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高速公路建設史上,雅西高速(四川雅安到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被稱作「逆天工程」。全長240公里的高速公路,由四川盆地邊緣向橫斷山區爬升,跨越青衣江、大渡河、安寧河等水系和12條地震斷裂帶,沿途的地質災害眾多。整條高速路線展布在崇山峻岭之間,山巒重疊、地勢險惡,公路每向前延伸一公里,平均海拔高程就將上升7.5米,因此,雅西高速又有了「天梯高速」的別稱。其中,臘八斤特大橋的「鋼管混凝土組合橋墩技術」、甘海子特大橋的「鋼管桁架連續梁技術」、拖烏山「螺旋展線坡度優化方案」更是在工程的難度上創造了許多奇蹟。
為什麼四川這座要用200億砸向的城市就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西昌市,更嚴格的說是整體攀西地區。@頭條旅遊

西昌市位於四川西南地區,不僅僅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也是攀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中心。而攀西地區是攀枝花和西昌的合稱。全地區有人口451萬,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和釩鈦冶煉基地,金屬礦資源豐富。

所以雅西高速溝通的是成都經濟圈和攀西經濟圈,將極大的促進西昌以及攀枝花的城市發展。

雅西高速全長240公里,但是投資就高達200億元。因為在川南地區建設高等級的公路難度真的是印證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

全程跨越了青衣江、大渡河、安寧河等水系和12條地震斷裂帶,全線有橋樑270座,隧道35座,橋隧比高達55%。其中干海子和鐵寨子雙螺旋隧道可以說我國建橋史上的奇蹟。

雅西高速儘管採用了雙螺旋上升的結構,但是還是避免不了長距離上坡的路段。在拖烏山至石棉有一段51里的路段,幾乎全是下坡,而且是臨崖路段。如此誇張長度的長下坡路段,別說大卡車,對於家用轎車的剎車系統都是巨大的考驗。

除了有6個避險車道,後來道路部門加強了對這一路段的管控,實行客貨分道,嚴格執行不超速不超車不變道的規則。

高速公路的起點是雅安,在歷史上雅安曾是「青衣羌」故地、茶馬古道起點、解放前的西康省省會,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蹟,而「雅安三絕」——雅女、雅魚、雅雨更是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別樣的魅力。雅安向南,高速公路將依次穿越滎經、漢源、石棉、冕寧等地,這些地方歷來多民族混居,是我國古代西南「漢彝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直到現在,當地的爾蘇、木雅藏族風情都還令人感到驚艷。

偉大的工程師們用一條世界公路史上首創的小半徑雙螺旋隧道,解決了這一困難。克服了高差,避開了斷裂帶和季節性冰凍帶……據資料顯示,這種應用於高速公路設計的目前全世界僅此一舉,堪稱奇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