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童年讀過的各式版本的《大千世界未解之謎》中,一夜之間神奇出現的麥田圈,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外星來客,數千年前的建築奇蹟金字塔,尼斯湖中天天在洗澡從未被抓到的水怪,打開開關就能瞬間殺死方圓十里所有人的次聲武器,這些奇異的未解之謎構成了我們童年的詭秘探想,並在時間的覆蓋之下,變成了一堆忘了被追究考察真實性的「科學傳說」。科學和傳說兩個詞擺在一起仿佛並不是那麼和諧,不過事實就是如此——有很多人披著科學的外衣在妙筆生花地編造著古怪傳說。而「百慕達魔鬼三角」正是這些「科學傳說」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個。
讓我們來重溫一下有關這個震動全世界的可怕傳說吧。

Figure.1 百慕達三角經典配圖
有些《大千世界未解之謎》會將百慕達三角的歷史追溯到很遠,這個「很遠」的極限自然就是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了,內容如下:
「公元1502年,哥倫布率領的遠洋船隊第四次遠航美洲。船隊在靠近百慕達時,海面上突然颳起狂風,船隻好像航行在峽谷之間,幾乎看不見天日。有豐富航海經驗的哥倫布急令船隊掉轉航向,向佛羅里達海岸靠去,以避開這股兇猛的暴風。令哥倫布感到驚奇的是,此時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舵手和水手們暈頭轉向,無法辨清方向。還算他們運氣好,最終船隊歪歪扭扭地從波峰浪谷間擺脫了危險。事後檢查,船上的羅盤的指針方向已從正北方往西北偏離了36°。
心有餘悸的哥倫布在寫給國王的信中記述了這次危險的經歷。信中,哥倫布如此描述這次驚心動魄的航海曆險:「當時,浪濤翻卷,一連八九天,我的兩隻眼睛看不見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看見過各種風暴,但是卻從來沒有遇到過時間這麼長、這麼狂烈的風暴!」由於哥倫布的經歷至少還屬於那些尚可解釋的遭遇,因此在當時未能引起人們的足夠注意。」
不過後來證明,讓哥倫布寫下這封信的應該是百慕達三角的所在海域「馬尾藻海」,這個海讓大航海時代的航海家把大西洋中心稱為 「 死亡碧海 」 ,哥倫布之前的航海家根本不敢向西航行,因為在帆船時代,這個海是致命的。由於缺乏洋流,而且其間又位於副熱帶高壓中心的無風區,不自帶動力的帆船被這個超大漩渦卷進去了就出不來了。這被視作百慕達三角的證據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Figure.2 馬尾藻海
或許可惜的是,瑪雅文明只停留在新石器時代,沒有遠洋航海的能力,要不然瑪雅末日預言和百慕達魔鬼三角如果珠聯璧合,故事應當更加精彩。另一些傳說版本老實一些,它們認為最早的記載是1840年的一起恐怖事故:
「當時,一艘由法國起航的船隻「羅莎里」號,運載大批香水和葡萄酒,行駛到古巴附近失去聯絡。數星期後,海軍在百慕達三角海域內發現了「羅莎里」號,船隻沒有任何的損壞痕跡,船上空無一人,所有船員如同人間蒸發了一樣。但是貨艙里的貨物均完整無缺,而且水果仍很新鮮。可是,為什麼船上的水手都失蹤了,沒有人能夠解答,船上唯一倖存的生物就是一隻餓得半死的金絲雀。到底船上發生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從此之後,類似的失蹤事件在百慕達三角頻頻發生。」
這種難以解釋的恐怖事故相信能讓每一個充滿獵奇欲的孩童驚出冷汗又無比饜足。其藝術手法和修辭風格無比接近「克蘇魯神話」,看來編者應當是受 H.P.洛夫克拉夫特這位恐怖文學巨匠的影響頗多。類似的事件還有許多,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案例,當屬第19飛行中隊失蹤案。
1945年12月5日下午2時,美國海軍第19飛行中隊的5架復仇者轟炸機(共14名飛行員)。在隊長查爾斯·泰勒的帶領下,計劃從佛羅里達向東飛到巴哈馬群島,再折返基地,準備完成飛行訓練。可是在他們剛飛出兩個小時後,便突然迷失了方向,沒有按原方案回來基地,竟然向大西洋深處飛去,音訊全無。隨後,美軍方面派出了搜救隊伍。可恐怖的是,搜救不僅一無所獲。搜救隊中一架PBM-5水上飛機也難逃魔爪,機上13名乘員無一生還。
第一個把此次空難事件與百慕達三角聯繫起來的是作家愛德華·瓊斯(Edward·Jones)。他在1950年於地圖上標出了第19飛翔中隊的飛行軌跡與失蹤地址,並首次提出了百慕達魔鬼三角洲的概念,是當之無愧的百慕達之父。1960年,另一位作家文森特·蓋迪斯(Vincent·Gaddis)進一步對百慕達三角的恐怖神秘大肆渲染,憑藉一篇文章《逝世的百慕達三角(The Deadly BermudaTriangle)》讓百慕達三角揚名立萬。

Figure.3 查爾斯·泰勒
不過據相關資料來看,美國官方更多把這次空難歸結於飛行隊長查爾斯·泰勒的嚴重失誤。資料顯示,在那次飛行訓練中,這位粗心大意的隊長竟然忘了帶導航儀和手錶。在導航技術尚不發達的當時,這是個低級而嚴重的錯誤。飛行開始不久他們便迷失了方向,發現了該情況的基地要求泰勒將指揮權移交給他人,不過生性頑固的泰勒卻拒不執行,帶著全隊飛向他感覺中的巴哈馬群島。惡劣的天氣最終讓他們葬身海底,還搭進去搜救部隊的一架飛機。不過考慮到泰勒家屬的訴求,美方也對「空難是由於未知原因」這種說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比起第19飛行中隊失蹤案,還有更邪乎的「914班機穿越事件」。該事件說的是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內瑞拉的卡拉加機場,人們突然發現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機飛臨機場,而機場上的雷達根本找不到這架飛機的存在。飛行員和乘客剛走下飛機就被警衛團團圍住。飛行員在接受詢問的時候,帶著譯制腔驚訝地呼喊道:「天哪!我們是泛美航空公司914號班機,由紐約飛往佛羅里達的,怎麼會飛到你們這裡?誤差兩千多公里呀!」接著他馬上拿出飛行日記給機場人員看:該機是1955年7月2日起飛的,時隔35年!機場人員也吃驚地說:「噢,我的上帝,這不可能!你們在編故事吧!」
事實證明他們的確在編故事。事件中提到的泛美航空公司全稱泛美世界航空公司,成立於上世紀30年代,曾是美國最主要的航空公司之一,在世界各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查閱泛美航空公司的空難記錄發現,在整個50年代,都沒有找到1955年的飛機失蹤事件事件。而在事件的另一端,1990年9月、10月前後,在美國主要報紙之一的華盛頓郵報上也同樣沒有關於這一本應震驚世界的事件的任何信息。

Figure.4 大千世界未解之謎配圖
百慕達三角洲這個譯名嚴格說來並不準確。百慕達三角地處北美佛羅里達半島東南部,具體是指由百慕達群島、美國的邁阿密和波多黎各的聖胡安三點連線形成的一個東大西洋三角地帶。這裡風光迤邐,百慕達的傳說為當地帶來了不菲的旅遊收入,當局甚至把煞有介事地把百慕達魔鬼三角印上了旅遊手冊。但是研究者們和保險公司對這些熱鬧的傳說並不以為然,他們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百慕達事故出現頻率並不算高。1975年,壟斷海洋保險的勞埃德保險公司如下聲明:
「根據勞埃德記錄,自1955年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有428艘船隻被報失蹤,而你們也許有興趣知道,我們的情報部門未能發現任何證據支持百慕達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蹤案的說法。美國海岸警備隊有關大西洋事故的計算機記錄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結果也支持這個結論。」
拉里·庫舍(Kusche)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一名圖書館員,他連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對百慕達三角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他得出的結論是:百慕達三角並沒有那麼神奇。他在研究中給出了如下十條論據:
一、在找到了足夠的資料以後,大多數的事故都能有合理的解釋,並不神秘。比如,有的是因為遇到了颶風,有的是船體結構本身有缺陷又遇到壞天氣,這些在事後的調查報告中都有結論。
二、在一些傳說的「事故」中,關鍵的細節,甚至整個事故,都是虛構的。
三、一些明顯發生在別處的事故也被算進了百慕達三角之中,最著名的是1902年發生在太平洋的一起海難和1951年發生在愛爾蘭的一起空難,都被當成了發生在百慕達三角的事故。如果我們根據持神秘現象觀點者所提到的百慕達三角事故劃定百慕達三角,它將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北大西洋的無比廣闊的海域。船隻、飛機失蹤是全球各地到處發生的,比如,自1850年以來,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和北歐之間,有近兩百艘、架船隻、飛機失蹤或被遺棄。事實上百慕達三角的失蹤現象並不突出。
四、有一些失蹤的船隻的航線經過了百慕達三角,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們是否是在那裡失蹤的。
五、在許多事例中,船隻或飛機的失蹤地幾乎完全未知,搜尋者不得不被要求尋找廣闊的海域。
六、許多事故在發生的時候,當時的人並不認為有神秘之處,但在許多年後,持神秘現象觀點者在尋找證據時,卻開始把它們也算入了神秘事故。這時候要再去完全搞清楚發生在多年前的事故的詳情,一般是很困難的。
七、與傳說的相反,在許多事故發生的時候,天氣都非常惡劣。在幾起事故中,颶風應承擔責任。
八、許多事故發生在下午或晚上,使得援救人員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清現場,因此大海有整夜的時間破壞現場,難以找到殘骸。
九、許多作者在介紹事故時,並未做原始的調查,而只是引用別的作者的文章,因此以訛傳訛,越傳越離譜。
十、在介紹某些事故時,那些持神秘現象觀點的人隱瞞了那些能對失蹤有明顯的解釋的重要細節。
百慕達三角的鬧劇上世紀本就已該宣告落幕。但是遺憾的是,去年好像又有科學家聲稱解開了百慕達三角洲的謎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95979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