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有網絡的時候,傳文字都要等半天,傳圖片更難,差不多可以去吃頓飯,回來看看傳完了沒有。隨著網絡速度加快,容量加大,圖片在網絡世界中的作用大為提高,人們說,網絡帶人們進入「讀圖時代」。當今社會以簡單圖形代表文字的狀況很多,例如交通標誌、體育比賽、機場提示、廁所標識等。除了方便語言不通者,還可以簡化文字表達,讓人一目了然。甚至還有人專門開發了系統化的現代圖形文字。

社交媒體的興起催生了一種流行的圖像文化,即表情符號。社交媒體屬性短小,文字有限。為了方便用戶,開發者設計了常用表情,開心、沮喪、大笑、鄙視……之類,表情符號可以很方便地代替文字。與公共場所的圖形標識相比,社交媒體的表情符號在標準化方面與之一致,都是統一規範。但在使用上則相反,不是官方統一對大眾,而是個人對大眾或個人對個人。

雖然社交媒體提供的官方表情符號很多,但在個性化的趨勢下,人們總覺得不過癮。雖然人類喜怒哀樂的表情樣式似乎並不很多,但表情的背後包含了很多複雜的心情。於是,很多人便自己製作各種代表特殊心情的簡單圖形,配以簡單文字,將讀圖時代與文字時代結合在一起,將心情的表達豐富、方便、生動起來,更為個性化、娛樂化,成為網絡上大為流行的表情包現象。

有意思的是,從歷史角度看,是否有文字,是判定文明水平的一個標誌。考古研究發現,很多古代文明在沒有產生文字之前,經常用圖形、圖畫來表達各種含義。世界各地發現的很多遠古壁畫、刻畫、雕塑、造型都說明了這一點。自從文字誕生,文字的地位總是高於圖形圖像。因此,當現代網絡文化開始流行官方的表情符號或自發的表情包文化,它似乎像一場文明的退化。
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文字表達需要抽象和邏輯,需要跳開表面現象,試探背後的本質。而圖形圖像更為感性,更容易表面化。兩者的關係舉例來說類似「看圖識字」,圖畫書一般被稱為「小人書」,用圖形圖畫來表達,常常適用於蒙童教育,目的還是為了通過圖形圖畫達到文字表達的更高境界。因此,網絡流行表情符號、表情包文化,似乎就像是放棄文字表達,回到幼兒園、小學生時代。事實上,這一現象的出現不能完全歸之於網絡。從電影電視誕生開始,擺脫文字,盯著別人提供的圖像獲得信息,就成為最流行的大眾文化形式。雖然古代也有戲劇、繪畫、雕塑等具象化的信息傳遞,但無論如何不及現代影像圖像技術的傳播功力。技術提供了讀圖時代的最大可能,使人們擺脫了閱讀文字所需要的思維理解和轉換過程,以至於原本屬於兒童的卡通文化,現在也已是成人的消遣。

讀圖時代的表情包文化是否會弱化理解和表達能力?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它甚至類似於多神教的偶像崇拜與一神教非偶像崇拜的關係。然而,這個問題背後有一個被忽略的差異。當今世界絕大多數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就是用字母記錄語音。這使得字母文字與圖形圖像有顯著差別。而人類的文字還有一類是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已經消失在歷史中,唯獨中國的象形文字依然生生不息。所謂象形文字可以這麼說:每個文字本身就是圖形。因此,在象形文字的範疇中,文字與圖形的關係未必那麼涇渭分明,常常結合在一起。象形文字與表音文字孰優孰劣,專家有很多討論。換個角度看,現代社會流行圖形圖像的符號化表達,難道不可以認為是表音文字在表達不方便時,對象形文字的一種借鑑?

於是我們似乎理解了一種現象:為何群眾自發的表情包文化,在中國比在外國更流行、更繁榮。原因很可能就在於中國的象形文字使得無數中國人對用簡單圖形表達思想有一種天生的習慣和天然的親近感。事實上,表情包最初的源頭應該就是國外的社交媒體。只不過,西方社交媒體的表情符號都被官方、商業機構規範了。西方文化因為沒有圖形文字的傳統,也只能這麼做。而中國網絡極為活躍的自製表情包,說明中國網民在象形文字傳統的基礎上更自由,更有創造力,更容易實現個性表達。
然而,我們還是要強調一下,即便象形文字與表情包文化有著較為親近的血緣關係,象形文字的表達還是需要抽象的思維訓練。圖形圖像或者說表情包只是一種方便,不能代替思維的深度和完整,不能代替辯論的邏輯和周延。

隨著網絡媒體的廣泛普及,一些正規媒體的嚴肅文章也會以表情包作為插圖,還有將影像、圖像、語音、文字融為一體,即所謂「融媒體」,這種混合信息傳播已屢見不鮮。影像媒體記者有一個幾乎不變的原則:當採訪對象留下眼淚,一定會將鏡頭推到臉部特寫,以便讓觀者更清晰地看到。比較而言,文字記者只能寫下「他哭了」,其感染力當然不如影像。因此,「融媒體」模糊了傳統紙媒、電台、電視台的界限,彌補了純文字容易枯燥以及表達情緒上的能力不足,同時也補充了單純影像的信息缺失,例如,他為什麼哭?需要文字的準確描述,才能讓觀眾真正理解流露的情感。最具震撼力照片至少都要有簡潔的文字說明才能傳達影像的豐富含義。表情包與之類似,雖然圖形簡陋甚至通用,但配以文字,便是一種清晰和飽滿的情緒。然而,表情包同新聞圖片一樣,更多代表一種情緒或心情,很難代替說理和完整的事實。要把事情說明白,要把道理講清楚,還需要深入調查、周密鋪陳、邏輯自洽、遞進呈現、充分論述。表情包的心情或情緒表達,常常只能是錦上添花。
一個流著口水誇讚美食的表情包,決不能代替從採購到製作的廚師手藝。
一個斥責對方胡說的表情包,並不能真正駁倒對方的歪理邪說。要讓受眾明辨是非,除了情緒感染,還需要以理服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6670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