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低估中國在非洲的軟實力

曾洵真| 2017-05-07| 檢舉

皮林:中國在非洲的形象比許多西方人願意相信的要好。許多非洲人認為,中國在非洲穩紮穩打,能辦實事。

收藏

更新於2017年5月5日 06:36 英國《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 戴維•皮林

16歲的賴比瑞亞少年麥克斯韋•澤肯(Maxwell Zeken)住在年巴縣(Nimba County)鄉下。當被問到渴望到哪裡學習時,他說:「我想到中國學習工程技術,然後回國建設我們的道路和城市。他們說一定要參觀中國的長城(Great Wall)。很遺憾,我們國家沒有那樣的建築。」

西方國家的政府總愛想像只有他們在非洲擁有軟實力。畢竟,如果拋開100年左右的殖民掠奪不談,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為非洲提供緊急救助,並支持醫療、教育和透明機構。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民主國家,擁有值得效仿的制度。

按照西方這種敘事的邏輯,中國絲毫沒有拿出類似的善意。中國加強在非洲的存在只是為了赤裸裸地掠奪資源和獲取影響力——這一點所有人都看得出。當然,中國在非洲各地修建了公路、鐵路、體育場館和機場。但是,根據這種多半是自欺欺人的敘事,這些項目質量低劣,而且還疏遠了非洲人,因為工程雇用的大都是中國工人。

這種敘事的問題是,如果說它曾經站得住腳的話,那麼它也已經嚴重過時了。當然,你不必遠赴非洲就能聽到對中國的種種抱怨,所有問題都可以推到中國身上——從資助獨裁者到摧毀當地的製造業、誘使各國政府陷入新一輪債務循環。然而,另一種更有說服力的敘事正逐漸流行,這種觀點把中國視為一個能辦實事(不同於西方)、大體上正面的參與者。

賴比瑞亞報紙《辣椒》(Hot Pepper)的總編輯菲利伯特•布朗(Philibert Browne)說,中國正在贏得敬佩。在賴比瑞亞,中國修建了公路(質量看不出有多差),為賴比瑞亞大學(University of Liberia)建設了嶄新的校園,點綴以友誼塔和中式大門。

「你能看到他們把錢花在哪裡,但你看不到美國人把錢花在哪裡,」布朗說,「你(美國)不把能力用在解決吃飯問題上。雖然進展緩慢,但中國人正穩紮穩打地在非洲取得節節勝利。」

中美關係

「遷就」中國未必是壞事

FT亞洲版主編皮林:西方國家圍繞是否該加入亞投行的分歧,折射出一個更大的問題:該如何應對正在崛起的中國?盲目遏制可能是災難性誤判,在亞投行問題上,我們有充分理由採取接觸的策略。

在肯亞,你會聽到類似的事。一家中國國企在肯亞修建的從印度洋到內羅畢的總值40億美元的鐵路即將竣工。這條最終將延伸至烏干達、甚至可能到盧安達的鐵路線,被詬病造價太高。但很多肯亞老百姓讚賞這樣一個按時間表修建、看起來很現代、並將縮短貨運和客運時間的項目。

這的確只是坊間證據。不過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中非研究倡議」(China-Africa Research Initiative)所做的一項政策簡報,中國在非洲更能讓人看見的參與反映在了不斷膨脹的貿易和投資上。

一項數據引起注意。從2000年到2015年,中國進出口銀行(China ExIm Bank)向非洲發放貸款630億美元,而美國進出口銀行(US ExIm Bank)向非洲發放的貸款為17億美元。中國進出口銀行幾乎為非洲54個國家都提供了融資,而美國進出口銀行只向5個國家發放了貸款。

金錢和混凝土並不能保證良好的聲譽。在加納,中國公民被指責踐踏了當地的採礦法。在尚比亞——多達10萬中國人生活在這裡——當地政客指責中國無視移民法,向尚比亞輸出不具備技能的勞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非洲大陸有多個行為主體,他們與當地政府的關係有遠有近。無論是勾勒一幅統一的形象,還是辨認中國企業的清晰戰略,都不是容易的事。

不過,無需親身體驗你也可以看出,中國在非洲的形象比許多西方人願意相信的要好。當然,哪個國家能與一個大洲如此密切往來而不惹來一些不滿、樹立些許敵人呢?中國也在交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4968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