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2日,遼寧省瀋陽市,農曆正月初六,借諧音音是「正順溜兒」的意思,因此很多商家選擇在這一天開門營業。對於商家來說,這是年後開業的第一天,按照延續下來的習俗,要燃放鞭炮討個吉利,預示著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生意興隆。所以開門必須要有響、要見紅。這一刻,燃放開門炮便是商家開門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兒。 供圖:沈穎/視覺中國
開門炮是漢族傳統年俗。農曆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剛蒙蒙亮,家家戶戶第一件事就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也宣告新年開始。現在,商家年後開業也選擇了燃放開門炮討吉利。如今,人們已經逐步認識到了過度燃放的危害。這幾年,燃放的數量在逐漸減少,不過還有繼續壓縮的空間。
鞭炮自發明以來,確實烘託了節日氣氛,逢年過節的放些鞭炮,讓節日更有節日味兒,也更加喜慶。但是燃放量確實是需要把握的,少了沒意思,多了又有噪音、空氣、環境等污染,還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另外鞭炮不是一放了之,其實燃放過後,環衛人員的清理是很辛苦的。
當天,在瀋陽的和平大街上,一些駐廈單位的商家燃放了不止幾千元的鞭炮、煙花。燃放的那一刻響聲震天,煙塵遮住了陽光,鞭炮不斷地崩到馬路上,過往路人不得不停下腳步,車輛也停下來等待。燃放只是短短的幾分鐘,可隨後五位環衛人員足足用了半個小時清掃,才將現場的鞭炮屑清理乾淨。
在現場記者看到,很多鞭炮屑被更吹得滿地都是。最遠的刮出二三百米遠,環衛人員都要一點點地清掃回來。環衛人員在清掃時,常被灰塵迷住眼睛。工人們將鞭炮屑掃到一起,然後兩個人合作裝入袋子。鞭炮屑裡面摻雜著大量的黃土,每袋都有近二百斤,兩個女環衛工拖動都很困難,還要想辦法裝上車,只好向身邊的其他環衛工求援,一同將袋子抬上環衛車。僅在這一處,就足足裝了這樣四五袋子,外加兩車的禮花炮空殼。
和平區環衛一所的馬霞告訴記者:「初一大家一點大家就上班了,開始清理迎新年的鞭炮屑。昨天開始,開門炮逐漸多了起來,我們幾位環衛工,天天都是加班的清掃。往往是剛剛清理乾淨,馬上又有人開始燃放,大家圖吉利不能不讓放,但我們真是累慘了。大家逗趣說別人過節,而我們是過劫。」
同樣是燃放開門炮,在勝利大街的一處商廈門前,駐廈單位的鞭炮燃放也不示弱,環衛人員只能等待燃放高峰期過後集中清理。現場的環衛人員,不斷地撮來殘雪壓滅燃燒的鞭炮屑,防止產生更大的煙塵。這裡的過往者更是捂著口鼻快速跑過這片區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