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帶一路」,到底是何寶貝,各國都要參與

ROCKET| 2017-05-14| 檢舉

「一帶一路」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於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分別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洛陽,經長安(今西安),經河西走廊、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中國輸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貨物,從絲綢到瓷器與茶葉,形成一股持續吹向全球的東方文明之風。

唐代,我國東南沿海有一條叫作「廣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這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宋元時期,中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針的航海運用,全面提升了商船遠航能力,私人海上貿易也得到發展。這一時期,中國同世界60多個國家有著直接的「海上絲路」商貿往來,引發了西方世界一窺東方文明的大航海時代的熱潮。明代鄭和遠航的成功,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中國境內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港和揚州、福州等其他支線港組成。

概念由來於,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為了使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自199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取得了快速發展。據統計,建交之初中國與五國的貿易總額僅為4.6億美元。

21世紀,則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合作的「黃金世紀」:

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後,雙邊貿易額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2008年的貿易額已達308億美元,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與中亞五國雙邊貿易有所回落,為235億美元。此後,雙邊貿易再次發力,呈加速發展趨勢。

2012年中國同中亞國家貿易額已高達460億美元,20年間增長100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5039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