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最新喊話:很多人將因此失業!有一個國家已經應驗!

禾火| 2017-07-12| 檢舉

馬雲最新喊話:很多人將因此失業!有一個國家已經應驗!

  2017-07-12 

彈丸小國走上神壇

文章開始,蜜姐先分享一個故事。

四個男人站在街角:一個美國人,一個俄羅斯人,一個中國人,還有一個以色列人。

一名記者走到他們面前說: 「打擾一下!請問你們對肉類短缺有什麼看法?」

美國人說:「什麼是短缺?」

俄羅斯人說:「什麼是肉類?」

中國人說:「什麼是看法?」

以色列人說:「什麼是打擾一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兩個猶太人會有三種觀點」,正是這種特點的寫照。

我們都說以色列,這個只比北京略大一些的彈丸小國的崛起,簡直就是一個神話。

畢竟這個小國只有八百萬人口,不到北京一半,而且沒資源、沒地理位置優勢,又被強敵環伺,可以說是先天嚴重不足。

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發展居然領跑全球,經濟表現一直在全球發達經濟體中名列前茅,2016年度更是錄得了GDP同比增長4%的輝煌戰績。

鑄就以色列如今地位的,正是由這種無懼權威、懷疑和爭辯的文化以及國家大力扶持所發展積澱的科技創新。

目前,這個國家的上市創新企業已經超過日中印總和。

自2000年以來,以色列獲得諾貝爾科學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有8人;以色列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全球第一;高科技產品同其他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額占以色列整個出口總額的75%。

於是,這個國家被捧上神壇、被視為發展創新的世界標兵。

每年,都有大量的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趕赴以色列觀摩學習,以期能夠把以色列的創新基因帶回國內。

成於斯、毀於斯

然而如今,這個國家卻正在面臨一場危機。

經濟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其貨幣謝克爾的升值,在過去十年中相對於於一攬子貨幣持續升值了約30%。

這對於該國實體企業來說,是一個噩夢。

由於貨幣升值打壓出口環境,以色列的工廠正在被逐個關閉,人們的工作被轉移到海外。同時,堅挺的謝克爾也在影響國際投資者的決策。

最近幾個星期,兩家公司宣布他們將會關閉在以色列的工廠,這會造成約500個工作崗位的流失。它們分別是以色列安防製造商Visonics與一家糖公司。

這些製造業的困境也延伸到了高科技領域,目前在高科技產品中,比如說電信設備或其他製造的高科技產品中,已經出現了製造增速放緩的苗頭。而製造增速增長的主要是高科技服務領域。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假如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真的受到大幅影響,這對於它有多致命的打擊。

以色列,有「雙經濟」之稱。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以色列政府就開始通過各項政策大力扶持高科技行業發展,本意是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但是,卻在無形中造成了對其他經濟部門的傷害,出現了國民經濟中的「瘸腿」現象。

雖然以色列龍頭產業如高科技產業領跑全球,自1975年以來,高科技產業生產率飆升了66%,相關工資水平也讓世人羨慕,一些程式設計師的月薪可達3.5萬謝克爾(約合9000美元);

然而以色列的服務行業生產率卻鮮有增長,生產率一直低於世界平均水準,85%的工薪階層一直處於落後水平。

但是,以色列的高科技和其他高產行業,僅占以色列經濟平的三分之一;相關工作崗位,也只占私營領域崗位總數的10%-15%。

以色列是可支配收入不公最嚴重的已開發國家,也是經合組織中貧困率最高的國家。

根據陶布中心2016年的《國家概況報告》,每五個以色列人中就有一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在這種情況下,高科技產業的出口成為了以色列不斷增加工資和提高生產率的最強大引擎,然而現在,由於本幣謝克爾的升值,卻正在侵蝕以色列的出口情況。

當然,短期內以色列依然是無可爭議的創新大國,但這也足夠我們反思,一旦有一天,當一個國家或者一個人失去了自己最引以為傲的資本、失去了自己最賴以生存的技能,還有什麼能支撐我們活下來?

無用階層的誕生

尼爾·波茲曼說,「我們終將毀於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以色列,這個他人視為創新聖地的地方,卻有大量的普通民眾感到絕望,工資太低、生活成本太高、房價又在過去八年里飛速上漲。

那些高科技精英們一路高歌的大踏步前進,把普通民眾們遠遠甩在了身後。

然而更可怕的是,這些普通民眾正在淪為無用階層。

由於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大量的人因此失業。有報告顯示,以色列近60%的工作崗位或將讓位於計算機化。

而這一幕,也正在中國發生。

最近,大家都在談馬雲的無人超市落戶杭州,不用售貨員、拿了東西就走,標誌著新一輪無人化浪潮正式來襲。

這將是對零售業的一次徹底顛覆,意味著大量的超市收銀員都要失業。甚至以後門票、收費的行業都會遇到極大的挑戰。

然而被取代之後,這些人將何去何從?

無人可以倖免

在零售業的一次重磅出擊之後,馬雲又突然宣布了一盤更大的棋。

這次,他將利用「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來向所有現存產業發起衝擊。

7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由CEO張勇擔任委員會主席,統籌包括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菜鳥網絡等阿里生態體系內的所有力量,全力投入建設「五新」體系。

馬雲已經發出預警,這「五新」將會衝擊很多行業,20年後不要怪我沒提醒你們!

在首次提出五新時,馬雲即強調:未來的30年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30年,也是每個人的機會所在,「我不希望把它變成危言聳聽的警示,而是當作改變自己的機遇,從現在開始。」

現在,大家都在讚頌高科技,都在助興人工智慧等諸多高技術的發展,但是,風險由此滋生。

假如一個國家舉全國之力、用全國大部分資源去支持高科技產業,那麼其他產業怎麼辦?其他產業的就業人口怎麼辦?

假如隨著高技術發展,大量的人可以被替代,那麼這些被替代的人怎麼辦?

找不到工作,就沒有經濟的價值,沒有經濟價值,也就沒有政治權力,無用階層就此誕生。

當然,我們可以說可以提前準備、可以加強學習,但是這是對於年輕人而言的,你能指望著一個50歲的超市售貨員大媽重新培養自己的技能嗎?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些創新技術的發展的確會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同時也產生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所掌握的知識、在學校里學習的東西可能完全無用。

技術是無罪的,但是技術所牽扯的政治、社會、經濟問題,遠比想像中複雜。

也許,未來真的會出現一種兩極分化,一邊是少之又少的高科技精英;一邊是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

不是所有人都能與人工智慧競爭,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技術的浪潮,當數以億計的人找不到工作,無論政治還是經濟,這都是難以預計的風險。

這種趨勢,在高科技產業上領跑全球的以色列已經隱現,未來隨著高科技浪潮的繼續發展,這種趨勢勢必愈演愈烈。

技術是把雙刃劍,我們在讚嘆他的鋒利時,也要做好劍會傷人的準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5655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