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以民為主 墜樓身亡產婦丈夫首露面:她疼痛難忍提出剖宮產,當時我就....

Alinna ...| 2017-09-07| 檢舉

墜樓身亡產婦丈夫首露面……

視頻:

產婦跳樓事件:「下跪」還是「下蹲」,責任完全不同

就在榆林產婦跳樓事件陷入「羅生門」後,今日凌晨1時許和上午,榆林市第一醫院和患者分別再度開腔。

該院在微博上發聲明,說明了基本情況、善後過程和事件主要爭議點釋疑,公布了記載產程中家屬三次拒絕剖宮產記錄的《護理記錄單》、產婦方《授權書》等照片,產婦在見家屬時兩度跪倒在地的監控視頻。針對「為何必須家屬簽字」,院方回應稱,當事產婦簽署了《授權書》,授權其丈夫全權負責簽署一切相關文書,在她本人未撤回授權且未出現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跳樓前產程記錄產婦血壓、胎心正常)時,未獲得被授權人同意,醫院無權改變生產方式。

而今天上午,產婦家屬又對此做出回應:監控中不是下跪,而是產婦疼痛時的下蹲動作;並稱沒有出於省錢或風俗而執意讓產婦順產的考慮。

有句話說,「口是風,筆是蹤」;還有句話說,「證據告訴我們該把懷疑集中到哪一點。」還原真相的關鍵的確就在於物證和證人證言。

連在這起產婦跳樓事件後面的,是一起醫患糾紛事件。在雙方聲明「打架」的第一回合,二者更多的是口水仗,在家屬拒絕剖宮產次數和期間對產婦剖宮產的態度上,兩方所述「事實」出入很大。雙方爭執的第二回合中,醫院方面拿出了不少證據,比如《護理記錄單》和《授權書》,而產婦兩次跪地的監控時間剛好跟家屬說的同意剖腹產時點吻合。

證據意味著更強的說服力,因為證據本身能說話。但有些證據也是「意味含糊」的,有巨大的闡釋空間。比如「產婦跪地」,跪地原因究竟是什麼,是院方說的為了請求家屬同意剖宮產訴求而下跪,還是家屬方說得「因為疼痛難忍而跪地」?這會導向迥異的結論,也需要通過目擊者證詞等去釐清。

目前看,有些疑點仍難消弭:為什麼產婦痛得那麼厲害也未撤回授權?為何產婦喊疼想剖宮產,涉事院方是否只能按照所謂能「全權負責」的丈夫而非產婦的意願來?……

兼聽則明,也希望雙方都能用充分而確切的證據去交鋒,將爭論導入「以證據對證據」的理性對話軌道,為公眾提供「兼聽」機會,而不是利用某些話術打輿論戰。更重要的,是有關部門介入調查後,也用客觀而縝密的調查取證,還原真相,為這場已讓吃瓜群眾看暈了頭的口水仗定紛止爭。

不得不說,在資訊發達、眾聲喧譁動輒導致「真相」撲朔迷離、新聞反轉的情況下,輿論保持是非評判上的克制、多看證據而不是只看「誰嗓門大」,尤為重要。有人說,我們現在正處在後真相時代,信息繁密,但我們的感官沒擴大感覺的範圍,只能更加依賴自媒體和各類資訊觀察這個世界,所以很多人是「信其所信」,哪怕信的未必是真相。醫患糾紛在此信息環境下,也更容易在涉事各方的各執一詞和群體撕裂、立場站隊中被導向激化。

但幸虧制度的漸次完備、技術的日益發達,方便了取證。雖然有些證據會被拿來做誤導性闡釋、自利性包裝,有些證據支撐的也只是局部真相,但證據多不是壞事,證據的疊合會形成交叉印證,無影燈效應下的信息交互,也能讓真相在信息相互補充與證偽中更完整地浮現。像產婦跪地視頻,就可以跟目擊者證詞和其他證據證言「連起來看」。

本質上,越是在醫患糾紛高發期,越是這類真相難辨的糾紛,越需要用證據說話——此處的「證據」,不是依照某種利益意圖剪輯過的二次製作景象,而是未被「污染」的原始憑證。

面對包括這起產婦跳樓糾紛在內的醫患矛盾,我們都應秉持著「主要看過硬證據鏈」的基本理性,避免結論先於能自洽的靠譜證據而行。

仲鳴(媒體人)

視頻2:

監控實拍|產婦墜亡事件視頻曝光,疼痛難忍兩次跪倒

網民熱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6281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