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的消息曝光後,迅速登上熱搜,並引發眾多品牌「跟風」。
工商信息數據顯示:10月12日,麥當勞(中國)已正式變更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而後,麥當勞(中國)證明了這一消息的真實性。
刷屏24小時之後,麥當勞官方也作出了回應:
麥當勞與中信及凱雷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後,因業務發展需要,自2017年10月12日起,麥當勞中國總部的企業名稱變更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這一變更主要在證照層面,日常的業務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麥當勞將一如既往,熱忱為消費者服務,麥當勞餐廳名稱、食品安全標準、營運流程等保持不變。
消息一出,「金拱門」名稱的由來被紛紛猜測,更有網民爆料稱,中信收購麥當勞(中國)最初就準備改名,還找「高人」算過風水。當然,這一說法無法得到證實,而全網對於麥當勞新名稱的評價也是一邊倒,更多觀點則是認為「金拱門」太接「鄉土氣」。
當然「金拱門」也並非「一時興起」的玩笑決定。「金拱門」名稱的由來可追溯到麥當勞的發展史。除了形似大寫字母M,麥當勞的Logo也可看做是金色拱門的圖案,而這個標誌在西方有個著名的暱稱——Golden Arch,直譯就是「金拱門」。
而把麥當勞稱為「金拱門」也並非是第一次。講述麥當勞在亞洲故事的書籍就名為《東方金拱門(Golden Arches East)》。早在20年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更是提出了「預防衝突的金色拱門理論」。在托馬斯看來,任何兩個開設了麥當勞門店的國家都不會彼此開戰,這個理論給結束冷戰的世界描繪了一種建立在「經濟人」基礎上的前景——人類將用巨無霸和炸薯條取代對戰爭的慾望。
不僅如此,這次引起網名熱議的「金拱門」更名背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實際上,此次更名發生在2017年8月麥當勞成為中資控股之後,即中信凱雷收購麥當勞中國和香港業務,成為中國大陸和香港獨立運營的總特許加盟商,因此原運營公司已不再是隸屬於美國麥當勞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而是中信和凱雷新成立的法律主體旗下子公司,那麼從法律關係上,新公司的法律名稱也不再適用冠名以「麥當勞」字樣。
與此同時官方還曬出一張「科普圖」——你真的認識「金拱門」嗎?
很多人都以為麥當勞的金色M就是McDonald's的首字母,其實並不是。麥當勞Logo形狀在國外有個著名的暱稱——Golden Arch,直譯過來就是「金拱門」。
其實,企業更名同樣也是麥當勞全球各地在出售國家/地區加盟權後的通行做法,如麥當勞總部出售拉美地區總特許加盟權後,該地區的原麥當勞運營公司改名為「ARCOS DORADOS」(以為西班牙語的「金拱門」),而不再使用McDonald's字樣。
最後,對於那些想看到「金拱門」麥當勞門店的網友來說,可能要讓你們失望了。因為此次改名僅運營公司主體,對餐廳和所有產品及宣傳沒有任何影響,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餐廳仍將繼續使用原有「麥當勞」和「McDonald's」品牌。
這一經典的拱門形象出現在1952年,由麥當勞創始人迪克和馬克邀請設計師斯坦利·梅思頓(Stanley Meston)設計,餐廳兩側各一座金拱門,金色跳躍的雙拋物線,吸引了飢腸轆轆的司機們的注意,他們會把車停在門口買個漢堡。
如今,這一經典標誌已經家喻戶曉,連續十年成為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TOP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