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無人超市開業了,拿了東西就走人!

禾火| 2017-07-10| 檢舉

馬雲的無人超市開業了,拿了東西就走人!

 2017-07-10 

 

拿手機掃碼進店,選物,拿東西,走人!馬雲的首家無人超市位於杭州中心,市民在入口處排起了長隊,大家都想體驗一下無人購物的便利。

 

從年初的去哪兒前CEO莊辰超再創業[做.愛]鮮蜂;到無人便利店「F5 未來商店」獲創新工場3000萬投資;再到Amazon Go 和「淘咖啡」這種擺脫傳統掃碼的新無人技術;

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線下零售的細分場景正在被哄搶。

去年年底的時候,電商巨頭亞馬遜放出了一個憋了四年的超級大招——全新的線下商店Amazon Go。

無須排隊結帳的實體店:刷手機進店、選品、拿貨,然後走人!

邦哥趕在第一時間進行報道《亞馬遜實體店不排隊不結帳,拿了東西就走人!收銀員快遞員全要失業?》。

而前段時間,亞馬遜又突然宣布以137 億美元收購零售業的美國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大幅度進軍線下零售業的亞馬遜,不僅僅讓自己股價暴漲,還讓對手沃爾瑪的股價暴跌7%。

 

這種激進的布局,讓高呼新零售的馬雲也相形見絀。不管是讀者還是邦哥,都在感嘆:論真正的科技創新,果然還是國外的超級巨頭更勝一籌。

所以,邦哥才在一周之前寫了一篇《馬雲慌了,這家公司或開啟顛覆零售業的革命!》的文章。

沒想到,僅僅一周就被打臉!

就在昨天,邦哥從可靠渠道得知:阿里實驗室中籌劃N 久的「無人零售計劃」竟然已經進入了現場搭建階段,而它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是「無人咖啡館」。7月初將在淘寶造物節上面世。

 

更加值得深思的是,曾主導無人零售店Amazon Go 算法的亞馬遜華人科學家任小楓,也在近期加盟了阿里!

任小楓從2003年開始任職於亞馬遜無人零售店Amazon Go部門領導計算機視覺算法團隊。

根據消息渠道顯示,「淘咖啡」將是一個占地達200 平方線下實體店,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身,可容納用戶達50人以上;而實際容納規模可隨場地面積而增加。

 

施工效果圖

第一步:進店

第一次進店,用戶需要打開「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簽署數據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等),通過認證閘機、放好手機(注意,之前全程不再再掏出手機),開始購物。

 

第二步:選貨

「淘咖啡」中,用戶可以隨意拿起任何一樣商品,或者在餐飲區點單。這和日常購物並沒有什麼區別,直到用戶離店。

 

第三步:支付

離店前,用戶必須經過一道「結算門」,也可以說是「剁手門」。它由兩道門組成,當第一道門感應到用戶的離店需求時,它便會自動開啟;幾秒鐘後,第二道門將開啟,此時「結算門」已經完成了扣款。然後,旁邊的提示器會說:「支付寶共計扣款XX元」。

 

到這裡,整個購物環節就結束啦。

等一下,和Amazon Go 的區別是?

就邦哥得到的消息來看,阿里無人零售和Amazon Go 的區別還是挺大的。最大的區別在於結算技術上。

根據亞馬遜申報的相關專利來看,Amazon Go是通過特殊的貨架(可以感知人與貨架之間的相對位置,還有商品的位移)來計算是誰拿走了哪一件商品。

 

那麼,這個貨架顯然是Amazon Go 核心的前沿科技,但這裡就有兩個問題:

第一、一旦超市裡人多了,系統的計算量即會迅速變大,商品加購準確性也不好保證,這也是為何它不能容納超過20個人的原因。

第二、這個貨架的成本和售價都很高。

超市越大,需要的貨架越多,智能貨架的採購成本和維護成本也就越高。所以,最終能不能真的低於人力成本還是個問題。

最新的消息是,原定計劃於今年7月份落地的Amazon Go 將會延期,主要也是因為亞馬遜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沒有解決。

相比Amazon Go,淘咖啡把支付功能設計在了分拆到了離店時的「支付門」上,貨架區則是用視頻信息捕捉來優化運營,幫助結算。

同時,淘咖啡有一套複雜的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即使用戶不看鏡頭的情況下,超市也能精準地捕捉到用戶的生物特徵。

比如,你拿到某一樣商品時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都會被記錄下來幫助商家判斷某款商品是不是讓人滿意;

再比如,捕捉消費者在店內的運動軌跡、在貨架面前的停留時長,指導商家來調整貨品的陳列方式和店內的服務裝置。

不過,雖然聽起來非常黑科技,但是我買個東西的一舉一動都被馬雲爸爸給關注著,聽起來還是有些瘮人啊!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不僅僅是降低人力成本

未來,所有的無人超市,它最重要的目的當然是降低人力成本。

或許收銀員是這波浪潮中最大的受害者,建議讀者如果身邊有做收銀員的朋友,真的可以開始考慮跳槽了……

不過,無人超市的賣點顯然不僅於此,它更大的意義在於把「超市」這個高頻場景中的人群,變成網際網路意義上的「用戶」。

拿「淘咖啡」舉例,為什麼它是一個從實驗室里出來的項目?這是因為它的背後牽扯到一套完整的無人零售解決方案。

既打通線上、也連接線下;雖然身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環節,也需要藉助其它幾大核心業務板塊的幫助,像是芝麻信用、生物識別等螞蟻金服的各類IoT 技術方案。

據傳,淘咖啡正在進行內部的壓力測試,就現有的技術流程來看,超過Amazon Go 一共20 人的人數限制是很輕鬆的。

那麼,阿里的想像力?

目前來看,無人零售的項目未來極有可能會讓天貓超市牽頭。

和亞馬遜一樣,阿里已經布局了大量的線下業態,假如這項技術走出了實驗室,因為縮減人力成本的誘惑,對於下面這些實體超市的改造速度將是驚人的。

再說了,如果能搶到大量線下場景,支付寶的身份+支付系統就能奪回很多被微信支付搶走的小額支付場景。

當然,前提在於手握永輝超市的劉強東還沒有開始推進無人零售。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邦哥可以再被打臉。

最後來看一看一個潛在的風口行業——

目前市面上正在推出的無人類超市(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年初的去哪兒前CEO莊辰超再創業[做.愛]鮮蜂;

到無人便利店「F5 未來商店」獲創新工場3000萬投資;

再到Amazon Go 和淘咖啡這種擺脫傳統掃碼的新無人技術;

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線下零售的場景正在被哄搶。

假如創業公司能夠把更多的線下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用戶,在這個線上流量枯竭的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定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5630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