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就是地球的環境污染加重,因為如果海水全都變成淡水的話,那麼海水對污染物的消化能力就會降低,很多在淡水中能生存的細菌之類的東西來到大海中將不會被殺死,相反它們會大量滋生,所以一些較小的海灣可能首先被污染。

為什麼呢?比如我們看到的湖水大都是綠的,那就是因為裡面含有很多綠藻等植物或微生物的原因,大海中卻不是這樣,大海是藍藍的顏色,海水也很透明,只有在特別炎熱的夏季,某些靠近大陸的海域偶爾會產生一些赤潮,其他時候一般不會有這樣的污染情況,但是如果海水都變成淡水的話,可能在炎熱的夏季很容易就會有綠藻、水葫蘆等之類的生物污染,時間久了,大海甚至都能變成綠色。

大海變成湖水般的綠色有什麼不好嗎?其實問題大了,因為大量腐敗的植物會產生大量的甲烷氣體,所以大氣層中的甲烷含量會顯著升高。而甲烷氣體可以像二氧化碳那樣給地球帶來溫室效應,使得地球表層的溫度升高,溫度越高,地球表面的細菌,真菌,微生物和綠色植物和動物就越多,這些東西越多甲烷氣體就會越多,所以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地球的溫室效應可能會走上極端,等到大氣層中的甲烷含量多到哺乳動物無法忍受的時候,就會造成動物滅絕的危險,當然人類也難以逃脫。
上面說的是生態環境上最重大的變化,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變化就是兩極和高山上的冰川將由於全球變暖而融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數十米,一些海拔較低的地區將會被淹沒,地球上的陸地面積將會因之變少。

之外也會產生一些小變化,就是在海水變成淡水之後,野草會一直蔓延到海水邊上,所以基本地球上所有的海灘都會被綠色植物占據而消失,同時大量的淡水動植物進入到大海里,代替了滅絕的海水生物,海洋生態系統將徹底改變。

那麼就沒有好的變化了嗎?有的!就是人類可以更容易的改造沙漠了,比如改變我國北部的沙漠和草原地帶,將可以直接從渤海里抽水灌溉那些地區,海水西送工程將沒有鹽鹼化的後顧之憂,一直把海水送往塔里木盆地,幾乎將可以再造大半個中國的宜居環境。

不過這在上面所講的在全球變暖甲烷升高的總趨勢之下,再偉大的沙漠改造暢想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海水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多組分水溶液。海水中各種元素都以一定的物理化學形態存在。在海水中銅的存在形式較為複雜,大部分是有機絡合物形式存在的。在自由離子中僅有一小部分以二價正離子形式存在大部分都是以負離子絡合物出現。所以自由銅離子僅占全部溶解銅的一小部分。海水中有含量極為豐富的鈉,但其化學行為非常簡單,它幾乎全部以Na+離子形式存在。
海水中的溶解有機物十分複雜,主要是一種叫做「海洋腐殖質」的物質,它的性質與土壤中植被分解生成的腐殖酸和富敏酸類似。海洋腐殖質的分子結構還沒有完全確定,但是它與金屬能形成強絡合物。

劃分為五類
1.主要成分(大量、常量元素):指海水中濃度大於1×106mg/kg的成分。屬於此類的有陽離子、、、和五種,陰離子、、B、、、六種,還有以分子形式存在的H3BO3,其總和占海水鹽分的99.9%。所以稱為主要成分。
由於這些成分在海水中的含量較大,各成分的濃度比例近似恆定,生物活動和總鹽度變化對其影響都不大,所以稱為保守元素。
海水中的Si含量有時也大於1mg/kg,但是由於其濃度受生物活動影響較大,性質不穩定,屬於非保守元素,因此討論主要成分時不包括Si。
2.溶于海水的氣體成分,如氧、氮及惰性氣體等。

3.營養元素(營養鹽、生源要素):主要是與海洋植物生長有關的要素,通常是指N、P及Si等。這些要素在海水中的含量經常受到植物活動的影響,其含量很低時,會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長,所以這些要素對生物有重要意義。
4.微量元素:在海水中含量很低,但又不屬於營養元素者。
5.海水中的有機物質:如胺基酸、腐殖質、葉綠素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9716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