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中國遷移過去的國家,現如今被切成兩半,並且天天鬧騰

ROCKET| 2017-04-22| 檢舉

韓國,雖然是小國,但在世界上卻有著不同一般的魅力。無論在電視劇還是明星的產量上,都是世界的佼佼者。韓國這個名稱,是近代以來才逐漸叫開的。但是各位看官是否知道韓國以前的稱呼,稱呼的變化又是如何。其實在我們國家與其剛剛建立外交關係的時候,我們還只是稱其為「南朝鮮」。所以,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同走進這個國家名稱變化的起起伏伏。

歷史上的韓國,有過很多名稱,比如說百濟、高麗等等。一個國家有過很多名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國家名稱的確定是由統治者決定的。每一個名稱的確定都有一定的理由。那韓國二字由來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在歷史資料中,關於古朝鮮人的名稱,最早的叫法是「東夷」。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東邊的射箭手。因為當時古朝鮮人居住在我國的最東邊。在中文的意思裡,「夷」具有排外甚至是鄙視的意思,比如說「蠻夷」。在這裡的「夷」指的是除了中原以外的民族。

在西周的時候,中原周圍的很多夷國在西周統治者眼裡,都是十分棘手的敵人,打不敗也趕不走。因此在西周的記錄中,才會有「東夷」的稱謂。而在戰國時期,位於黃海周圍的東夷與中原發生衝突,失敗後,無奈面對中原的驅趕,只好一步步退讓,最終導致他們向朝鮮半島遷移。這也是對朝鮮人稱作「東夷」的主要原因。

韓族人的遷移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是從崎週一直往西,到了陝西區域。第二個便是從陝西一直前進至河北一帶地區;最後就是從北方往更北的地區遷移,到了半島地區。但是的韓國與朝鮮還是不分彼此的,至少沒有現在分的這麼清楚。

所以,上文中說道的東夷中就有韓族。那麼正題來了,韓國名字的由來就是從三個部落取字而決定的。慢慢的,在半島居住下來後,開始習慣當地生活,成了土著居民。

三國時期,朝鮮半島也經歷著這個朝代。在這之後的歲月裡,這個半島迎來了多位統治者。比如金氏、王氏以及李氏。在每一位統治者的經營下,朝鮮半島百姓的生活也算平靜。在這期間,朝鮮半島從未以「韓」命名。

1882年的時候,朝鮮半島與內陸地區簽訂條約,在條款中,將半島的百姓稱作「韓民」。從那之後,「韓民」的稱謂慢慢被使用。比如說在與日本開戰的時候,清朝發文對日本說,你國向我國開砲,使「韓民」遭受了巨大的打擊,致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了衝擊。

不僅我們國家這樣稱呼,日本也是如此。明治維新後,日本內部展開對中國區域分析,在談到朝鮮半島時,則用了「征韓論」三字。可見,「韓」這個字已經逐漸被使用了。

後來,朝鮮半島與中國分離,不再是我國的附屬國。1897年前,韓國還是屬於中國的。當時的中國甚至是朝鮮半島的當地居民也把國家簡稱為「韓」。所以,1897年後,國家的稱號就被改成「韓國」。這也是順歷史命運。

同年的十月,李熙成為了朝鮮的新一代君主。第二天,按照程序,他應該要發表敕令。在敕令中,他這樣寫道:

現在我們國家的領土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分別是馬、辰、弁韓。高麗時期,我們吞併了這三個領域,所以我將頒布一個統稱就是「三韓」。為了大家方便稱呼,我將改變稱謂,使其變得更加簡單,就是「大韓」。敕令一頒布,立即得到大家的認可與支持。

所以從那時開始,「大韓民國」這四個字被正式啟用,一直到今天,也沒有被更改。

無論朝鮮半島地區是被稱作「東夷」,還是後來戰爭時期分成兩地,一個稱作「南韓」,一個稱作「北朝鮮」。追溯歷史,這兩個國家都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古代的附屬國到現在的鄰國友邦,無論稱謂如何變化,這種千絲萬縷的聯繫是不會斷的。所以,在世界巨變的今天,我們應該倡導「和平」,因為幾千年前,都是一家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4829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