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九九乘法表竟然是中國人發明的.

Lin yi ...| 2017-04-29| 檢舉

驚世秦代竹簡文字揭開秦史面紗

湖南龍山縣里耶鎮,因為2002年一次普通的考古發掘而名揚中外。在那裡出土的秦代竹簡文字量高達20餘萬,是之前秦簡總出土量的7.5倍。而將於今年年底問世的《里耶秦簡整理報告》,也將向世人揭開那個古老而著名王朝的神秘面紗。

皮膚黝黑、身材縴瘦的柴煥波是湖南省文物考古所一名資深考古工作者。同時,他也是參與整個里耶秦簡挖掘工作以及撰寫《里耶發掘報告》的成員之一。柴煥波告訴記者,在里耶古城遺址中,共發掘出5口古井。其中的一號井初步鑒定建於戰國時期,廢棄於秦末,裡面清理出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

然而隨著井越挖越深,井內的直徑也在不斷縮小。6月3日上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龍京沙突然在井下發現了很多帶有小竹屑的淤泥,這立即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龍京沙小心地將淤泥挖出,並請同事帶到河邊清洗,結果發現淤泥中的竹屑上面竟然有字!

疲憊的考古人員重新振奮起來,挖掘現場也變得異常緊張。幾分鐘後,在一號井內陸續發現了第一片竹簡,接著是第二片、第三片…… 「里耶」一詞在土家族語里有「耕地」、「拓土」之意,現存的城址呈長方形,南、西、北三面由護城壕環繞,僅在南城門有一條旱道與城外連通,城隅略帶弧形。里耶古城的整體挖掘工作在2003年完成,

但是掃尾工作一直持續到2006年的上半年,而一號井出土的竹簡則成為考古挖掘工作的重點。柴煥波告訴記者,因為井下潮濕並且隔絕空氣,才使被發現的秦簡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而竹簡上清晰記錄的年代,讓考古工作者一下子就認定它們全部都是秦朝的竹簡。由於當時發現的竹簡與大量的瓦片、陶片、木屑混合在一起,因此要實現完好無損的挖掘十分困難,最終考古人員選擇了最原始也是最安全的方法——用手一點點地刨。一號井內的堆積物由淤泥和生活遺棄物組成,共分成17個自然層。其中1到4層為西漢時期的堆積物,5到16層為秦末的堆積物,17層為戰國至秦代的堆積物。

竹簡從距地表深3.8米的第5層起開始出現,直到井底,深度近10米。經統計,考古工作人員清理出土的秦簡數量達到37000多枚,紀年由秦始皇(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到秦二世二年(前208),一年不少。

且所有發掘出的秦簡均為官署檔案,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郵遞、軍備、算術、記事等,所提到的地名有洞庭郡、遷陵、臨沅、酉陽等數十處,職官有司空、司馬丞、守丞、令守等。柴煥波告訴記者,里耶秦簡上的文字屬於秦代隸書,其中以大、小篆和隸書為主。

這種書體筆道方折,結構簡易,通行於秦漢到漢初幾十年間。在柴煥波看來,這些記載全面的官署檔案秦簡可用以了解整個大秦王朝的歷史真相。他解釋說,秦朝是中國最早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它的統治方式對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但一場聲勢浩大的「焚書坑儒」,將秦朝時期大部分的歷史文獻和典籍都化為塵埃,史料對秦朝行政制度的記載寥寥無幾,社會生活的相關記載更是不足千字。

根據史料記載發現,秦朝行政機制非常嚴苛,舉個小例子,里耶秦簡中發現有官府的庫官(相當於現在的倉庫保管員)向上級報告日常工作的內容,內容甚至詳細到一天捉多少只老鼠,而且格式統一工整。

由於里耶秦簡的內容幾乎囊括了秦人在日常中接觸到的所有事情,因此研究人員也得以還原那個年代的很多生活細節。柴煥波隨機選擇了一部分內容給記者講解︰

「郵政專遞似乎是現代人才應用的。然而在秦代,人們就已經開始嘗試著用「郵政專遞」的方式來傳遞官方文書以及朝廷政令。比如這枚寫有『遷陵已郵行洞庭』幾個字的竹簡和這枚『酉陽丞印』的竹簡就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郵簽與郵戳。」

此外,里耶秦簡中記有「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的篆文是2200年前的乘法口訣表。這說明秦朝時人們已經熟知數學並且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從一枚竹簡上的「快行」二字可以判斷,秦朝時的郵政制度就相當完善,已經出現類似現在「特快專遞」的郵件;在里耶戶籍簡牘里,記錄著人口的所在地、家庭身份、出生地區、爵位、姓名等信息。

專家由此看出,秦代具有非常嚴格的人口管理制度,在一個家庭內部,按照以戶主為首,男性、成年人、直系親屬、再到女性、未成年人、旁系親屬的排列順序記錄著每一位家庭成員。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要將如此數量巨大的簡牘投入井中呢?柴煥波解釋說,秦末農民戰爭的烽煙四起,天下「盡叛秦史以應諸侯」,應該也使得這座秦王朝的官府難逃毀滅的命運。在發掘的過程中,里耶古城的第一期城內建築都毀於秦末,

大量的檔案文書可能由於來不及銷毀而被倉促扔進井中。其中有不少簡牘的碎片是人為處理的結果,有的還有焚燒後的焦化痕跡,這一切都是銷毀工作明顯的特徵。

里耶秦簡中發現有官府的庫官向上級報告日常工作的內容,內容詳細到一天捉多少只老鼠都要匯報,而且格式統一工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4894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