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外交部下屬防擴散和軍備控辦事處副主任安德烈·別洛烏索夫表示,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拒絕提交俄羅斯保留《中導條約》的提案供審議,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嚴重影響世界安全,各國將對此決定感到後悔。俄羅斯正在為保護自己的國家和利益做準備,有別於美國的是,該國正在準備一場戰爭。「在不久前的一次會議上,美國表示俄羅斯正在為戰爭做準備。是的,俄羅斯正在為戰爭做準備,我證實這一點。是的,我們正在準備保護自己的國家、領土完整、原則和人民。我們為這一戰爭做準備。但我們與美國有重大區別。從語言學上來看,在俄語中和英語中區別只是一個詞:俄羅斯正在為戰爭做準備,美國正在準備一場戰爭。否則美國為什麼要退出條約,增強其核實力,發布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的新核學說?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問題。」

楊斌國評論:美國政府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事實上並不是表面所宣傳的那麼簡單,而博爾頓的莫斯科之旅一路「撒謊之旅」忽悠了一部分俄羅斯人之外,把矛頭指向與此事核心意義不大的方向,完全是在混淆視聽。不管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是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都沒有說實話,他們要退出《中導條約》的真實目的。但實際情況是俄羅斯和歐洲是兩大主要目標,而俄羅斯是重要指標,而且沒有之一。
至於博爾頓滿口謊言,指鹿為馬的在這兩地區核心問題上之外找到的藉口全是胡說八道,轉移目標。作為安撫俄羅斯和環節大戰之前的氣氛為代價,特朗普指示博爾頓邀請普京明年訪問華盛頓,但這種表面的「重大禮遇」往往說明,桌面下已經準備「暗流涌動,兇險異常」,邀請正式訪問只能是做出一個高姿態「友好」。
這種套路在國際外交關係中使用很常見,至少美國不想與俄羅斯表面上「撕破臉」,因為啟動與俄羅斯接下來的軍事對壘可能引發的風險會導致世界大戰,甚至是核大戰。在做出決策時,防控風險是有必要的。
這種辦法對於俄羅斯來說不是完全就代表「死路一條」,而美國希望的結果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能不動刀槍,最終讓俄羅斯服軟是最好。美國這種兩頭堵,一頭放的戰略決策很明顯是總結歷史得來的結果。在西方眼裡,俄羅斯民族具有「衝動和熱血」,要麼一戰到死,要麼自我結果。

美國給俄羅斯設的局已經很明顯,老問題拿歐洲作為魚餌,《中導條約》退出結果就是重新部署攜帶核彈頭的中程甚至短程飛彈在歐洲,瞄準的目標只能是俄羅斯。對於俄羅斯來說選擇時硬性的也是線性的,進則與歐洲為敵,重新陷入冷戰局面。歐洲只能重新回到幾十年前的老局面,完全依附和捆綁在美國戰車上。美國人的打算正是如此,讓歐洲真正臣服的最好辦法就是「為他們找一個強大的敵人!」而「衝動」的俄羅斯最符合目標。
俄羅斯為了避免再次陷入「冷戰陷阱」會選擇退讓嗎?毫無疑問美國算好了俄羅斯的退路,美國戰略會緊緊跟隨俄羅斯「撤退」的步伐,如影隨形。要麼成為敵人,為我所用,要麼臣服,唯我獨尊。收縮戰略絕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俄羅斯結果。
對於離心離德又不聽話的歐洲來說,拿出來與俄羅斯「碰瓷」是最好的命運。幾十個分散的歐洲國家不太可能「鐵板」一塊,德法雖然有心可能也無力組織整個歐洲國家允許美國把飛彈部署到歐洲某個小國版圖上。除非歐洲強力出台法令能夠阻止整個歐盟做出法律層面的「阻斷令」,但這種難度對於相對分散的歐洲來說非常之高。

對於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來說,這無疑是一場艱難的「防守反擊戰」,之所以不能用「阻擊」,而是這種時候用被動來應對毫無意義。除非另闢蹊徑,跳脫常規思維,不守舊且防止「前蘇聯」式衝動,才能步步為營化險為夷。從俄羅斯近幾年的「遊戲手段」可以看出雖然難度很高,未必會落入美國的「彀中」。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