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壓箱底的最大噸位戰艦罕見曝光,此前影像資料極少
2017-07-07 電波震長空 93評
近日,日本電視台公布了一段很珍貴的影像,這段影像是一名遊客在朝鮮參觀萬景峰號客貨混裝輪時,拍到的同碼頭停泊的朝鮮海軍現役最大戰艦---羅津級護衛艦,羅津級護衛艦是一型朝鮮自行建造的護衛艦,它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但是建造數量一直是個謎,有說只建了兩艘,也有資料稱建了4艘,該艦服役後很少出海,因此清晰完整的影像資料很少,這次這名遊客拍到的照片應該是最新最清晰的照片了。
遊客拍攝的羅津級的尾部
羅津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約1600噸,艦長約328英尺,寬32.8英尺,吃水8.9英尺,艦首和艦尾部各裝備一門56倍徑100mm艦炮,該炮很可能是朝鮮仿製的前蘇聯B34型100mm艦炮,該炮我國也有仿製,稱為61式100mm艦炮,廣泛裝備於早期的053H型護衛艦上,它採用手動裝填,射速每分鐘15發,對海最大有效射程22公里左右。
除了100mm艦炮外,艦首尾還各有一座雙聯裝57mm艦炮,看外形很可能是前蘇聯AK-257艦炮的仿製版,這是著名的S-60型57高炮的海軍版,我國仿製型稱為66式雙57艦炮。煙囪的側面還有兩座上下縱列布置的雙25艦炮,全艦一共裝了6座這樣的雙25炮,但是該炮和57炮一樣是人工操作。前後兩個煙囪後部還各有一門AK-230型30mm近防砲,這應該是艦上最先進的火砲了,由艦艇後部桅杆頂端的歪鼓砲瞄雷達提供瞄準,射速高達2000發/分鐘,我國仿製型稱為69式,廣泛裝備於紅箭級導彈艇。
朝鮮海軍雙57艦炮
艦艇中部有兩具固定焊接在艦體上的導彈發射箱,主要用來發射SS-N-2冥河反艦導彈,朝鮮海軍裝備有大量的黃蜂I級導彈艇,而羅津級護衛艦上的導彈發射箱和黃蜂I級的非常相似,所以很可能是移植的黃蜂I級導彈艇的發射箱。而且朝鮮很久以前就已經掌握了冥河反艦導彈的製造技術,並在上面開發了增程改進型,所以羅津級上裝備的很可能是升級型號。反艦導彈的火控由艦橋頂部的「方形領結」雷達負責。艦體中部的AK-230艦砲後部還有兩具干擾彈發射器,這應該是後期改進加裝的,因為在90年代的照片中是沒有的。
整體來看,這艘服役已經超過30年的艦艇狀況並不好,艦身已經鏽跡斑斑,但感覺仍然可以使用,作為朝鮮海軍少有的千噸級大艦,它是不會被輕易放棄的,實際上從2014年朝鮮最高領導人視察的畫面看,另一艘羅津級護衛艦已經被改進了,主要的改進地方是將落後的冥河反艦導彈換成了朝鮮仿製的SS-N -25天王星反艦導彈,並將雙25艦炮換裝成6管加特林機砲,改進後增強了反艦和防空能力。隨著朝鮮近幾年掌握的新技術逐漸實用化,這艘羅津級將來也很可能會被改進。
1993年日本海上自衛隊P3C反潛巡邏機拍攝的羅津級護衛艦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