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羅伯特∙帕拉迪諾表示,該國在刻赤海峽事件後將向烏克蘭海軍額外撥款1000萬美元。「根據國會批准,國務院將額外提供軍事撥款1000萬美元,以便進一步鞏固烏克蘭海軍能力。我們在此方面與立陶宛和英國合作,他們還計劃在安全領域增加對烏克蘭的援助。」

他補充稱,美國敦促俄羅斯歸還烏克蘭被扣押的艦艇及人員,保持刻赤海峽和亞速海開放以便於往返烏克蘭港口的運輸,並尊重烏克蘭主權和國際公認的領土完整,包括領海。
楊斌國評論:刻赤海峽作為一個很有標誌性的事件,其中包含了美國不願意放棄在烏克蘭問題上與俄羅斯角逐的圖謀。明目張膽的展示戰略意志,圍堵和壓縮俄羅斯戰略空間。鼓勵烏克蘭現政府與莫斯科搞局勢摩擦,從而達到一定程度上削弱俄羅斯的戰略目的。

表面上來看,烏克蘭絕不是俄羅斯的對手,不管是軍事上還是綜合國力。鼓勵烏克蘭繼續與俄羅斯搞軍事摩擦,卻能夠不斷讓俄羅斯經濟「滲血」。一旦俄羅斯反應過激,美國就有藉口對俄羅斯實施更加嚴厲的經濟制裁。最終目的就是讓俄羅斯長期處於虛弱狀態,無法獲得經濟發展機會,從而影響其最大的強行--軍事能力。
對烏克蘭海軍的撥款能夠迅速被美國國會批准,還體現了另一層意思。烏克蘭問題本就是美國「冷戰派」精英們為了遏制俄羅斯所謀劃的大招。隨著俄羅斯的激烈反應,烏克蘭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當中,俄羅斯也因此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西方的經濟制裁致使俄羅斯經濟在第二年進入衰退期。儘管俄羅斯挺過了最艱難時期,但是美國精英貌似並不甘心在烏克蘭謀劃中的失利。

事實上,烏克蘭現任總統波羅申科為了奪取下一任總統連任,不惜挑起與俄羅斯的軍事摩擦,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正好符合美國採取對俄羅斯的遏制戰略。在烏克蘭的配合下,今年以來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軍事摩擦有明顯升級的趨勢。這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種新的地緣戰略危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