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六四!! 六四學生天安門示威照片 塵封28年終於曝光了~~ 天安門示威塵封28年照片今面世 紐約時報刊登(圖)
陳大偉(David Chen)28年前是大連海事學院航海系四年級學生,如同其他地方的學生一樣,對當時北京大專院校學生所爆發的「打倒官倒」口號心有同感,於是擠上了火車趕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這場轟轟烈烈的民主運動。28年之後的今天,陳大偉(假名,以免遭到中共報復)首次取出了當年他在廣場拍下的照片,並且交給紐約時報刊登。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陳大偉1989年5月17日,與大連海事學院的幾十位學生一起坐火車去北京。當天傍晚時候,他們才出北京的火車站,正好趕上了這一天在北京舉行的首都各界百萬群眾支持絕食學生的示威遊行隊伍,但他們並不知道那就是百萬人大遊行,剛去就看到好多人在走。大連海事學院的學生們穿著整齊的校服,一起走進天安門廣場,最前面的兩位學生拿著一張大條幅:「聲援學生」。
接下來,陳大偉與同學們便像其他外地學生一樣,一直駐紮在廣場上。與大多學生不同的是,陳身上帶著一部雅西卡(Yashica)135相機,這是他台灣的舅舅送給他的禮物。來北京前,他特意買了四卷膠捲。從18日起,伴隨著北京事態越來越緊張,他開始拍照。當時,廣場上學生絕食進入第6天,被送進醫院治療的學生已達3500多人次。廣場的抗議仍此起彼伏,外地進京的學生越來越多,支持學生的工人、大學教師、官方媒體人、軍人與警察也陸陸續續地出現。5月19日凌晨,趙紫陽出現在廣場勸學生停止絕食,這是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20日,戒嚴令宣布,時不時有直升飛機到廣場撒傳單。雖然北京的學生已經開始撤離廣場,但外地的學生仍源源不斷來到廣場。
陳對於當時民主運動的具體情況並不熟悉,他不認識學生領袖,也不知道廣場上的學生指揮中心在哪裡。但他對眼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想用相機拍下。「我只呆在廣場,最多也就到了新華門,看到哪裡人多,哪裡有演講,我就到哪裡。因為我想拍照片,讓大連的人看看北京的情景」。
紐約時報指,在陳和他的同學看來,學生們的訴求代表著民意,是中國的希望所在。因此,他們也參與到抗議隊伍中,表達自己的訴求。陳還與同學們親手製作了一條大標語,表達他們對人民日報4.26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強烈不滿:「我們判斷:4.26社論是姚文元寫的。」然後他們將這條略顯幽默的標語掛在了天安門廣場上。與當時的大多數學生一樣,他們對這場民主運動充滿了樂觀和美好的期待,圖片中,可以看到他們在天安門廣場上做著各種勝利手勢。「當時我們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學生得到了這麼多人的支持,政府肯定會屈服,給學生一個說法的。」
David很快用完了他的膠捲,最後三天,他只是在廣場上觀察著這場運動。在廣場上,最讓他感動的是那些絕食的學生,「他們以生命為代價,呼喊正義」,「還有那些普通的北京市民,他們天天清晨就開始蹬著三輪車來到廣場,給同學們送吃的,很多飯店見是學生來吃飯就免費。後來被中央電視台報導為暴徒的所謂飛虎隊,實際上是天天騎著摩托車給沿途學生送水送麵包的北京市民。正是有了市民的支持,我們才能堅守在天安門廣場上」。
10天後,陳帶著自己拍攝的四卷膠捲離開北京回到大連,連夜把這些照片沖洗出來,黏在硬紙板上。5月29日到31日,連續三天,他和兩三位同學,站在大連當時最繁華的商場秋林公司門口,舉著這些照片,一邊為市民介紹北京的學生運動,一邊為學生募捐,最後一共募捐到一百多元,而所有的照片也被大連市民要去。
隨後發生6月3、4日的血腥鎮壓,讓樂觀、充滿希望的陳大偉對政府感到極度失望。之後,他畢業了,分配在一個港口工作;他的專業是航海,但因為參與六四的經歷,他不允許去大船上從事遠洋工作,只能長期留在港口工作。他再也沒有機會把這些照片拿出來了,但他也並沒有扔掉:「我父親告訴我,這些底片你要好好收藏,以後有機會再拿出來。」陳的父親在曾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農村,度過了艱苦的12年。他的父親母親也幫他收藏著這些底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變遷,他越來越對這個國家感到絕望,當年一起參加學運、思想激進的同學,他認為絕大部分已經被洗腦、被體制化了。「六四的時候,我們的口號是打到『官倒』,而如今腐敗已經合法化。當年一起去北京的同學,有的也認為這個國家很好」。
2011年,他開始準備到美國,他把這些底片拿出來,做成電子版,放入移動硬碟,並多處備份。2012年,陳大偉移民美國,現居舊金山,做著中國移民比較常見的工作,開餐館。因為擔心招惹中國政府,給在中國的家人帶來麻煩,他不願意公開他的中文名。
2017年,他公開了這些當年在廣場上拍下的照片,提供給紐約時報中文網首發。「28年過去了,這些事情應該讓世人知道。」
陳大偉塵封的21張照片,可按紐約時報如下連結觀看:https://cn.nytimes.com/slideshow/20170601/cc01tiananmen-shutterbug-ss/zh-hant/?utm_source=mostviewed-daily&utm_medium=cpc&utm_campaign=mostviewed#1
(法廣RFI 香港特約記者甄樹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