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1],是由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於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的經濟合作概念[2],屬於跨國經濟帶。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亞洲和歐洲訪問時進一步推廣[3],並寫進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4],成為中國對外的主要經濟戰略。目前已有60國家和國際組織響應一帶一路,大部分皆有參與亞投行。[來源請求]這些國家的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佔全世界的63%和29%。
中國大陸政府主張,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和地區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人民日報》評論員也否認一帶一路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說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50332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