水量接近2萬噸,使用直8和726型氣墊登陸艇將包括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車輛在內的機械化裝備迅速送上灘頭,大幅縮小了暴露在敵方火力下的時間窗口。迄今為止071已經建造了7艘,使得我軍船塢登陸艦的規模僅次於美軍。三是堪稱世界之最的「野牛」氣墊登陸艦,擁有150噸的驚人載荷和超過500海里的續航能力,再加上強大的自衛火力,能夠獨立跨越海峽執行搶灘登陸任務。正是由於這樣的特殊優勢,我國專門從烏克蘭引進其生產技術實現了國產化,打造出了一支出敵不意、攻敵不備的海上奇兵。

中國正在建造的075型兩棲攻擊艦
我軍憑藉上述兩棲運輸工具,足以一次性將近萬人的陸戰部隊運送上岸,也就是大約兩個重裝合成旅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撕開對方防線,徹底粉碎對面所謂「拒敵灘頭、逆襲反擊」的作戰意圖。有的人也許會提出質疑:對面的陸軍兵力接近20萬,經過緊急動員擴充到上百萬也不是問題,我軍區區萬餘登陸部隊是不是過於單薄了?網絡上甚至還有這樣的觀點,認為我軍必須具備幾十萬兵力的兩棲運力,才能成功登陸對面。其實依靠簡單堆砌兵力來實施登陸作戰的思想早就已經偏離時代潮流了。

我軍兩棲投送能力已經足以一波到位
對面整個島嶼都完全處於我軍強大的火力打擊範圍之內,拋開火箭軍、空軍、海軍的各種遠程精確打擊手段不說,光是陸軍的火箭炮就可以覆蓋任意一個節點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方的地面部隊根本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集結、機動,從而向我軍的登陸區域實施逆襲,只能分兵防禦、各自為戰。我軍兩個戰力強悍的重裝合成旅在海空火諸軍種的支援下,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摧毀灘頭之敵,占領並鞏固登陸場,接應後續部隊分批上岸是完全不成問題的。等到正在建造的075型兩棲攻擊艦服役之後,我軍的登陸方式和支援手段將進一步多元化,征服海峽更加易如反掌、手到擒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99065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