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8年,民國創建者孫中山在《建國方略》曾經提到中國要建立三峽大壩的設想,不過他的設想在1970年才批准新建,中間有十多年的時間準備,直到1994年正式開工,2009年三期工程徹底完工,建成了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總共耗資954.6億人民幣,由於上游水位上漲總共移民113萬人。

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全面的水利樞紐。它在防洪和航運方面有很大的好處。當然,一旦發生戰爭,三峽大壩肯定會成為敵人的目標。前幾年,美國國防部公開建議將三峽大壩視為軍事目標。三峽大壩的庫容居世界首位。如果攻擊下游將成為災難,1。938年抗日時期,蔣介石炸毀了黃河花園口堤防,最終造成1000萬人受災,只有1000名日本軍人死亡。

當然,我們也知道三峽大壩是一個混凝土重力壩,也就是說,每一個壩體都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來保證穩定,是一個真正的銅牆鐵壁。大壩不僅能抵禦常規武器,還能抵禦小型當量核武器。三峽水庫總庫容長600多公里,平均寬度僅1.1公里。這是一個罕見的「河床」水庫。雖然潰壩後第一次洪峰瞬時流量很大,但總流量有限,對下游地區的破壞也有限。這些是模型測試的結果。這場戰爭有許多不可預測性。這個模型在想像中當然不是完美的。如果所有的飛彈都擊中了三峽大壩,那就意味著中國的防空能力已經失敗

現代攻擊系統是由空、地、海、空、電子戰組成的「五維」空戰系統。整個系統對防空系統進行檢測。核潛艇發射的飛彈必須是第一個攻擊三峽大壩的飛彈。中國部署的空長、低空短程防空飛彈系統將發揮先導作用。如果這一防禦層被突破,它將由飛彈和飛彈組成。將火炮與密集的空對空火力相結合,同時發射各種電子干擾機和誘餌系統。如果這些防禦體系瓦解,世界大戰就會爆發。中國肯定會改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做法,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30枚氫彈的國家。

全球氫彈只有兩種類型:美國T-U型和中國玉敏型。2012年,俄羅斯首先銷毀了所有氫彈,成為一個無氫彈核國家,而美國在2013年銷毀了所有氫彈。其他核大國不再生產氫彈。由於熱核武器的運載工具和儲存這種武器的倉庫,它們必須具有相當可靠的保護,包括氚。氫彈不能長期貯存,戰術使用困難。相反,中國由於其不同的結構,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儲存方式。這是中國唯一低於其他國家的倉儲成本。

在世界五大核大國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宣稱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這也是一個不相信邪惡,不製造麻煩的國家。如果有人膽敢搬動我們的三峽大壩,他們可以試試。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