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出國留學人數持續增長,然而近有8成的留學人員選擇歸國。他們有些歸國是為了就業和創業等,有些則是高端的科技人才歸國效力。其中就有一位美女科學家30歲歸國,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用6個月的時間攻克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不解,最受矚目、國際競爭也最激烈的科學難題。
顏寧,1977年11月出身於山東章丘,小學畢業於大興五小。
1996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2000年畢業後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
2004年獲博士學位,之後繼續在該校接進行博士後研究。
2007年博士後出站後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
2014年12月當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
2015年10月7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與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Stephan Grill教授共同獲得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The 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 。
2012年1月24日,首屆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青年科學家獎揭曉,共有12個國家的28名科學家從760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我國清華大學教授顏寧等7名優秀科學家入圍,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說到自己回國的目的,她坦率的談道,如果留在美國,那裡大學的學術環境可能會更好,可能那裡是一個更大的舞台,但是自己覺得祖國正在快速發展,中國需要我們年輕人來注入新的血液與動力。覺得能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事業奉獻也是一種幸福!
在去年9月份,顏寧在央視開獎時就談到自己對科研和人生的感悟:
對於我的研究,在過去兩年,我和人談起這個轉運蛋白,就好像我跟我爸爸說轉運蛋白,他會立即想到轉運氣。我就意識到可能我們日常所進行的這些工作對於大多數不同的學科的人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世界,很遙遠的世界。所以,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這個世界。
金錢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我喜歡看《歡樂頌》,我有一個學生就過來跟我說,顏老師,我想了一下,安迪,大家知道《歡樂頌》的女主角叫安迪,他說:「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沒有你在學術界的地位高,安迪她的工作強度一定沒有你的工作強度大。可是,你看她賺多少錢呀。」他說,「你每天那麼辛苦,你工資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難道心裡不會不平衡嗎?」
然後,我就盯著他說:「那你覺得安迪就比我幸福嗎?難道金錢就變成了衡量自己的幸福感的一個標準了嗎?」我覺得一個人不論是誰,有一件事情是非常公平的。就是你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向死而生。對不對?我們每個人最後歸宿是一樣的,所以,每個人你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幾十年到百多年的尺度,那麼你在這個世界上,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對我而言,只是覺得我很簡單地去喜歡這麼一個世界(指科學的世界)。
可以看出,越是學術造詣高的人,其實往往在物質需求方面的要求更像普通人,把更多的心思留在學術上,留在科學上,不求大富大貴,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4ho15VSbq4】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4336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