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噸航母電磁彈射器首次曝光,美俄專家嚇得不敢相信

ROCKET| 2017-06-20| 檢舉

 

俄媒稱,中國航母電磁彈射系統設計師馬偉明1982年畢業於解放軍海軍工程學院,1996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現在是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教授。他是一位著名的電動機和潛艇電力供應系統專家,並因成就突出而在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日前,又因成功研製航母電磁彈射系統而受到中央軍委的表彰。

據悉,中國八萬噸新航母電磁彈射系統長度超過100米,使用直線感應電動機,有複雜的供電和指揮系統,其中最為關鍵的高效儲能裝置能在45秒內積聚艦載機彈射起飛所需的電能。為保證最重的艦載機起飛,彈射器需要消耗的能量大約為120兆焦,而高效儲能裝置最多可儲存140兆焦的能量。此時充電功率為3.1兆瓦,加上能量損失,不會超過4兆瓦。算上4套電磁彈射器以及其他系統,中國航母需要的能量最多為60兆瓦。這樣算來,中國未來航母可能會使用核動力裝置。

領銜電磁彈射系統研究工作的是中國海軍工程大學教授、發動機和潛艇動力供應系統專家馬偉明。該電磁彈射系統要與美國研製的電磁飛機彈射系統(EMALS)一比高下,據說長100米。研究工作一直在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進行。中國中央軍委對馬偉明研製國產電磁彈射系統表示讚賞。報道稱,中國對研製電磁彈射系統的興趣反映了兩點:對技術表現出特有的好奇,同時渴望探索對國產航母具有潛在用途的先進技術。

與現有的蒸汽彈射技術相比,電磁彈射系統被認為效率高,能量大,全壽命成本低,且末速控制得到改善。此外,該系統發射能量可以調整,因而更適於發射無人機。然而,美國的經驗表明,電磁飛機彈射系統涉及的工程開發和系統一體化,研製費用高而且周期長。儘管商用電力電子技術在過去15年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簡氏防務周刊》估計,要想在2025年以前使電磁彈射技術應用於作戰,中國的科工企業仍將面臨重大的工程、系統一體化,以及試驗與鑒定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5402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