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斜跨中國之旅的坐騎是古茲V7 RACER,復古車/咖啡。雲南境內走了不少爛路,咖啡就被奧古斯塔的TV遠遠拋在後面----吃灰。在眼裡只有復古車的老漢心裡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弄一台Scrambler!

「Scrambler」這個詞來源於「Scramble」,「Scramble」在英語中有名詞「搶奪」,動詞「爬行、攀登」等意思,「Scrambler」可以理解為「爬行者」,國內車友喜歡叫它「攀爬」。在50-60年代的歐洲,那時候的人為了提高摩托車的通過性,把自己的普通街車通過改裝排氣、輪胎、輪轂、減震、車座、擋泥板等零部件來滿足越野車的最基本功能。這些人就把這類」准「越野車稱為「Scrambler」,攀爬者因此而來,所以一款Scrambler車款在大家眼中一般都是有一個很小的擋泥板、較軟的減震、一體式車座、輻條輪轂加龜背胎和「燙腿」的高排氣。

在國內攀爬車裡賣的最好的是杜卡迪自由,回來我就借來一台玩耍,體會就是它依然是追求速度比造型上多一些,跑非鋪裝、戈壁路面可以,若路遇炮彈坑、大石頭、尤其是雨後車轍加爛泥,L2那種不穩定的低扭真的是會讓你左手離合掐到手軟,果斷放棄。我一直在玩越野摩托車,每年都要跑拉力、場地比賽,所以我覺得如果想玩的盡興,攀爬車就得是低扭超暴的大單缸!還有一點很重要:車價格要低、爛路扔車附加值要低。正逢SWM SV銀屏440上市,越野車的前減震、車底原裝鋁護板、穩定經濟的風油冷大單缸,妥嘞,王八看綠豆----就它了!

剛入手我改了個RENTHAL的前車把,習慣越野車所以我喜歡寬一些的車把,其餘全素車,到手直接暴力磨合1000KM,帶會員們跑了一圈中朝邊界 綠江春。

這是在中蒙邊界阿爾山森林公園裡的烏蘇浪子湖,我升級了OHLINS後減震,前剎車上BREMBO14直壓泵,下BREMBO對向四活塞。歐洲車最方便的就是升級配件通用性大。跑綠江春是首騎,暴力磨合1000KM。為啥這麼說呢,好多年來我一直是車隊編隊騎行的領騎,中蒙邊界、中朝邊界、中緬邊界、還有北美加拿大落基山脈等等,最多帶過50台車,50000-KM無事故。俱樂部里品牌車輛大多是KTM、摩托古茲、奧古斯塔,我拿個440CC的攀爬領騎,能不是暴力磨合嘛。

劈小彎的話ADV比銀瓶遜色很多,銀瓶的剎車後輪彈跳恰到好處,車身輕、操控好。騎了1000KM,對車也有了相對深刻的了解,為了配合一起出行的那麼多大排機車,回來後我升級了前剎車、後減震。原車發動機性能絕對槓槓滴,高速能跑150,山中彎路和690有一拼。當然也都是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

歐洲賣5490歐元,大約是4萬4人民幣,國內才兩萬多,走鑫源國產車合格證,落牌便捷,物超所值。主要是真對得起這個價位。

阿爾山一行小3000KM,無任何故障。最過癮的是22升的大油箱,全油門暴力駕駛還能跑500KM的續航,讓一票ADV們汗顏。

發動機5000轉正好100KM/小時

高速巡航110-120KM非常舒服。這是阿爾山森林公園裡面的小河,都是火山岩。我是騎進去騎出來的。減震、剎車、底護板,車重150KG,單缸低扭暴力且輸出還平順,操控絕了,即便亂石也是如履平地。ADV進來就捉襟見肘了。

爛路就是L2杜卡迪的噩夢

爆發力沒得說

ADV爛路轉彎半徑要比銀瓶大兩倍。
東北的冬天只能暫別騎行,下一步準備升級下輪胎,為的是減少吃灰的幾率,哈哈。天暖之時我準備騎上它再次出發,小車一樣走天涯!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