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終於拿下決定今後命運一地:美國花費千億大計劃失敗 急瘋了

ROCKET| 2017-06-21| 檢舉

 

 

軍事專家稱,海軍港口作為海軍作戰和防禦體系的戰略要地,是海上作戰的後勤支撐,也是海上作戰調度中心,同時是艦艇維護、訓練和駐泊休整的基地,因此,在現代海戰中,海軍港口歷來是敵方監視、偵察和攻擊的主要目標之一。另外,海軍港口一般處於作戰的前沿地帶,易遭受敵方軟硬武器攻擊,必須構建強大的武器防禦系統才能保障其安全,目前,我軍在吉布地建造的全新大型軍港將會特別注重在這方面提高防禦能力,而在亞洲南部水域,中國也迫切需要這樣一個起到關鍵作用的軍民兩用港口來解決戰略支撐作用,此外,在馬六甲海峽,中國還擁有重大的軍事戰略利益。

伴隨著中國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保障能源運輸的安全日益重要。馬六甲海峽作為中國能源運輸通道的「咽喉」要地,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由於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它卻對中國的能源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能源需求持續增長,在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消費比重和絕對數量在日漸增加,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有近三分之二的石油來自中東和非洲地區,而且他們都要穿過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進入南部海域,然後在進入中國。

 

 

 

專家預測,到2020年,中國石油凈進口量將達到至少5億噸,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5%。業內認為,當一國的石油進口超過5000萬噸時,國際市場的行情變化就會影響該國的國民經濟運行,進口量超過1億噸以後,就要考慮採取外交、經濟、軍事措施以保證石油供應安全。因此,對我國來說,確保能源運輸安全已經成為緊迫的現實問題。關係能源安全很重要的兩方面是:確保穩定的石油供應地和維護暢通的油氣運輸線。

就後者來說,馬六甲海峽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中國是馬六甲海峽第一大使用國,每天經該海峽的船隻中有60%來往中國,中國進口石油量的80%以及進出口物資的50%要經過海峽。而海峽由沿岸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共管,然而,中國在馬六甲海峽並有戰略據點,也沒有軍事港口,但2017年,中國海軍一艘039型常規動力潛艇和遠洋打撈救生船「長興島」號訪問了馬來西亞哥打基納巴盧港,讓西方媒體,特別是美國媒體心情「涼了一大截」。

 

 

 

而在此之前,2016年11月,中國電建集團官網披露,由該集團總承包的馬來西亞馬六甲皇京港深水補給碼頭奠基儀式已經於10月19日在馬六甲舉行,以規模計,該港建成後將取代新加坡成為馬六甲海峽的最大港口,這首先意味著馬六甲海峽地區港口之間的競爭出現了此消彼長的新變化,而該港口中方租期為99年,可見其重要性。軍事專家告訴記者,中國要突破「馬六甲困局」,就需要在該區域增強自己的「存在感」,在沿岸港口獲得可靠的船舶停靠地,而從沿岸國家的情況看,由於海峽沿岸良港基本都在東岸,馬來西亞成為中國最好的選擇,但在此之前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馬來西亞一直被美國視為拉攏的重點國家。

 

皇京港項目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這盤大棋已經落下的一顆棋子。這樣的全球布局的策略,是遠遠超越對哪個具體國家的「戰略意圖」的。以規模計,該港建成後將取代新加坡成為馬六甲海峽的最大港口,這首先意味著馬六甲海峽地區港口之間的競爭出現了此消彼長的新變化。

 

 

因為在美國看來,馬來西亞屬於南海周邊的一個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家,如果拉攏成功,不但能加強其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能力,還能將周邊海域氣氛更不利於中國,給中國製造更多事端。然而,馬來西亞卻以實際行動向世界表明中國不是馬方的威脅,而是好鄰居、好夥伴,馬方不會在南海問題上選邊站隊為難中國,這也就難怪美國感到驚訝,以致嘆息其數月極力拉攏馬來西亞的努力全部白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54131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